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佳文
摘要:本文分析了聲樂教學的現狀,并針對聲樂教學中的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提倡進行聲樂創新教學,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聲樂學習理念,豐富學生的個體體驗,使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發展,提升教學效果,本文研究對于有效傳播我國的聲樂文化有著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聲樂教學 教學效果 提升策略 意義
就目前而言,我國聲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學效果并不理想,聲樂教學要積極地實施改革創新,以改革促發展,提升教學效果,這對于聲樂教學的發展,對于現代聲樂人才的培養都具有積極的意義。
一、聲樂教學效果提升策略分析
(一)西方唱法與民族唱法融合貫通進行教學創新提升教學效果
進入新世紀后,我國的聲樂藝術文化獲得了創造性的發展,在歌壇中一些綜合藝術家開始火爆起來,他們在樂壇中掀起了朵朵浪花,把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聲樂聲樂文化帶向了世界舞臺,促進了中國聲樂文化與世界聲樂文化的有效交流。中國聲樂文化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就與其不斷創新改革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只有融入民族元素,融入世界文化,我國的聲樂藝術才能獲得巨大的生命力。在歌壇中經常出現新氣象,一些研究西洋唱法的歌唱家也開始不斷研究民族聲樂問題,而研究民族聲樂問題的歌唱家也開始了新的嘗試,民族中融入西方聲樂元素,使之融會貫通,不斷推陳出新,這樣,聲樂藝術獲得了創造性的發展。
雖然,中國的聲樂文化不斷創新為自己贏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但在聲樂教學中,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是明顯的,在教學中美聲和民族唱法未能得到有效融合,學生仍然習慣性地用單一的唱法進行演唱,甚至有的學生在學習中會潛意識地排斥自己唱法以外的演唱方法,學生認為美聲和民族唱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是絕對不能混為一談的,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也絕對要分開,不能有絲毫的夾雜,這樣才能稱其為純正。學生還認為如果學習的是美聲唱法,就不能演唱民族歌曲,學習美聲是正宗,認為美聲唱法要高于民族唱法。等等,這些思想在聲樂學習中較為常見,這種把美聲和民族完全割裂開來的學習方式,使學生不能有效豐富自己的演唱感悟,有的學生缺乏民族聲樂文化知識,學生的文化短視現象普遍,這對學生世界聲樂學習思想的培養無疑起到了制約作用。
鑒于上述情況,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摒棄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相分離的思想,要能夠積極啟發學生使之樹立兩者相融合的學習思想,使學生能夠在學習國外聲樂文化的同時更好地吸收本民族的聲樂文化,把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立足自己的實際水平,充分利用兩者的優點,尋求學習創新突破。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學習帶有民族性的聲樂藝術,鼓勵學生在演唱中不斷體驗不同民族聲樂作品所體現出來的不同民族演唱風格,體驗多種文化融合所創造出的獨特的美,拓展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的個體經驗,使學生能夠認識到聲樂藝術是一種世界性和民族性相統一的藝術,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推動學生獲得創造性的發展。
(二)聲樂教學要突出審美教育以提升教學效果
作為學生他們都有內在的審美需要,教師要能夠積極引導學生發現聲樂學習中的美,這對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著重大作用。在聲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可以使學生正確的把握演唱的方法和技巧,能使學生認識到美聲這種藝術的獨特魅力,通過審美教育,學生可以有效發現美聲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不同審美特征,學生更能夠站在世界和民族性相統一的角度審視聲樂藝術,這對學生學習聲樂,進行聲情并茂的演唱,提高學生的對聲樂作品的二度創造能力具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對學生進行技術性指導,更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使學生能夠不斷提高自己感悟美、鑒別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使學生能夠樹立崇高的審美理想,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這對學生進行聲樂學習,對學生的人格完善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審美體驗實踐,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審美素材,向學生展示各種世界經典聲樂作品,展示帶有民族風味的聲樂作品,鼓勵學生從審美角度體驗聲樂作品,能夠從審美角度剖析聲樂作品,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達到教學的完善發展。
(三)聲樂教學要重視形式上的多元性實現教學發展
在傳統聲樂教學,教師的主導作用很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的卻并不明顯。傳統的授課方式是“一對一式”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處于明顯的主導地位,教師要求學生怎么做,學生就需要怎么做,學生的個性體驗得不到張揚,學習的創造性得不到體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很難實現有效提升,更重要是,學生缺乏交流的機會,沒有交流就沒有發現和創造,學生對聲樂學習的內容的理解就受到很大的限制,這對學生的個體發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在新形勢下,要能夠積極的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積極的讓位于學生,使學生能夠不斷實踐,不斷交流,在交流時間中獲得認識的提升,教師更要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的音樂天賦和歌唱生理結構的不同,對學生制定個性化的訓練方法,使學生在個性化學習中獲得有效提高。比如合作學習,在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多聲部的歌唱練習素材,制定學習任務,使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學習任務。在合作學習中學生可以體驗到多聲部音樂合作學習的樂趣,學生可以在歌唱的同時,感悟其他同學的歌唱方式,學生之間可以積極配合展開交流,積極探討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研究性學習,這樣,學習效果自然可以得到提升。再比如,在進行聲樂理論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提出問題,針對學生的問題,通過音樂欣賞,引導學生的討論的方式解決問題,使學生對有關聲樂理論知識理解的更為透徹。同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開展聲樂欣賞課活動,引導學生欣賞各大名家的演唱,在欣賞中使學生對不同民族聲樂問題進行學習探究,使學生能夠充分認識到聲樂文化世界多元性的特點,加深學生對不同聲樂文化的認識。在聲樂教學中只有立足學生主體,不斷創新教學方式,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學習探究活動,學生才能得到有效發展。
二、聲樂教學改革的意義
聲樂教學改革的意義是偉大的,課堂教學要能夠有效改變單一的教學形式,改變教師課堂的主宰地位,發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從而使學生能夠在不斷探索中有效理解聲樂藝術,發展自己藝術個性。在創新教學中,重視對學生的審美能力的培養,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能夠使學生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式,不斷認識到民族唱法和美聲唱法的不同審美特征,加深學生對民族聲樂文化的認識,這對學生進行作品的二度創造,對學生更好的理解作品,擴大審美視域,提高審美意識和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另外,通過創新教學,學生的能有效提高自己的音樂技能,能夠站在中西文化結合的高度,審視音樂作品,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會更加深刻,學生會不斷的總結演唱經驗,把中國聲樂文化與世界聲樂文化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對于拓展學生視野, 培養學生的世界聲樂意識,培養學生的民族觀念,具有積極的意義。
總之,創新是課堂發展的必然選擇,在聲樂教學中也只有不斷創新才能有效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在學習中豐富個體體驗,培養審美能力,提高對聲樂文化的認識,使學生能夠用世界文化觀進行聲樂學習,這對完善聲樂教學,促進學生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南利華.淺談普通高校聲樂教育中的幾個問題[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02).
[2]石巖英.普通高校聲樂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3]龔文莉.普通高校音樂欣賞課探究[D].北京: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4]王彥華.關于高師聲樂教學改革的思考[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