王瑞麗
摘 要 閱讀能力可以反映出一個人語言能力,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將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輔助英語閱讀,可以提高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果,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語言能力。
關鍵詞 思維導圖 大學英語閱讀 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5.069
Abstract Reading competence can reflect one's language competence, so the cultivation of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Mind Mapping, as a teaching method,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reading, and can also enhance the English reading competence and comprehensive language competence of students.
Key words mind mapping;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application
0 引言
英語閱讀在大學英語聽、說、讀、寫四項技能的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也體現了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鞏固語言知識,提高以英語為途徑獲取信息的能力。在英語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有效利用保存的信息,積極地去理解和分析文章作者的意圖,從而最大限度獲得新信息。通過閱讀,學生不僅能提高閱讀能力,還可以擴大英語詞匯量、訓練英文寫作技巧等。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相關研究表明,思維導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輔助英語閱讀。如:王宏(2011)關于思維導圖在成人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功效的研究結果表明,采用思維導圖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和學習,“完善了學生的閱讀策略,加深了學生對閱讀內容的記憶”;①喬春雨(2011)關于高中生英語閱讀“思維導圖”學習策略研究證明,思維導圖“切實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激發了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了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綜合運用能力”。②思維導圖作為一個實用有效的英語閱讀工具,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在閱讀過程中容易混淆閱讀線索的問題,可以讓學生更清晰地把握閱讀材料的精髓。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可以更清楚地概括出文章的框架,明確各個段落之間的聯系以及段落中的重難點,從而更好地分析理解閱讀材料。本文結合實證分析,探討思維導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1思維導圖的定義及特征
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托尼·巴贊(Tony Buzan)在20世紀60年代所創。思維導圖以直觀的圖像建立起各概念之間的聯系,是放射性思維的一種表達。思維導圖具有如下特征: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形上;主題的主干作為分支從中央向四周放射;分支由一個關鍵的圖形或者寫在產生聯想的線條上面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各分支形成一個連接的節點結構,思維導圖在表現形式上是樹狀結構的。③思維導圖具有可視化、發散性、濃縮性、系統性和開放性的特點,遵循大腦的自然思維方式,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開啟大腦的無限潛能,能夠幫助提高人們的理解力和記憶力,增進創造力,可以應用在工作和生活的各個方面。
2 思維導圖輔助大學英語閱讀
首先,在英語閱讀過程中,教師使用未完成的、開放式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在舊知識點的基礎上發散思維,師生共同進一步設計、修改、完善思維導圖,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融入更多自我思考,使閱讀成為一種創造性的思維活動。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創新性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課堂融入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互動活動,可以幫助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教學目標的順利實現,從而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再者,重點突出、結構清楚,作為思維導圖的一個重要特點,有助于學生從整體上認識和把握整篇閱讀材料,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使用思維導圖分析段落之間的聯系,找出段落中的主題句及重點句子,分析句子中的重難點,不需要把精力過多地花費在那些無關緊要的知識點上,提高了自己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此外, 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長期記憶。清晰的圖式結構讓學生對知識點一目了然,可互動的概念框架幫助學生對知識體系的長期記憶。學生可以通過思維導圖系統完整地梳理知識框架體系,對閱讀材料中的知識結構進行有效整合和優化,使之更容易記憶,也有利于日后復習,進而大幅度提高學習效率。
3 思維導圖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實踐運用
本文選用大學英語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第三版)第一冊Unit 6 Section A To work or not to work——That is the question 一文為例來說明如何應用思維導圖輔助大學閱讀教學。
步驟一:在預習和快速閱讀過程中使用思維導圖。在閱讀活動開始前,教師將事先畫好的未完成的思維導圖展示給學生,依據圖中的提示逐步進行閱讀活動,見圖1。首先,根據文章的標題 To work or not to work——That is the question,讓學生依據標題中的關鍵詞預測文章主題。然后通過設計相應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即將進行閱讀的文章主題為核心發散性思維,并要求學生通過頭腦風暴的教學方式對與主題相關的詞匯進行匯總,這個過程是啟動頭腦中的背景知識和認知結構,激發聯想,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實現對即將閱讀的文章的理解。然后引導學生開始快速閱讀,讓學生運用略讀和尋讀的快速閱讀技巧從整體上了解文章大意并對全文進行結構構建和梳理,培養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文章的能力。接著引導學生進行段落分析,總結、歸納中心思想,然后分析文章文體特點,寫作手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步將相關的新知識點添加在思維導圖上,進一步完善的思維導圖涵蓋了相關問題和詞匯,文章結構分析,題材分析,中心思想等,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結構。
步驟二:結合關于已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下一步精讀,解析文章中各段落中的重難點句式和重點詞匯,幫助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技能。首先,指導學生找出段落中的重難點句式,通過轉述、翻譯、提煉句式、造句等方法加以分析,提高對復雜句式的理解和掌握,進一步提高對全文的理解。另外,詞匯教學是閱讀教學的重點,沒有詞匯的掌握,根本談不上閱讀能力的真正提高。因此,利用思維導圖的發散性特點,要求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詞匯進行聯想記憶,如對文章中的生詞resolve可以繪制出如下思維導圖,見圖2。
步驟三:閱讀活動結束后,利用思維導圖發散性和開放性的特點設計一些依據文章主題延伸的問題鼓勵學生積極進一步深度思考,進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閱讀材料的理解和閱讀中所記的筆記重組各自針對閱讀材料的思維導圖,有利于日后復習和記憶。
4 結束語
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中采用思維導圖作為教學輔助工具,能幫助學生通過結構清晰、重點突出的圖形更深刻地理解閱讀材料,記憶閱讀材料中的知識點,從而全面提高英語閱讀的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創造力和聯想力。總之,思維導圖作為一種可視化的思維工具,它的應用將有效提高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
注釋
① 王宏.思維導圖在成人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功效[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11.
② 喬春雨.高中生英語閱讀“思維導圖”學習策略研究[D].江蘇:蘇州大學,2011.
③ 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英]托尼·巴贊.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社公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