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艷玲

【摘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教學媒體走進了課堂,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正顯示它無與倫比的優勢.教學是一個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它是由教師、學生和教學媒體等構成的復雜系統.恰當的選用教學媒體可使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體現,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項教學信息的傳遞、交流、溝通、反饋.
【關鍵詞】 教學媒體;觀察能力;理解能力;記憶能力
一、運用教學媒體,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教學媒體,也叫做教學工具,既我們通常說的教具.教具,顧名思義,就是“教學過程中可借以輔助教學活動的用具.它包括傳統的教科書、標本、模型、圖表等,現代化的有電影、電視、投影、錄音、錄像以及計算機等設備.”他們都是教學過程中承載和傳遞教學信息的媒體,
數學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點,觀察是一種從一定的目的任務出發,有計劃、有組織較持久地認識某對象的知覺過程.觀察在認識圖形的過程中至關重要,學生從看圖到認識圖形到圖形的變化都離不開觀察.教學中如果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師根據計算機集聲音、圖像、動畫、文字為一體的綜合功能,創設豐富的教學情景,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增強學生觀察的目的性、計劃性,也十分有利于教師對教學過程的調控.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樣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課上來,使之主動地參與學習,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新課的導入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特點,根據教材恰當地選擇教學媒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運用教學媒體,溝通新舊知識,增強記憶能力
記憶是過去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應,過去經驗包括學習和生活實踐中的感知過的事物,思考過的問題.在“三角形面積計算”的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將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與以前學過的平行四邊形、正方形等面積相溝通,使學生能夠透過表面現象看實質,正確地抽象出新舊知識的本質屬性.這種形象的演示,牢牢地吸引著學生的注意.他們十分投入地關注畫面的移動展現,對每一處的變化都觀察得十分細致、全面.在這一活動中,沒有外在的強制性,也沒有機械地背誦現象,完全是學生內心的體驗,這樣更有利于知識長久儲存和適時提取,也為學生的記憶創造了條件.
三、運用教學媒體,化抽象為具體,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是指人們調動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從不同角度用多種方法抓住問題的實質.小學生學習幾何時所表現的理解能力主要是學生調用各種感官,依靠思維去理解新知識.例如在《圖形旋轉》教學時,圖形轉來轉去,學生很容易搞不懂怎么轉.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了CAI課件,首先呈現一幅圖,然后給出問題:把圖形A繞點O順時針旋轉90度,得到圖形B.讓學生先自己解答,然后再借助CAI課件,把旋轉的過程演示了一遍,把抽象的空間感化為具體的動態過程.演示過程如下:
運用了CAI課件,把靜止的圖形轉化為了具體、直觀的動態圖形.這樣學生就理解了旋轉的方向,并且怎么轉這個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從而增強了學生的理解能力,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雖然以前有學過空間與圖形的知識,但只是初步建立空間觀念.學生的空間意識還不強,還需進一步發展.就說這道題,雖然圖形不是很復雜,但有些學生就是很難理解圖形A怎么會變成圖形B,腦子里的圖形就是轉不過來.通過教學媒體演示,解決了大部分學生的疑惑:“原來圖形B是這樣形成的哦!”頓時,學生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這時,教師的任務基本完成了.通過這樣的媒體演示,學生的理解能力增強了,空間觀念發展了,綜合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小 結
教學媒體的作用在課堂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教師要不斷增強電教意識,努力深入研究教學媒體的不同功能和特點,不斷提高使用現代教學媒體的能力,這樣才能優化教學過程,把枯燥化為有趣,把抽象化為具體,把靜態化為動態,把難點化為易點.使教學媒體有效地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但是,教師也要注意合理選擇教學媒體,不能到處濫用.一堂課不能像走馬觀花似的,用得太多、太濫.否則,物極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