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文剛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打造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2—0114—01
課堂教學作為師生活動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和基本的組織形式,是學生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和提高各種技能的主要途徑。那么,在新課程理念下如何構建優(yōu)質高效課堂是每位數學教師理應思考、探索的主要課題。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
一、制訂合理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也是教學的動力,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首要條件。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具有導向、調控、激勵和評價功能,因此數學教學目標的確立應具有全面性、科學性和適切性。教師制訂的數學教學目標既要符合三維目標的要求,又要與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識水平相適應。
首先,數學教學目標的確立應是全面的。新課程標準要求,數學教學內容應該由單純傳授知識轉變成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數學教學目標的確立應建立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應符合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學目標,從行為指向上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它拓展了現代數學教學的內涵,真正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發(fā)展。因此,教師要盡最大努力去實現教學目標。
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心理學家認為,興趣是人們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對學習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學習“空間里的平行關系”時,教師可以以長方體(教室或紙盒)為實物模型,引導學生通過觀察長方體的棱與面、面與面的位置關系,并把它們想象成空間里的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研究空間里的線與面、面與面平行的關系。這時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厚,他們的思維活躍,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也油然而生。
三、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層次
設計課堂層次時,必須重視認知過程的完整性,要回歸認識的最初,也就是要遵循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由于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要努力做到使教學層次的展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使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兩方面的活動協(xié)調和諧。在組織課堂教學時,當學生初步獲取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后,應安排練習,鼓勵學生動腦動手,獨立思考與練習,教師及時捕捉反饋信息,并有意識地讓它們產生“撞擊”與“交流”。這樣,學生對某一概念的理解,對某一例題的推演,就會有一個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并由認識到實踐的過程,從而對知識的領會加深,能力也得到發(fā)展。
設計課堂教學層次還必須注意緊扣教學目的與要求,充分熟悉教材內容,理解教材的重點、難點、基本要求與能力要求,從多方面圍繞教學目的來組織課堂教學。教學時,教師要嚴格控制教學內容,不增加難度,不降低要求,力求把教學目標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上。當課堂容量較大時,要保證講清重點,解決難點,其他的可以指明思路,找出關鍵,有的甚至可以點而不講,但要指導學生自學完成;當課堂容量不大時,可以安排學生分析評論,并進一步深化練習,進行比較、提高。這樣,課堂結構緊湊,時間得到充分利用,有利于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
四、運用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教師借以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巧的一種手段。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必須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深入淺出,使學生易于接收。具體一堂課,到底選用哪種教學方法,必須綜合考慮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一般而言,每節(jié)數學課都要求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形成能力,因此,通常所采用的都是講授與練習相配合的方法。有些課題要數形結合求解,此時可聯系圖形,用談話式“依形探數”或“用數定形”,使問題直觀易懂。對于一些綜合題,可結合分析,采用點撥講授法,要挖盡條件,點其竅門,減緩坡度,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解題能力。
五、對學生適度評價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及時、適度、多元地評價學生。要真正發(fā)揮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功能,要求教師必須在課堂上善于發(fā)現和及時進行評價,同時在新課標實施過程中也要防止評價的極端傾向。對于學生的學習活動,教師一定要正確處理學生出現的錯誤,不能濫用表揚評價。對于學生的錯誤不能敷衍了事,一定要引導學生說出解題思路,然后才能作出相應的評價;對那些有錯誤但有創(chuàng)新思維的想法,在給予鼓勵的同時,再指出不足。這樣,才能促使學生不斷進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