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林
【關鍵詞】 數學教學;應用題;解題能力;培養;生活實際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108—01
數學大綱中指出:“要學會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能適應社會日常生活和生產勞動的基本需要。”應用題往往反映的是周圍環境中的數量關系,需要不同的數學知識把實際生活和一些簡單科學技術知識聯系起來。因此,為了提高學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筆者認為,聯系生活實際是一個很好的途徑。
一、巧用折扣計算生活中的問題
生活中我們在購物時常會遇到打折的情況,這就很自然地牽扯到折扣的問題,這說明我們的生活與數學是分不開的。為了能讓學生運用數學知識巧妙地解決生活中的折扣問題,也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價值所在,在課堂上筆者為他們出了這樣一道跟生活有著密切關系的題:老師要賣一臺筆記本電腦,如果按定價賣可得利潤480元,如果按定價的八折賣,則虧損416元,該商品的成本是多少元呢?出示題目后,沒有告訴學生計算方法,只是告訴他們這種應用題要注意的是要結合生活實際,理解成本、定價、利潤、折扣之間的數量關系。學生激烈地討論起來,大部分人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并得出了結論。
解:設筆記本電腦是x元,根據題意列下列方程:
x-(x+480)×80%=416
x-80%x-480×80%=416
(1-80%)x=416+480×80%
20%x=416+384
0.2x=800
x=4000
然后,筆者再加以鞏固學生這方面的知識點,告訴他們解答這方面的應用題時要掌握下列數量關系:1.利潤率(利潤百分率)=(售價-成本)÷成本×100%;2.售價=成本×(1+實際利潤率);3.售價=定價×折扣;4.定價=成本×(1+期望利潤率)。這樣前后結合,做題與實際相結合,知識點與練習結合,學生輕松地掌握了解答折扣應用題的方法。
二、巧用分數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分數是我們生活中經常要用到的一種數學知識,比如我們常會說,這本書已經看了幾分之幾了,家庭作業已經做了幾分之幾了等等。那么,如何解答我們生活中的分數問題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給學生們出了這樣一道題:動物們帶了22個水果去夏令營,要把這堆水果分成3分,一份占這堆水果的二分之一,一份占這堆水果的四分之一,一份占這堆水果的六分之一,正好全部分完。同學們幫他們算算,這堆水果該怎么分?學生冷靜思考,最后得出結論:假設這堆水果是24個,最后再減掉加上的這2個水果。就是22+2=24(個),24÷2=12(個),也就是二分之一;24÷4=6(個),也就是四分之一。24÷6=4(個),也就是六分之一。最后還多余2個,也就是剛加上的2個。經過算這樣靈活又多變的分數題,學生對分數這個知識點的理解就更加透徹了。
三、巧用百分數為生活解難
數學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中的百分數更是廣泛地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達標率、發芽率、缺勤率、成活率等等,都需要用到百分數。當然百分數也會經常在折扣、納稅、利率中出現。比如,小明要買一輛5800元的摩托車,按規定還要納稅10%的車輛購置稅,小明一共需要準備多少錢?學生一聽到這個問題來了興趣,積極思考、交流。筆者告訴學生,這也是我們生活中常遇到的問題。學生有的說,一共需要的錢數=摩托車的價錢+購置稅;有的說,購置稅=摩托車的價錢×購置稅率,也就是5800×10%=580(元),那么小明一共要帶5800+580=6380(元)。經過解答這樣的題目,增強了解決這類問題的信心,也加深了他們對這方面知識的認識。
總之,在解題前,教師要先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的時間,要讓學生們多交流、溝通,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與技巧。同時,也對學生日后學好數學,還有其他學科的學習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為此,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必須重視小學數學教學,讓學生從小打好數學基礎,并能采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