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雅瓊
【關鍵詞】 音樂教學;教學效率;提高;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2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12—0118—01
一、激勵對比法,讓學生在成功中獲得體驗
對于小學生來說,最崇拜的人通常是老師,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老師就是權威,老師說什么都是對的,因此教師在組織教學中一定要把握好分寸,言行舉止一定要慎重,要給學生做好榜樣的同時也要對比出自己身上的不足,讓學生認識到人人都是有缺點的。例如,在教完新歌曲后,我鼓勵學生上臺演唱,但是學生由于擔心自己唱不好或者唱錯等原因都不敢上臺,于是,我對他們鼓勵道:“老師小的時候是最喜歡唱歌的,但是膽小不敢上臺,最后好多同學都叫我‘膽小鬼,看來你們也是一群‘膽小鬼了,老師有接班人了。”聽了這番話,學生們雖然心存疑慮卻又捧腹大笑起來。一個學生握緊自己的小拳頭說:“我是男子漢,不是膽小鬼,我來……”他們紛紛上臺要展示,而且一個比一個信心十足,我的預期目的也就達到了。
二、對號入座法,讓學生在思考中獲得體驗
教學中教師始終要用欣賞眼光看待學生,肯定學生的閃光點,把不同學生的不同能力巧妙地加以拓展,使學生能夠清晰看到自己長處的同時,進一步激發自己對下一目標的挑戰。例如,有一名學生唱歌時跑調不說還經常忘詞,每次在上音樂課時低頭不語。一次偶然的機會,我發現她普通話很標準,朗誦不錯,于是課堂休息時我就提議和我比試比試,但是我屢戰屢敗。一些學生對我說:“老師,你比不過的,他的朗誦得過獎的。”我說:“不錯,好好努力,下一屆的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就是你,但你就是不會唱兒歌,呵呵!”“誰說的,我會唱,不信我唱你聽……”就這樣一連唱了好幾首,而且越唱越起勁。用學生的閃亮點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何嘗不是一個捷徑呢?
三、嘗試體驗法,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體驗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課應發揮音樂藝術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審美的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這種理念,在課的一開始,我就說:“歡迎大家進入愉快的音樂課堂。今天啊,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愉快的動物王國里參觀一下。”這樣導入,既促進了師生關系,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整堂課的愉快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有的學生其實內心非常渴望成為一個大膽、勇敢的人,尤其是女生,但現實條件與心靈渴望的矛盾,導致這種無所畏懼的渴望被掩蓋。嘗試讓學生逐漸接受不敢的心理挑戰,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快樂,嘗試體驗對于幫助學生獲得這種勇敢的渴望,往往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情景激趣法,讓學生在參與中獲得體驗
如果學生參與的是自己不感興趣的活動,那就很難獲得自身良好的情感體驗,因此,教師應運用多種生動活潑、形式多樣的情景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體驗到快樂,使他們真正愛上音樂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務必抓住作品的構思,反復地思考和體味,并努力用學生的眼光看世界,才能發現美麗的幻想世界——童心中的“海市蜃樓”。只要我們對他們特有的好奇心倍加愛護,就能培養他們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幻想能力。例如,對于兒童歌曲《勞動最光榮》《七色光之歌》《種太陽》等,教師可以將其構成一幅幅色彩各異、奇特美妙的畫卷,激發他們的幻想力。
五、溝通感染法,讓學生在互動中獲得體驗
溝通是架起教育的橋梁,只有深入學生之中,盡可能地和學生一同參與,創造新型、融洽的師生關系,才能使學生真正信任教師,對教師無話不說,這有利于學生保持愉快的心情。當他們在為自己能不能完整唱完一首歌犯嘀咕時,教師除啟發、鼓勵之外,還可選擇有代表性的同學和老師一起先做示范,隨之讓他們也融入到這個集體之中,幫這部分學生消除心理顧慮,增強大膽嘗試學習的信心。例如,在《我也騎馬巡邏去》一課教學中,學生聽了兩遍錄音范唱便會了,但絕大多數是面無表情地唱。我便啟發他們:“你們去過大草原嗎?你們騎過馬嗎?誰說說騎馬時的心情?”學生一下子來勁了,騎過馬的同學紛紛舉手回答。我又說:“老師今天帶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導游,學生扮游客、當小騎兵,在教室里揚起馬鞭騎著“大馬”,邊玩邊唱剛學過的歌曲,個個情緒飽滿,興奮異常。歌聲中充滿了情感,洋溢著美的色彩。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