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本研究采用實驗法對高中年級學生進行體能“課課練”的實踐與研究,利用體能“課課練”鍛煉形式來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能力,是實現青少年身體健康的有效途徑。中學體育教學中應該重視體能“課課練”的教學內容,設定合理的鍛煉內容和方法,將基本體能與基本技術整合成教學內容之中,形成技術與體能互相促進發展的模式,研究制定一套提高學生體能能力的“課課練”練習方法,通過實踐活動進行實驗其有效性。
關鍵詞:體育教學;實踐;“課課練”
中圖分類號: G80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c)-0000-00
一、體能“課課練”實踐對象與實踐內容
以2015年高中一年級入學全體新生為實驗研究對象,集中實施體能“課課練”內容,主要發展上肢肌肉力量與腰腹部肌肉力量,學期末進行針對性競賽測試,分析成績結果。在教學中挑選徒手練習內容作為“課課練”的教學內容。
二、體能“課課練”課堂實施方法
從2015年9月開始到2016年1月,在半學期時間內,在課前安排10-15分鐘課課練的教學練習內容,每節課練習內容從第1階段逐步練習到第4階段。實施過程中,嚴格監控學生鍛煉習慣,力求在保質保量的前提下完成“課課練”鍛煉內容。
(一)練習得法,堅持到底
每節體育課,教師把課課練的內容與練習方法教給學生。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合理安排課課練的練習內容。如是快速跑的教學內容,則在課課練中增加發展上肢力量的內容。
(二)練賽結合,激發練習動力
在課課練的教學中,讓學生通過比賽提高練習的激情。在練習過程中運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法,首先由教師統一安排課課練的內容,然后讓學生根據班級與自己的比賽成績,有針對性地進行薄弱環節的鍛煉。
三.體能“課課練”的實踐結果比較分析
以2015級高中一年級入學全體新生為實驗研究對象,選取學生總共300名,實測學生總數291名。按個人成績結果記錄班級總分,比較班級總分情況驗證學生成績。
結合表1、表2進行統計,高一實測人數291人,9人由于身體原因缺考。表1四項競賽成績平均分為單搖136.3次,雙搖30.79次,3分鐘10人8字平均為510.8次,20*200米為11.3分鐘。實施“課課練”實驗后,高一年級四項競賽成績平均分為單搖151.1次,雙搖38.6次,3分鐘10人8字為510.8,20*200米接力賽為10.3分鐘。
實施“課課練”實驗后,分析得出單搖年級平均成績由實驗前的136.3上升到151.1;雙搖年級平均成績由實驗前的30.79上升到實驗后的38.6;10人8字成績由490.6上升到510.8;20*200米接力賽成績由11.3分鐘上升到10.3分鐘;針對上肢力量及其腰腹肌、速度素質的練習方法有效。
2015年本研究組織課外體育競賽,并在比賽中檢驗學生的身體素質是否有所提高。通過結合課課練研究,我們設計一套課課練練習方法,課上統一實施進行實驗,實施一定階段后,以班級為單位統一進行比賽測試;有針對性的對學生身體素質能力進行鍛煉,從而通過比賽驗證課課練方法的有效性,在抽查身體素質指標的過程中,學生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的提高有所凸顯。
從表1、表2、圖1中可以得出,各班在1分鐘單搖、1分鐘雙搖、20*200米接力賽、3分鐘10人8字比賽成績得分上有顯著提高,實驗后單搖比賽年級平均成績為151.1次;雙搖年級平均成績為38.6次;10人8字成績為510.8次;20*200米接力賽成績為10.3分鐘;針對上肢力量及其腰腹肌、速度素質的練習方法是有效的,證明“課課練”練習內容的效應有所顯現。
四.體能“課課練”的功效
實施體能“課課練”后,學生的下肢彈跳能力、腰腹肌力量都有所提高,具體反應在比賽成績上有所提高,使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不斷提高。今后要讓學生看到體能發展的重要性,重視體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馬曉鳳,武繼國.淺淡體育課中的“課課練”.體育健康知識畫刊.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