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娟
【摘要】隨著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深入推進,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受到大家的高度重視,寫作教學不再單純要求學生會寫作文,還要著手提高學生的整體文學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 觀察能力 感受能力 創新能力 積累
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一直是教學重點和難點,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寫作文對小學生來說似乎總是十分困難,學生在寫作文的時候總是會不知道怎么表達甚至還有很多學生沒有內容可寫,作文字數達不到、內容單調,導致作文教學一直難以開展。而小學生的寫作文對于小學階段來說十分重要,不可忽視。因為寫作的能力和水平直接關系到學生整體語言感受和表述、組織能力的高低,很多孩子之所以作文寫不好是因為在語文教學中過度重視學生的知識學習,而忽視學生的語言理解和學習以及溝通表達能力的提升。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開展作文教學,實現作文教學與其他教學的有效融合,以此激發學生的整體文學素養發展,實現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那么教師該如何切實開展作文教學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開展。
首先,要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觀察能力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整體寫作能力的發展,也是作文教學的第一步和基礎性的一步,其實小學生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一直在觀察自己身邊的人物和生活,但是他們并沒有有意識的進行記憶和評價,他們沒有這個意識和能力,但教師可以喚起學生的這個觀察能力。例如,小學生寫作文一般就是景、人、事,教師讓學生寫一個人的時候,教師如果直接問學生,你們的爸爸長什么樣子,學生可能并不會寫作表達,但是教師如果在明天開展寫作文之前,今天布置一個作業就是回家之后觀察爸爸的五官和表情,然后寫一句話,第二天教師在作文教學的時候讓學生起來跟我們分享自己的觀察,之后教師在課件上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各種各樣的五官,學生選出最像自己爸爸的五官,這樣學生在觀察和比較的過程中就會慢慢明確,原來自己的爸爸的鼻子是這樣的,眼睛是大還是小,是雙眼皮還是單眼皮等等,如此觀察之后學生就會學會如何去觀察人物,并且寫出來。由此可見,觀察對于寫作的重要性。
其次,感受能力對于學生來說也極為重要,只具備觀察能力而不具備感受能力學生是無法體會情感的,而作文就是學生對于自己的生活或者親人有所感受,對事件發展有所領悟,沒有感受學生就難以寫出具有自己理解和想法的作文。感受會使得學生的作文獨一無二,更加生動。那么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如何提升學生的感受能力,引導學生自主感受自己日常生活,在與教師、家人、朋友相處的過程中用心體會。
第一,多引導學生自主表達,這可以貫穿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例如,在上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前以一個小故事激發學生對自己經歷的回憶。在學習黃山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起來給大家分享自己外出旅游或者印象深刻或者喜歡的風景名勝,并且說出自己印象最深最喜歡的一處風景,為大家描述一下,教師不能要求學生十分詳細地說出來,只要可以抓住一點來說出就好,這樣就能啟發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概括,同時激發學生對已經經歷的事情進行感受和回憶。
第二,提高學生的感受能力教師還可以建立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感受,在開展作文教學的時候,學生缺乏真實的感受主要受到教學環境的影響,教學情景可以吸引學生自主參與到作文感受中來。例如,要寫作記敘文,寫一件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事,教師可以先設置一個學生日常生活十分真實的情景,教師可以以自己為主要參與人,借助圖片聲音來激發學生的感受,然后讓學生開始回憶自己類似的經歷,這樣在生動的情景中學生的感受很容易被激發,從而減小寫作文的難度。
第三,感受能力的提升還需要教師在作文教學的時候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來激發學生的感受能力,因為寫作是需要學生的想象參與的,學生對于過去生活和記憶的回憶不可能完全符合事實,這就需要教師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例如在寫景物的時候,春天的景色有時候學生不可能觀察到每一個景物,河邊的柳樹是什么樣子、姿態如何、柳條在風中飄揚像什么,教師需要讓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這樣能很好提高學生的感受力。
再者,創新能力也是開展作文教學的必然教學內容。創新是語文教學的重要支撐,也是新課改后語文教學的重要教學目標,但是我們發現當下作文教學難以突破原先的教學局限,教師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沒有創新,在寫作要求和啟發方法上都沒有實現創新,甚至還為了讓學生快速學會寫作文采取僵化的作文教學,學生寫出的作文都是千篇一律,沒有變化,內容枯燥,毫無真情實感,導致作文整體水平下降。所以,我們要開展作文創新教學,提高學生的作文創新能力。
第一,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和方式來進行表達。例如要描述一個人的眼睛,教師不能直接告訴學生必須用“炯炯有神”這些好的詞語,因為這樣只會限制學生的思維,導致作文沒有新意,而是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來進行寫作和描述,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并且教師對學生的優秀表述進行鼓勵和贊賞,能夠使得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
第二,作文的創新教學還表現在教師的教學方法。很多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的時候都是直接給出要求或者題目,然后就讓學生直接進行寫作,寫完了再評價和講評。實際上這種單一的教學方法使得學生的寫作局現在固有的內容里面而無法實現創新,因此教師要創新教學方式,例如,開展實踐活動,在春季或者好的天氣帶領學生出去游玩或者校內做活動,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使學生發現寫作靈感。
最后,積累也是作文教學的重要內容。積累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積累語言和句子以及表達方式的過程,小學階段學生的語言表達十分有限,他們有時候發現一個非常好的表述,但是卻不知道要積累起來,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積累生活經驗和閱讀。
第一,鼓勵學生開始寫日記。字數不能太多,從50字到100字最后再逐步增加,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積累的好習慣,把每天的快樂和悲傷等情感記錄下來,留作作文素材。第二,語言積累,這需要教師把日常的閱讀教學充分利用起來,例如,在學習完一篇閱讀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或者段落進行背誦積累,同時好的句子都記在積累本上,這樣學生的積累就會更加豐富。
通過以上幾點的簡要分析,小學語文的作文教學要始終圍繞學生的階段特征,從基礎抓起,不能急功近利,潛移默化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