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慧
【摘要】 一份數學作業應當包含哪些部分,如何將邏輯性與實用性結合起來,作業難度如何把握等,都是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應當仔細思考的問題. 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設計出將學生思維能力與數學實用性有效結合的數學作業.
【關鍵詞】 精巧設計;注重實效;教學設計;小學數學;作業
在小學數學教學當中,課后作業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關鍵作用. 課后作業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對公式法則等加深印象,更對他們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起到了引導作用.
一、精巧設計
1. 難度分層
在布置作業的時候教師要注意題目的難易搭配,并且根據學生能力不同進行要求. 數學作業應逐層加大難度,由淺入深,由簡入難,最開始的幾道題難度較小,注重內容復習,基礎鞏固,幫助學生回憶課堂知識. 例:小明家養灰兔8只,養白兔4只. 一共養兔多少只?在剛剛學過加減法之后幫助學生回憶加法. 之后的幾道題難度加大,主要為所學公式法則的簡單應用,題型應盡量全面,讓學生接觸到該公式的幾種主要用法. 例如5輛汽車4次可以運送100噸鋼材,如果用同樣的7輛汽車運送105噸鋼材,需要運幾次?這道題使用了乘法和除法,并且分步計算加大了簡單乘除的難度. 最后幾道題對學生能力有較大要求,采用創新型題目,使學生拓展眼界,打開思維,這類題目可以讓學生盡力而不做刻意要求. 這種梯度設計的作業分層顧及到了能力不同的學生,基礎不足的學生鞏固基礎,能力較強的則進一步提高. 例如甲、乙、丙、丁四人共植樹60課,甲植的棵數是其余三人的■,乙植的棵數是其余三人的■,丙植的棵數是其余三人的■,丁植了多少棵?這類題目給予的條件較多,要將每一條都聯系起來需要學生的專注力和仔細認真.由題可知,甲植樹是其余三人的■,則占總體的■,即20棵,乙植樹占總體的■,即15棵,同理,丙為12棵,丁為13棵.
2. 適量作業
在不斷強調“給學生減負”的小學教學中,依舊有很多教師留大量作業,認為“量變帶來質變”,卻不考慮超量的作業,不僅加重學生身心負擔,影響心理和生理發育,還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對作業產生厭倦. 在數學作業的設計中,教師要注重內容的質量,同時保持適量的作業,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每一道題的解答中,都是全神貫注、認真完成的,這既節約學生的時間,還保證了作業完成的質量.
3. 作業的趣味性
小學生天性愛玩,要想讓學生主動認真地完成作業,就要將作業設計得具有趣味性. 孩子們在面對邏輯性強的數學題目時,一般都會覺得枯燥無味,自然難以進入題目設立的環境當中,在設計一些開創思維的題目時,為題目設立背景更有助于幫助學生思考,更能增加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進入情景當中思考問題,也讓學生從學習中找到樂趣,有助于思維的拓展. 例如小明和小華每人有一包糖,但是不知道每包里有幾塊. 只知道小明給了小華8塊后,小華又給了小明14塊,這時兩人包里的糖的塊數正好同樣多. 同學們,你說原來誰的糖多?多幾塊?這一類題目考查了學生的逆向思維,需要學生集中精力在復雜的線索中找到答案,而題目的背景則能吸引學生去解答. 解答時,由題目可知,其實小華在給了小明6塊糖果之后他們的糖果數相同,所以小明一開始比小華少了12塊,題目的難點在學生可能會誤以為小明比小華少6塊.
二、邏輯與實用相結合
1. 題目的實用性
在數學的學習中,學生的通病就是背熟了公式法則,但不懂得將其應用到實際當中,其實其根源還是在學生的練習中都是應用一些數學語言,僅僅考查了學生對于公式的運用,而缺乏有關生活場景的題目. 實用性題目可以是學生生活中用到的問題,例如買5支鉛筆要0.6元錢,買同樣的鉛筆16支,需要多少錢?有關學校的題目,甲乙兩班共有學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兩班各有多少人?還可能是有關生產的問題,100千克油菜子可以榨油40千克,現在有油菜子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等等.將問題轉化到實際問題當中,當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時,才會將問題與自己學過的數學知識聯系起來,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也能增加學生的自信心和進一步學習數學的動力.
2. 實踐作業
數學作業的形式可以不局限于書面形式的題目,教師要結合所教授的知識,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小學生都很喜歡動手課,將邏輯性、抽象性的數學,轉化為實踐問題、動手問題,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尤其在空間的學習中,對于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也有一定幫助.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時,讓學生找到生活中的長方體,或者制作長方體帶到學校來,抑或是將長方體剪成不同的形狀,觀察其表面積應該如何計算. 在學習圓柱時,讓學生拆開圓柱形的盒子,觀察圓柱是由兩個圓和一個長方形組成,那么圓柱體的表面積就是通過計算圓和長方形的面積,公式則能自然而然地記住了. 或者留一些家長參與的作業,比如,讓家長將幾個乒乓球分成黃白兩色放在箱子中,孩子隨機抽出小球,家長幫助孩子計算概率. 這類問題不僅能幫助孩子與家長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理解在生活中概率的含義,更能幫助他們在課堂學習時更加輕松.
結束語
數學作業的有效性既體現在其分配的難度比例、有效題目數量,還體現在其數學知識轉化為實用題當中,幫助孩子在做題時學會如何在生活中應用數學. 一份有效的數學作業既能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靈活運用要點,在創新型題目中開闊視野、激發想象力,培養數學思維,更能引導學生如何在生活中發現問題,如何自己學會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潘曉燕.新課改下如何預設小學數學課后作業,提高學習效率[J].文理導航(下旬),2014(10).
[2]湯乃余.關于如何提高小學數學作業有效設計的分析[J].新課程(小學),2014(10).
[3]孫玉輝.新常態背景下小學數學學具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思考[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