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坤
摘要: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是當前高校工作的核心內容,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在日益嚴峻的就業環境中解決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是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本文就畢業生就業問題提出校企合作模式,針對如何加強校企合作進行剖析,提高獨立學院就業質量給出實質性建議。
關鍵詞:校企合作 新模式 就業工作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6)04(b)-0000-00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提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見》,文件指出“建立高技能創新型人才校企合作培養制度”,就是要完善以共贏為基礎的“產、教、學、研”四位一體教學實踐新模式,是以社會需求促進獨立學院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國際視野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進一步完善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體系,使企業與高校的培養理念能更好地為地方產業經濟服務,實現政府、學校、學生、企業等多方共贏的局面。當前獨立學院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助推大學生就業與社會實踐的實施成效如何,是當前解決的新課題。
1獨立學院新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育人—是獨立學院為解決就業壓力、提高就業質量與政府、企業之間建立的一種新的合作模式。有針對性的為用人單位訂制培養所需的各類技術人才。校企合作是注重培養人才的實效性與實用性的培養方案,注重學生在校期間理論學習與企業實踐操作動手能力,校企合作注重利用學校與企業優勢資源、信息資源共享的“雙贏”模式。校企合作做到接口社會所需,與市場需求接軌。校企合作,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資源并為企業積蓄了大量用得上、可持續發展的高技能、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創建校企合作育人機制,彰顯了高校人才培養特點,也是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要求。為高等教育行業發展帶來一片新的發展契機。
2就業形勢分析
近幾年,每年都是最難就業年。繼2014年高校畢業生首次突破700萬后,2015年高校畢業生持續增長,遠超2014年的727萬達到749萬之多,今年全國高校畢業生更是在770萬以上,創歷史新高。再加上約30萬出國留學歸來和沒有找到工作的往屆畢業生。預計今年將有1000萬的畢業生同時競爭,就業之難可想而知。
3校企合作基本模式
學校、政府、企業和畢業生四者構成了校企合作的四要素,學校和企業是行為發生的主體,雙方通過合作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共贏互動。基于企業有不同性質、生產方式和經營理念,校企合作的驅動力會有不同差別,主要應從培養適合行業性質為出發點培養應用型人才。
3.1 “校企定向式培養”模式
定向培養是指企業與學校經過合作協商,學校針對企業需求提出所需人才數量、專業特點、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等綜合素質要求,學校、企業共同商定可行培養目標,制訂教學計劃,簽訂校企合作培養協議,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過程管理監督,學生畢業后直接到用人單位實習就業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這種“定向培養”是用人單位從公司文化特征和崗位技能要求出發介入學校教育培養的全過程。從參與培養教學計劃的制訂實施、課程要求及內容、理論知識與實踐環節的銜接方式、畢業設計指導、課程設計等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實現“產、教、學、研”四位一體的深度融合。
3.2 搭建實踐交流平臺,實現教學生產無縫對接
就業實習實踐教學基地的建立能夠為企業、學校搭建交流互助平臺,使教學實習與企業生產緊密結合,就業實習實踐基地是高校理論教育向實踐教學過程的拓展,是促進產學研結合的重要平臺,加強高校實習實踐基地建設,有利于縮減畢業生就業成本,提高就業質量。這種合作模式為學生提高實踐平臺,增加學生社會經驗,提升適應社會能力。
3.3 合作舉辦創新實踐技能大賽
創新創業實踐技能大賽是校企 雙方立足專業特色,結合社會需求,行業需要,由學校、企業、學生共同參與的一種實踐技能大賽。這類大賽以鞏固專業理論知識,加強實際動手能力培養,最終以提高專業技能為宗旨,激勵學生對學用相結合的高度重視。同時,企業可以通過這類大賽挖掘科技創新能力突出的新人進而培養。通過加強與企業協作與聯系,相互促進與交流,,形成校企良性互動,進而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
3.4 設立校園活動基金,力促企業、學生共贏
目前全國各類高校都設立了企業獎學金、助學金,此種基金的設立模式是企業對優秀畢業生和家庭條件困難學生給予獎勵和資助。幫助貧困生減輕經濟負擔,緩解經濟生活負擔壓力帶來的學生壓力,鼓動激勵他們刻苦努力學習。但此類資助模式存在輻射面狹窄、資助對象單一。加強校企緊密合作,優秀的學生都能予以資助,如創新科技人才、校、班級優秀學生、社團干部、科研技能突出、對學校和社會做出貢獻的學生都能予以獎勵。資助涉及各個方面資助模式傳遞出企業崇高的奉獻精神和奮斗精神,已提高企業的公共形象,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感恩意識,培養學生思想道德品質,形成校企雙贏局面。
3.5 校企聯合—共建實驗室
目前我國部分高校與企業合作共建實驗室的合作模式主要有:企業援助式共建、高校主導式共建、優勢互補型共建三種模式,企業普遍采納援助式共建實驗室,援助模式是向學校提供硬件、軟件產品設備,學校提供場地共建實驗室基地,為學校學生提供科技研發、技術競賽等實踐操作平臺,企業解決了學校資金困難的問題,在這種合作模式下,學校為合作企業定向培養了一批能夠勝任該企業相關技術研發人才。我校與珠海安聯銳視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智能視頻網絡技術實驗室為平臺,每年定向培養了數十人科研隊伍,為企業提供相應研發數據。
校企共建實驗室的合作模式,通過深化校企雙方的合作,保障學校教育滿足市場經濟需求,符合市場經濟規律,培養企業急需技術人才,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學校、企業與學生多贏的合作模式。
4校企合作的意義
4.1降低企業招募人才甄選難度
校企合作模式是學校針對性的根據企業所需培養學生。有利于企業發展戰略,符合企業實施人才發展戰略發展需求,縮短從人才市場招聘畢業生的財力物力,降低企業招工、用人的成本和風險。校企聯合培養主要體現在:產學研合作單位優先挑選、錄用在企業實習中表現優秀的學生,降低勞動生產成本。校企合作教學計劃大綱內容與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計劃銜接,降低企業職業生涯規劃培訓成本;企業通過幫帶模式實現教學相長,使學生在企業學習實踐專業技術能力,提高綜合素質能力;
4.2 校企合作模式有助于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建設一支教育教學能力和工作經驗兼備的復合型人才的“雙師型”教師也是建立應用型、復合型獨立院校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在校企合作模式中,獨立院校可組織實踐經驗缺乏的年輕教師深入到企業,參與企業的項目實踐,深入企業一線,利用企業更為強大的資金和先進的儀器設備、先進的行業信息來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同時,高校也可聘請企業中實踐經驗豐富的工程師來學校授課。校企合作模式,使高校教師有機會提高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加強了高校“雙師型”隊伍的建設。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用性,為學生及早就業,及早選擇職業,及早進行職業規劃創造條件,促進獨立學院教育更快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董美娟.論大學生就業能力及其提升[J].教育與職業,2012,(8).
[2]袁媛.以校企合作教育推動大學生就業[J].江蘇高教,201l,(1):1l0.
[3]安雪晶.關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遼寧高職學報[J].2009,(3):11.
[4]華穎.從校企合作看大學生就業[J].實踐與探索,201l,(8):235.
[5]馬宏麗.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開拓研究[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2,(2):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