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麗君
摘 要 人才競爭日漸激烈,培養大學生思辨能力逐漸成為大學英語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且其在高等學校教育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現狀不甚樂觀,本文基于此,針對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展開了研究,旨在為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的培養提供可參考的舉措,進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與競爭能力。
關鍵詞 思辨能力 大學英語教學 培養模式 構建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6.04.056
近年來,隨著人才市場的競爭愈演愈烈,各個高校逐漸意識到大學生英語教學思辨能力的培養,但因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傳統大學應試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大部分教師過度重視對英語知識的傳授,學生死記硬背現象較為常見,進而忽略了對其思辨能力的培養,迫使大學英語教學面臨改革。因而,本文針對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的研究有著極為深遠的意義。
1 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現狀
隨著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與此同時也暴露了諸多不足,并在很大程度上對大學英語教學的質量造成一定的影響,而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中的問題也不容樂觀,具體表現如下。
(1)忽略了對大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大部分大學英語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因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大多會強調機械性、重復性的背誦與記憶,此種做法雖然會幫助學生有效解決英語問題,提高其英語水平,但卻忽略了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具體表現為:教師一味地讓學生做題、朗讀以及聽寫,當學生遇到過程闡述、主題分析以及談及原因等類型的題目時,學生的思維便會處于“短路”或停滯不前的狀態,其答案的呈現也凸顯出詞不達意、思路模糊現象,嚴重者或會表現為教師提問環節學生“失語”,這就打破了原有的教學氛圍,而學生雖然有辯證思維的意識,但畢竟較為淡薄,且受到長期英語學習中直線思維的影響,導致學生的思維被嚴重禁錮,同時將學生的創造與質疑精神抹殺,很難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2)不注重理性與感性認識的協調發展。學生大多缺乏理性的自我認識,部分教師的做法也欠妥當,導致學生在大學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往往停留在感性的層面,并不能深入到問題的本質看待問題。而大部分學生也僅僅執著于對問題表象的認識,在感性方面的表現較多,當面對需要透過現象看待問題的本質以及較為復雜的問題時,學生很難有理性的探究意識與探究思路,表現為說理淺顯、思維邏輯混亂,不能整體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進而不能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飛躍,在英語問題的解決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總結其原因就是教師并不重視學生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的協調發展。
(3)教學重點只為實際應用,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是英語教學中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使得學生花費大量時間用于對英語國家文化背景的了解方面,有利于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提高認識、開闊眼界,更能活躍學生的思想,增強度文化的認同感,進而增強其綜合素養。而現階段的英語教學只是將課堂教學作為主要內容,卻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與思辨能力的培養。就大學生自身而言,大部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目的多為就業、考研以及出國留學等,僅僅因為對英語學習懷有興趣而學習的學生占據少數。因而,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會過多的灌輸英語學習很重要的思想,但卻不注重對學生學習英語興趣的培養,大大降低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同時也使學生的求知欲與好奇心不斷降低,這對培養大學生思辨能力是極為不利的。
2 大學英語思辨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舉措
當前,高校對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現狀并不樂觀,且存在諸多問題,忽略對大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忽略理性與感性認識的協調發展、教學重點只為實際應用而缺乏對學生興趣的培養等,上述問題的存在極不利于對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因而有必要針對阻礙大學生思辨能力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制定出相應的措施,可從如下幾個方面入手。
2.1 增強師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意識
就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而言,其培養質量的高低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英語創新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情況,可見培養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在提高人才競爭力方面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培養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同樣也占據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大學英語教學并非簡單的教與學,因而大部分教師單純以理論知識灌輸為主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滿足對學生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而是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而在對學生英語思辨能力培養的過程中,也不應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應該落實到每位教師與學生身上,首先應提高教師與學生對思辨能力培養的意識,就高校本身而言,可定期組織教師進行知識培訓、學士研討以及技能觀摩等,幫助其通過系統的學習來掌握思辨能力培養的內容,進而增強其對思辨能力培養的意識,促使教師成為思辨能力培養的構建者與行動者,也可使得教師在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過程中最大限度的發揮其能動性與帶動性;其次,高??刹捎枚喾N方法將英語思辨能力培養理念與意識植入到學生內心深處,且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應反復強調培養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并向學生系統化的傳授針對思辨能力的培養方法,還應對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成果進行檢驗,以幫助學生在培養思辨能力的基礎上促進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
2.2 持續創新教學方式以更好的培養思辨能力
為了與新時期的教育改革、發展趨勢要求相吻合,大學英語教師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應參照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注重對教學方式的創新,并以此來培養大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第一,可采用蘇格拉底教學法開展教學,該教學方法可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起到積極的誘導作用,對學生的智慧起到啟迪作用,進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教師可設置問題討論與回答環節,營造出情境研究氛圍,使得學生可在此氛圍內獲得思辨能力的提高。如針對部分具備較強開放性特征的課堂教學中時,教師應設置情境氛圍,激發出學生的思辨能力,向學生進行提問時,有利于學生開放性思維的開發,如此學生便可挖掘出自身的知識儲備與認知能力,通過與教師進行親密對話、與他人進行討論的形式,對文章的內容與所要表達的感情展開多個角度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判斷能力與感知能力;第二,可采用內容依托教學法,該教學方法以目標語為主要依托,并將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作為立足點,讓學生成為知識的體驗者,進而激發出學生潛在的思辨能力,進而利于學生英語思辨能力的提高。
2.3 改進英語課堂設置,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第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適當精簡語言技能的占比,大量增加關于如何建立思辨能力培養;第二,提高思辨能力方面的選修課開展力度,把切實培養學生思辨能力落實好;第三,在各個學科中滲透英語思辨能力,通過與外部學科與英語學科之間的遷移拓展,有利于激發出學生跨學科旁聽,使學生在多學科的相互融合下完成對思辨能力的培養,同時也為培養具備良好思辨能力的人才做好準備。教師在此過程中也應在條件允許下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上課前可參照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置與其相應的學習任務,并做好監督工作,上課期間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思考解決問題,課后應自主思考,并制定出與自身學習相適應的學習方案。如教師可設置role play、homework、debate以及presentation等環節,監督學生參照其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自我監督,且與同學之間也可進行互相監督,利用以上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完成任務;上課期間,學生自由分組,然后選出組代表來展示小組討論成果。同時,在任務成果展示的過程中可由教師與同學針對組展示的任務成果進行提問,學生在此期間應通過自主思考來解決問題;課后,學生也應樹立自主思考問題的意識,對課堂內容進行反思,進而參照其學習成果制定出與自身相符合的學習方案,采用該種方法后,有利于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
2.4 完善課程評價體系,重視思辨能力的考察
當前,大學生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中關于學生思辨能力考查的內容相對較少,且對英語思辨能力的培養除了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還應對課堂評價體系進行創新,與此同時還應增加對學生思辨能力考查的內容,出于增強教師與學生思辨能力培養的重視思考,還應在增加對學生思辨能力考查內容的同時,不斷改進考試與測評形式,可將小組準備、個人展示、雙方辯論、集體研討、時評寫作以及自我測評等納入到考查內容當中。教師可經常向學生提問關于思辨能力的相關問題,如“在自我測評的結果中,你還有哪方面的疑問,你的疑問會滲透著何種獨到的思想?”“你認為自己的判斷正確嗎?為什么正確?你的判斷較之于作者的判斷為什么會出現迥然不同的結果?”以將對學生思辨能力的考查滲透到課堂教學的多個方面,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思辨能力。
3 結語
伴隨著人才競爭的愈演愈烈,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便成為實現創新型培養目標中的重要舉措。因而,大學英語教師應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創新教學方法,以激發出學生的思辨欲,有利于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思考問題。然而,現實培養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而是需要長期堅持的,大學英語教師還需要不斷努力,以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曉民.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J].外語界,2013.5:59-66.
[2] 張浩.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5:147148.
[3] 杜倉宇.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研究[J].求知導刊,2015.10:129.
[4] 鄒紹艷,高秀雪.大學英語教學中思辨能力培養的現狀調查——一項基于反思性問卷的研究[J].外語研究,2015.10(3):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