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盼盼
摘 要:創新性思維的培養已經成為現代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現行的《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中也明確提出:在知識經濟時代,創新精神是社會成員最重要的心理品質之一。是發散性思維、邏輯思維和想象力思維的總和創新性思維。本文著重從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出發,從教師自身素養的提高、認真備好每一堂課、情景式教學以及藝術氣氛的構建這四個方面著手,著力探索一種基于提高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的小學美術新型課堂模式,優化美術課堂的教學程序和教學方法,并形成新的教學規范和策略體系。
關鍵詞:創新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小學美術
0 引言
傳統的小學美術教育以經驗為基礎,以知識和技能的傳授為主要的教育模式。如今,隨著知識信息技術時代的高速發展,這種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側重技能訓練的實用主義模式似乎受到了沖擊,尤其是在創新意識、創新思維與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上還比較欠缺。所以,這種“應試教育”如今在社會對人才知識結構的需求變化下正在努力轉型。而美術課程應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采取多種方法,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因此,探究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成為一項值得長期深入研究的嶄新課題。本文著重從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入手,探究如何在當代小學美術教育課堂上挖掘學生更多的潛能,培養其創新能力,并打造當下獨特的美術課堂教學體系。
1 提高教師自身的素養
教師本身作為教學上的引路者,必須加強其自身的修養。一個合格的美術教師除了要有較高的美術專業知識和技能外,還要有多方面的文化修養,這就要求美術教師以飽滿的熱情、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積極投身到教學中去,筆者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了總結:
首先,教學手段要不斷更新。多媒體走入課堂是必然,這就要求美術教師要熟練掌握現代教學技術,計算機的運用可變單純理性知識的傳授,為感性材料到理性知識的傳授。我們可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觸發學生的思路和想法,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其次,要不斷提高審美素質。我國九年制義務教育《中小學美術教學大綱》將美術學科規定為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途徑。美術欣賞學科教育可充分發揮特有的認識功能、審美功能和形象表達能力,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受教育者通過美術學科教學,提高對美的感受力、鑒賞力、表現力和創造力。
最后,切實提高自身業務文化素質。美術老師首先應該通過多閱讀美術理論、美術史、美學等方面的理論著作或學術論文,以提高對美術學科的認識。此外,應從多種渠道接收美術信息,經常參觀美術館、博物館所舉辦的展覽,學會鑒賞、學會評論,以加深對美術的理解。也可以通過上網查閱,獲得各類美術信息,以開闊自己的藝術視野,做到積極思考、善于總結、加強交流,來不斷地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
美術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藝術素養,才能夠在藝術課堂上表現得游刃有余,瀟灑自如,才能把更多更好的知識分享給學生,才能為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供較好的保障。
2 認真備好每一堂課
認真備好每一堂課是提高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基本前提,每個教學過程的設計,是否都有效建立在美術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和對學生情況充分認知的基礎上尤為重要。一堂課45分鐘,熟悉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重難點,分清主次,把握課堂節奏,在每個教學環節上,對時間規劃和掌控都是十分重要的。一堂課中問題的設置應該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師生的交流和學生的討論到底為學生掌握教學任務起到什么樣的作用;教師示范環節如何做到適可而止,既不阻礙學生思路的表達又給學生做了個最好的展示;采用什么樣的鼓勵機制讓學生的想法大膽再現;學生作畫環節怎樣讓作品呈現出多樣性,少出現垃圾作品、重復作品和臨摹教師作品的現象……一堂精致的課堂能給學生帶來一場視覺的盛宴,美術這門學科更該如此。
如果每一節課都能做到這樣,我相信美術教師們一定能夠駕馭好每一堂美術課,也有足夠精力和熱情去積極引導,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斷激發出來。
3 情景式教學
加強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很多時候就要美術教師給學生提供發散性思維的機會,創造一個能刺激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環境,逐漸培養學生從多方面思考,從多角度去認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首先,我們可以通過巧設游戲的環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游戲是大多數學生都感興趣的,這樣可以讓大家都積極加入課堂互動中來,積極發揮學生們的主動性,促使他們思維碰撞。其次,利用多媒體手段,根據教材的不同,再現情景,將音頻、視頻、幻燈片、教師抒情的語言、優美的姿態一起融入情景式教學中來。例如,小學四年級教材《飛天》這堂課我便采用的是情景式教學這一方式,伴隨著一段充滿神秘色彩的音樂和一段精彩的考古視頻瞬間,將學生們的思緒帶入敦煌,立刻激發了他們對民族文化的崇敬和愛戴。視頻結束,順勢導入飛天課題,采用分組合作的方式組成考古小分隊,帶領學生考察飛天的來歷,不同時期飛天的藝術特征,最后填寫考察報告并分析、制作繪畫這樣的教學過程,這堂課成功的原因正是因為以這樣的方式為學生營造了這樣一份場景,給孩子提供了更多遐想的空間,突破學生的思維定勢,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如今我們處在大數據時代,每天都會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信息,作為美術教師,我們應當以一種“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心態去面對這些信息,好的我們要學會虛心采納,不好的我們得改進。我們是藝術的傳播者,我們走在時尚的前沿,我們要善于用發現美的眼睛去觀察,更應用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去傳播。
4 藝術氛圍的構建
營造一個充滿藝術氣氛的課堂,在某種程度上有利于學生思維的開發,試想在一間充滿藝術氣氛的教室里上課,是不是也是一種美享受呢。靈感就是對美的發現和認識,它是稍縱即逝的,很多時候優秀的美術作品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思考和想法。專業教室的每個角落都得認真去布局。首先,中西方的名家作品、作者介紹、作品介紹都得認真選擇以及循環更替。其次,教師優秀作品或者課堂示范作品也得準備位置張貼出來,很多時候藝術大師的印刷品給人很遙遠的感覺,但教師的作品讓學生們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了藝術美的所在,甚至拉近了學生和教師、教師和大師之間的距離。最后,學生優秀作品墻的設置。每堂課的優秀作品都應及時張貼出來,這樣不僅是對優秀學生的一種肯定,甚至有時還可以給學生一些參考,相互促進、互相學習,我相信這樣的教室環境非常有利于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5 結語
課堂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只有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系,把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結合起來,再加上老師們的精心準備,和多種教學手段的運用,美術課堂必然會鮮活起來,學生們的發散性思維也會逐漸開闊,同時對美術的學習興趣也會越來越濃。
參考文獻:
[1] 克羅齊.美學原理[M]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8:168-172.
[2]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史系中國美術史教研室.中國美術簡史[M]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
[3] 王宏建.藝術概論[M]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1-378.
[4] 中國藝術.學術思考[M] .人民美術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