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漪
摘要:隨著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很多青少年開始走上古典音樂的學習道路,其中中職生對于古箏的學習就是一個代表。但是由于古箏具有獨特的演奏技法,而且需要長久的訓練,才能在技法、藝術表達等方面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一些技巧以及技法等方面的問題。本文主要針對這些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議,以期進一步促進中職生古箏學習的進步。
關鍵詞:中職生 古箏學習 初學古箏 技法
古箏這門古老的演奏樂器在我國已經有接近三千年的傳播歷史。由于這種樂器比較容易學習,而且演奏的音樂音律優美、跌宕起伏,所以特別受到人們的喜愛。因此,這種樂器傳播的范圍極廣,同時,學習這門樂器的人也比較多。但是,經過幾千年的傳承,這種樂器的演奏,不僅積累了豐富的技巧和技法,而且特別注重利用演奏時的力度和速度表達不同的情感和思想,從而在傳播過程中,出現各種不同的流派和技法特點。這些也給中職生在初學古箏時,帶來了很多問題。
一、演奏前的準備工作以及初學的技法問題
1.掌握正確的彈奏姿勢
任何一種樂器的演奏都具有一定的姿勢要求,首先就是要確保演奏者處于一種比較輕松、自然的狀態,這樣才能使得演奏取得一個比較好的效果。同樣,古箏的演奏也是如此。這就需要演奏者提前穩定好心態,安靜的坐在古箏前,兩手放松,除大拇指與面板平行外,其他的四個手指垂直,自然下落在古箏的弦上。
2.演奏時需要注意的技法問題
由于在古箏演奏過程中,主要就是依靠手指的撥弄來進行,所以出現很多專業的演奏術語,例如托、抹、勾等。要想彈奏好古箏,肯定需要了解這些專業術語的內涵,才能明白其中的演奏技巧。
托主要就是大拇指的彈奏。由于大拇指的生理特點,不能像其他手指一樣自然垂直在板面上,所以在演奏的過程中,需要提前將虎口張開,保持圓形狀態。然后,在彈奏的過程中,需要輕輕彎曲大拇指,向前方斜著彈出,落在食手指的第二關節處。大拇指在演奏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就是確保該手指的義甲側面接觸箏弦的時候,避免出現一些無關緊要的雜音,從而影響古箏發音的純潔和明亮。一般而言,只要將大拇指的義甲頂部2mm左右的位置接觸箏弦即可,這樣就不會對樂器發出的音色產生影響。
抹主要就是食指的演奏。在進行食指的演奏過程中,主要就利用食指的正面義甲,向掌心方向觸弦。同時,基本的掌形和狀態不變,保持適度的力量,也可以適當調整手臂的位置,配合食指的演奏,但不能用力過大產生雜音,影響古箏的演奏效果。
勾主要就是中指的演奏。在進行勾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保持手掌的形狀和狀態,不能出現蘭花指;另一方面,就是義甲不能觸弦太深,只是需要利用中指義甲的正面,向掌心方向撥弄箏弦,完成以后即可收回,恢復到原來的樣子。
3.加強左手的演奏技能
隨著古箏演奏技巧的傳承和發展,很多新的技巧和方法已經投入到演奏中,其中比較突出的就是左手技法的加強。對于傳統的古箏演奏技法而言,一般都是“左手司按,右手職彈”。一方面左手的主要職能就是做韻,通過按、揉、顫、滑等手法,展現不同地域古箏作品的藝術風格特色;另一方面很多古箏作曲家,不斷進行開創,利用左手在古箏演奏過程中進行搖奏的表演,這就進一步對左手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為了適應新時期的古箏演奏發展,應當在中職生的古箏學習過程中,也要適當加強左手的演奏訓練,以適應未來古箏作品的發展要求。
綜上所述,在古箏演奏的過程中,尤其是中職生初學古箏,對于演奏技法的掌握很重要,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方面就是需要根據作品的情感以及演奏的風格流派,來決定每個手指的力道,演奏出不同的音律效果;另一方面就是每個手指都要保持放松的狀態,不要過于拘謹,用力過大,從而產生雜音,影響古箏演奏時的音色效果。
二、根據不同作品注意演奏的速度以及力度問題
1.地域和流派對于演奏速度和力度的影響
眾所周知,古箏這種樂器已經在我國流傳幾千年,而且在各個地區也逐漸與當地的地域文化、語言等結合,形成不同的地域流派和特色,這就導致古箏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利用不同的力度和速度來表現各地作品的風格特點。例如,在我國南方地區,基本上以客家、潮州箏派為代表,在具體的演奏過程中,用力比較輕,速度也比較慢,表現出輕柔、溫婉的音樂風格;而在我國的北方地區,以河南和山東地區的箏派為代表,一般演奏的力度和速度明顯高于南方地區,所以出現的曲風鏗鏘有力、熱烈、明亮。因此中職生在初學古箏的時候,先要適當了解曲風的特點,把握好演奏的速度和力度,才能比較準確的演奏出作品的風貌特色。
2.在速度和力度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由于很多中職生初學古箏之前,沒有經過相應的專業訓練,因此大多數學生的專業基礎都較差,再加上肢體發育逐漸趨于成熟、穩定,所以指關節比較生硬,不能靈活進行彈奏。這些因素就導致目前很多中職生的古箏學習,不能很好駕馭古箏演奏的速度和力度,影響演奏的效果。同時,又由于中職生還有其他的課程需要學習,相對而言,用于古箏學習的時間就很少,這就導致后期的學習缺少必要的時間積累。總之,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嚴重影響中職生的古箏學習的質量和效果。隨著學習時間的深入,也會對中職生學習古箏的信心產生嚴重影響,使得中職生在古箏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失去信心,從而放棄古箏的學習。
3.有效提升中職生古箏學習效果的對策
為了有效提升中職生學習古箏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針對性的加強訓練,逐步幫助他們取得學習的進步。
首先,加強指法的訓練。很多中職生在古箏的初學階段,存在的首要問題就是手指不能靈活的運用,無法彈奏出理想的音樂效果。因此,在具體的訓練過程中,按照正確的運指方法,不斷加強手指的彈奏能力,注意輕重的力度以及快慢速度的搭配。通過不間斷的練習,逐漸掌握演奏過程中的速度和力度的巧妙運用,達到熟能生巧的學習效果。
其次,通過一些簡單樂曲的學習,逐漸學會運用雙手的靈活演奏,然后,由易到難,加強演奏樂曲的難度,提升中職生學習的自信心。并且,還要在教師的細心指導下,專心致志攻克古箏演奏中的技術難點。例如連續遙指段落的演奏,具有一定的難度,可以逐步分揀動作,將長時間的音符使用連續遙指,短時間的音符使用彈的方式演奏,這樣既能確保發音的準確,又可以逐漸達到提升演奏速度的效果。
三、學會有效應對古箏的調音問題
1.古箏的音準問題
對于初學古箏的中職生而言,音準是一個很陌生的詞匯,往往他們在購買或使用古箏的時候,已經由別人調整好音準。但是,后期隨著不斷的練習,古箏的音準往往因為箏弦的松弛,而使得發出的音色不準,影響演奏的效果。因此,培養學生古箏調音的技能也很重要。
2.學會調音的技能
古箏能夠演奏出美妙動人的旋律,主要就是因為古箏的滑音效果非常好。因此對古箏進行調音的過程中,關鍵就是調整好滑音的高低。一般對于初學古箏的中職生而言,很難分辨滑音的高低,所以需要在試音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對照。同時,還需要不斷加強左手的力度,使得上下滑音的高低相同,這樣基本上就處于一個比較穩定、合理的狀態。
四、提升初學者的藝術表達能力
古箏作為傳統樂器在演奏過程中,具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如果初學者不能很好掌握演奏的技巧、作品的情感等關鍵因素,就很難有效取得理想的藝術效果。因此,中職生掌握一定技法和能力以后,需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準備,來增強藝術表達的效果。
首先,在演奏的過程中保持好輕松的心態。只有演奏者精神上保持輕松、自然的狀態,整個身體的各個關節、肌肉等就能輕松自如的運動,這樣就能保障指關節、腕關節的靈活演奏,使得演奏者能夠發揮好自己的最高水平。
其次,熟悉演奏作品的流派和風格,掌握演奏過程中的各個技巧要點。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同樣,古箏演奏也是這個道理。只有古箏演奏者在表演前期了解作品的風格流派,體驗其中的思想情感,再抓住演奏中的各個技巧要點,這樣就能有效保障演奏過程中的各個環節不會出現問題,取得比較理想的演奏效果。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中職生可以初學一些簡單的詞曲,逐步加強對于作品情感的理解,以及技巧的把握。例如,《瀏陽河》等由民歌改變過來的古箏樂曲,通過背誦歌詞,掌握旋律和節奏的要點,這樣比較有利于詞曲的記憶。同時,初學者還可以對于樂譜的分段背誦,然后歸納總結,這樣也有助于初學者的理解和領悟。
最后,古箏演奏是一門比較高雅的藝術,作為初學者的中職生,不僅要了解古今眾多的經典作品,而且還要深入研究中國的古典文化,從詩詞書畫中汲取營養,加深對于古箏演奏時的情感表達和理解。這樣才能真正領悟到古箏藝術的魅力,以及取得更高的藝術境界。
五、結語
隨著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漸漸喜愛古箏演奏,將來還會有更多的中職生加入到古箏學習的行列。對于初學古箏的中職生而言,所面臨的一些指法、演奏技巧、藝術表達等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采用有效的對策進行解決。本文主要就是對于過去學習經驗的一些簡單總結,希望可以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葉小麗.淺析中職生初學古箏需注意的幾個問題[J].音樂時空,2014,(11).
[2]薛鰻.淺議古箏演奏訓練中的幾個問題[J].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3,(05).
[3]王嵐嵐.少兒古箏教學美育手段初探[J].藝術探索,2003,(06).
[4]蔡文峰.論古箏學習的現狀[J].神州民俗(學術版),2011,(05).
[5]劉欣.淺談古箏初學者在前期需注意的幾個問題[J].黃河之聲,2015,(06).
[6]王淑玲.關于建立科學規范社會古箏教學模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