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忠
摘 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該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閱讀水平。指導學生閱讀,首先要保證學生在閱讀時保持平靜的心態,切忌浮躁心理,這樣才能真正看得進去。其次,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多傳授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推薦經典好書,讓學生喜歡讀、喜歡悟。再次,注重日常積累,在學生讀的基礎上,提升他們的語言表達、概括歸納等能力。教師要設法激勵學生廣泛閱讀,讓書籍成為他們成長路上的好伙伴。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指導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2-005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35
日前,一組《廣州小學生機場席地而坐看書》的圖片在網絡上被刷屏。據了解,這些小學生是學校四、五年級赴英游學團的學生在廣州白云機場候機,當得知航班晚點后,這些學生并沒有產生焦躁情緒,而是紛紛從書包里翻出準備好的書本,捧著書席地而坐,沒有一個玩手機的。這些圖片被發到網上,一時間收獲網友的一片點贊之聲。然而除了贊美聲,還有一些網友提出質疑,認為這不過是效仿外國,教師組織的一次作秀行為。筆者認為,無論如何,閱讀本身這一行為沒有錯,無論何時何地都值得提倡,中國社會自古以來都倡導學生多讀書,全民閱讀,而且良好的閱讀習慣需要多方引導,社會氛圍也非常重要。
廣義閱讀是個大概念。閱讀是一種理解、領悟、吸收、鑒賞、評價和探究事物的思維過程。當今社會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并不是只有紙質的材料才能稱為閱讀材料,電子書籍、網絡資源、音頻視頻資料、電視節目等都是獲得知識、啟發思維的閱讀活動。閱讀活動不僅要關注內容選擇,還要關注閱讀思維,更要關注閱讀情趣。同樣是在地鐵上、車站里捧著書讀,有的人在讀經典,有的人卻在讀涉黃的不良書籍。因此,閱讀的呈現方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讀什么,如何讀。
一、當前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
眾所周知,如今的閱讀活動,課內教材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課外閱讀已經成為一種教學常態,也成為了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課外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途徑,也是小學生成長過程中必須要經歷的過程。對小學生來說,做好課外閱讀,有利于拓展自己的視野,提高語文能力,塑造良好的品質和健康的人格。自古至今,我們的許多先賢如詩人、文學家、科學家等無不是勤奮學習、開拓創新,才造就了今天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文化。他們的成就,大都得益于大量且廣泛的閱讀。如今,新課程標準也規定了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并提出了具體的要求,這就說明了讀書的重要性。
然而,課外閱讀活動在很多時候進行地并不是很順利。很多家長和小學生一聽要讀課外書,就認為是作文書、學習參考書,這樣一種狹隘的理念容易使學生很少涉獵到諸如古今中外名著、民間傳說、科幻讀物等非常有價值的課外讀物。而且,課外閱讀需要一定的時間,很多家長在對待孩子課外閱讀的問題上還很守舊,總擔心課外閱讀會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不予支持,加上現在電視、網絡、游戲廳又吸引著大批的學生,這樣一來學生的閱讀時間就更加難以保證了。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必須把指導學生課外閱讀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來完成。
二、引導小學生積極進行課外閱讀的方法
(一)積極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
學生如果要讀書而沒有讀書之氛圍、興趣,就不用談讀書了。所以,我們要設法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是要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得到更多能力的提升。
1.利用恰當的機會營造良好氛圍,激發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如在教學《雨來》時,我發現學生對雨來的機智和勇敢特別佩服,于是就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去收集、閱讀相關文章如:《夜鶯的歌聲》《雞毛信》;學習了《嫦娥奔月》后,讓學生收集如《后羿射日》等古代有名的神話、民間故事,有目的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訓練,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提高了他們的閱讀能力,久而久之,還養成了自覺查詢閱讀資料的好習慣。
2.組織全班性的課外閱讀也是一種重要形式。班上的學生每人都有一定數量的課外書,教師可以組織同學之間交換書籍閱讀,然后利用班會組織一次全班閱讀大討論,相互交流閱讀心得,讀后感等,這也是相互促進、增加知識,共同提高語文能力的好方法。
3.定期組織學生開展讀書筆記評比、詩文朗誦、網絡讀書賽等活動。比如表演課本劇《三顧茅廬》《三打白骨精》《夢中的安徒生童話》,讓學生演繹經典名著中的的經典片段;舉行“說書活動”,學生聲情并茂地講述了他們讀了《長襪子皮皮》之后的獨特感受;將閱讀與舞蹈、歌曲相結合,將《四季如歌》的情境表演生動地展現在大家面前……相信通過這些有趣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使學生把課外閱讀當成一種自我性、自覺性、有強烈求知欲的自我行為;會有更多的小學生熱愛讀書,堅持讀書,會有更多的教師引領書香,培育書苗,會有更多的學校推廣讀書,徜徉書海。
(二)幫助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書籍
1.小學生面對身邊各種各樣的書,常常不知如何取舍,不知讀哪種書,哪本書好,對于這些問題教師如果不重視,學生就很容易對閱讀失去興趣,甚至產生抵觸、反感情緒,例如我的班上有個調皮的男生,他借到一本《家長如何教育好孩子》的書后,翻了翻內容,立馬就把書扔了,情緒很不好。原來這本書寫的內容是:針對不聽話的孩子,家長應該采取什么好方法來教育。而這個學生自認為他是個聽話的孩子,這樣的書不適合他。實例說明,引導小學生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也應重視。
2.小學生好奇心強,特別愛看帶有神秘、冒險、英雄色彩的書籍,我精心挑選學生喜聞樂見的經典兒童讀物,如神話故事《西游記》,安徒生童話故事,中外民間故事等。這樣學生覺得有趣,自然有讀下去的欲望。而且,小學生閱讀他們感興趣的課外讀物,能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發展。反之,如果是他們不喜歡的書目,即便教師或家長強迫他們閱讀,也不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3.可以適當推薦一些有時代特色的科普、自然保護、安全方面、優秀作文和少兒報刊的課外讀物,使他們從小奠定良好的素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有關節能減排的、保護環境的,這些讀物能夠喚起學生內心崇高的道德素養,有助于他們成為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參考文獻:
[1] 孫萍.課外閱讀一個不容忍視的問題——小學生課外閱讀問題調查分析[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4).
[2] 黃雨華.小學生課外閱讀行為的調查與實踐探索[J].小學數學思考,2011(8).
[責任編輯 吳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