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虹嬋
摘 要 五年制學前專業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及實踐經驗直接影響幼兒的數學素養。本文以瓊臺師專學前專業五年制學生為個案研究,基于全實踐理念,探尋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措施和途徑。
關鍵詞 五年制 學前專業 數學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52
數學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主要學科之一,同時也是學前教育最重要的學科之一。數學主要承擔著提高學生數學素養,促進學生數學成績提高的重要任務。學期教學中,教師數學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著學前教育教學質量,同時也直接影響著幼兒數學素養,所以幼兒師范學院必須重視學生的數學知識的培養,提高數學課堂學習質量,為國家培養優秀的幼兒數學教師。
1 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數學課程教學現狀
數學課程是我校學前教育專業五年制學生必修的專業基礎文化課,本課程的設置目的是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同時培養學生能夠利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其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近兩年我校學前教學專業學生的數學成績不理想:在成績檢測中不及格率高達25%,70分以下成績的學生比例比較大,幾乎占一半以上,還有些班級學生的不及格率高達50%。數學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1)從教學對象來看:生源質量差,學習力不足。五年制學前專業生源一般是沒有希望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生,這些學生年齡比較小,學習基礎較差,缺乏學習興趣,而且學習目標不明確。在調查中,有將近68%認為學習數學沒有用,有76%認為自己根本學不好數學,自信心嚴重不足。另外,當涉及專業課學習后,學生更關心專業課的學習,從他們的內心深處不重視數學學習,他們認為數學比較枯燥乏味,相應的學習效果也不理想。學習效果越差,學生就越不愿意學習,越不愿意學習,學習成績就越差,久而久之陷入惡性循環中,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提高。
(2)從教學內容拉看:教學內容枯燥、專業特色不突出。在教材選擇上,我校先后用了人教版和復旦大學出版社的教材,內容陳舊繁多且難度大,有的內容完全不適合當今基礎較差的學生。其次,在教學內容編排上,沒有體現與初中知識的銜接。另外,大多數數學教師畢業于數學專業,這些教師不了解學前教學實際情況,所以難免會出現教學內容和專業設置脫節的現象,影響學生的進一步學習。
(3)教學方式單一。我校的學生一般是由中專學生組成,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運用中專式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不符合現代學生的發展需求。特別是在教學模式方面,很多教師仍然比較重視“教”,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主體體位,將學生置于一種被動地位,導致很多學生失去學習主動性,降低教學效果和質量。同時由于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比較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教學程序關注的是教師的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結果,而沒有注意學生的學習和思考的過程,更沒有注意學生在聽課過程中的情緒和感受。這種落后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發展,因此必須進行教學改革。
2 我校五年制學前教育專業數學教學的改善對策
2.1 正確定位教學目的
數學教學目的一般是通過數學學習,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提高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和思想情操的拓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上述數學教學目的包含了三方面結構,即“雙基”結構、數學能力結構和數學品質結構。同時,考慮到學前教育專業的職業需要,在數學教學目標上應該使學生了解數學在幼兒培養當中的地位和作用,了解幼兒園數學教育的原則、目標、內容和要求,掌握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特點以及開展幼兒數學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徑,凸顯專業特色。因此,在目標定位上,必須考慮人才培養的適用面,使數學學科突出幼兒師范特色,強調實際運用能力。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以及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從而促進幼兒數學思維的養成,為學生將來從事幼兒教育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2.2 合理優化數學教學內容
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盲目地進行教學,必須把握好適度原則,適當降低數學系統理論學習,充分體現基礎性、學前性的特點。因此,我院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對課程內容進行改革。將課程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其中包括數學雙基部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幼兒數學教育部分,數學實踐與應用部分。在數學雙基部分,主要要求學生掌握數學中的基礎知識,比如集合、直線、圓錐曲線與方程、數列、立體幾何、排列組合、統計等基礎理論知識。
幼兒數學教育部分,是指篩選出與專業實際結合緊密的數學知識、能真正服務于未來職業(幼兒園工作)的數學知識。這部分知識的學習主要是使學生在將來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向學前兒童傳授數學知識,培養學前兒童對數學知識的初步感知和興趣。具體來說表現為學前兒童感知集合的發展與教育,學前兒童數概念與運算能力的發展與教育,學前兒童空間與時間概念的發展與教育等,它們與幼兒園當前盛行的邏輯狗系列、蒙氏數學,魔力猴系列等有重要關系。
數學實踐和應用方面的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實際數學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囑咐學生結合數學知識觀察實際生活中對數學的應用。同時多為學生提供實習訓練的機會,比如在寒暑假為學生提供幼兒園實習機會,并要求學生對這段時間的實習寫出心得體會,并改正自己在數學方面的不足。在教學中應該加強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以便能夠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開拓學生的眼界,豐富學生的知識。使學生切實體會到數學滲透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2.3 切實轉變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的轉變其實是基于教學觀念、教學方法的轉變。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注重給予學習者足夠的探索空間,有助于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該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起到引導作用,教師要通過不同的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利用正確、合理的方式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學問題,并且引導學生從事物的普遍聯系中找出事物的發展規律,最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種教學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離不開豐富的教學手段和方法作支撐。(1)多媒體網絡資源等輔助教學手段的利用。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工具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從而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2)教學過程中注意選擇多種不同的教學輔助工具。教具的運用能很好地體現教學的直觀性,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圓柱拓印就能很直觀感受到其圓柱側面是一個長方形。在實際生活中有很多類似的工具都可以用來作教具,比如掛歷、鬧鐘、包裝盒、易拉罐、撲克牌和骰子等。(3)設置有趣的問題情境。教師可以依據數學游戲、數學故事來設置問題情境,學生也可以利用游戲、表演方式活躍數學課堂,培養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從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問題導向式教學模式,對于五年制學前專業學生來說,問題的提出和導入顯得更為關鍵,比如問題必須與生活經驗直接掛鉤,問題必須生動有趣,這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之,問題導向式教學模能夠很好轉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師生關系得到改善,課堂交流由單一的灌輸式轉變為多種交流方式并存,課堂教學促進了學生的教學思維,有效促進了幼兒教師培養的實踐性取向。
2.4 完善優化評價方式
數學成績的評價一般是按照一定的標準,通過特定的程序對學生一段時間內的學習進行的檢測,這種檢測往往是利用能夠反映學生學習水平的資料、數據和事實的一種檢測,以期對學生的學習水平作出合理判斷。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我們要采用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辦法進行成績的評價。
從評價主體來看,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鼓勵開展教師互評、師生互評、生生互評等活動,加強對學生作為評價主體的指導,使評價成為學生自我教育的手段。從評價方式來看,要將總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結合起來,期末試卷考核只占50%,平日過程性考核,包括數學學習態度、參與度、完成作業情況等多方面考核學生數學素養,打破過去“一考定終身”的局面,鼓勵多用檔案袋評價法。從評價內容上看,除了數學知識運用、問題解決水平的實體性考核,更要注重學科情意與學科精神的考核。從評價手段上,可以利用數學手工作業、書面作業、競賽作業以及表演類作業等形式檢測學生的學習成果,并不斷完善優化評價方式。
3 小結
總之,基于五年制學前專業學生數學學習特點,數學教學在目標定位上,既要滿足一般意義上數學素養培育要求,又要符合學生未來職業發展需要。在教學內容上,把握“以適用為主,實用為度”的原則,充分體現本學科基礎性、學前性的特點。在教學模式上,問題導向模式能較好地解決當前數學教學困境。在教學評價上,采取多元化評價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其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課題名稱:基于實踐性知識的幼兒教師培養對策研究。課題編號:qtky201112
參考文獻
[1] 柳國梁.五年一貫制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實踐研究[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3(3).[2] 莊愛平.學前兒童數學教育課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1(6).[3] 彭沖,羊小華.關于學前教育專業優化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心理學,2013(1).[4] 徐磊,張春榮.五年制學前專業學生數學專業能力培養研究[J].科教導刊,2015(9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