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應瑜
摘 要: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是一個由多種要素構成的較為復雜的系統。分析其基本要素及系統運行的主要困因,切實加強思想品德師資隊伍建設、轉變課程教育價值觀念、增大教學設施投入、深化教學管理體制改革、健全家校聯動教育機制,有助于在推進城鄉教育統籌發展、實現共享共進的大環境下,盡快改變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現狀,扎實有效地推進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努力提升農村思想品德教師的榮譽感和幸福感,切實促進農村初中生的素質發展。
關鍵詞:農村教育;教學要素;思想品德;教學困因;行動策略
一、影響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困因
1.學科專業教師缺,且教師教學素養較低
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師中有不少是“半路出家”或兼職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學習或培訓,教育理論知識、專業理論知識和跨學科知識缺乏,“專業不專、視野不寬”;教學基本功不扎實,教學智慧貧乏;而且極少有機會參加進修學習,專業發展和能力提升非常緩慢。這種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正常開展和有效提高。
2.優秀教師流失嚴重
在社會經濟利益分配方式和現行人才管理體制下,通過層層講課比賽、說課比賽或其他教育評估活動脫穎而出的農村初中優秀專業教師,千方百計地往“高處走”,被城市重點學校“挖走”,一些農村學校成為輸送教師人才的搖籃,以致本校專業師資青黃不接,難以保證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有效實施。
3.生源基礎較差,留守學生較多
農村學生獲取各種知識和能力培養的途徑很少,其知識大多數都是從老師那里獲得的,致使他們視野狹窄,孤陋寡聞。很多要求學生自己收集、體會、運用的東西,學生都一無所知,影響了教學的進度和質量。與此同時,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能力普遍較差。留守學生大都缺乏家庭的親情關愛和成長引導,學習基礎較差,加上校外幫扶體制和機制不健全,不少學生成為學困生,甚至出現心理和思想上的偏差。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實踐成效。
二、提高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成效的策略
1.把農村教育師資培養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切實抓好農村在職教師的繼續教育工作
教育決策機構、評估機構應制定科學合理和行之有效的師資培養規劃和質量評估系統;師范院校政治學院(系)要科學有效地優化專業結構、開發課程資源、深化教學改革、強化學業管理,嚴把人才出口關;教育人事部門和基層學校要優化教育人才管理體制和用人機制,精選高素質的教師擔任思想品德課教師,嚴把教師入口關。同時,教師培訓機構、教研機構要協調配合,積極建立學習型組織,定期開展有針對性、實效性的思想品德教師集中培訓和教學研修活動,大力推進校本教研,促進思想品德教師的專業發展。學校在師德教育、業務進修、社會考察、教研活動、晉升職務等方面要把思想品德教師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對待并予以優先保證。
2.切實轉變教育教學思想,大力推進農村教育名師工程
教育管理機構、考試機構、評估機構在課程建設、教學評估、學業考核、升學考試等方面應制訂符合本學科性質、地位和功能特點的規劃方案和實施措施。學校不能只看到中考與本學科內容矛盾的一面,更應該認識到本學科與校風學風建設、學校常規管理、學校教學質量相統一的一面,努力處理好這一對矛盾,實現學科教學與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雙贏”。還需要積極培養一批學科帶頭人和學科骨干教師,創建和健全名師工作室,保障其地位和待遇,充分發揮其引領和帶動作用,提高思想品德教師的整體素質和教學水平,提升農村教師的榮譽感和幸福感,減少農村優秀教師“外流”現象,從而保證農村教師隊伍的持續穩定。
3.加大教學設施投入,落實教學常規管理
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真正樹立起科學發展觀、教育觀、人才觀,繼續大力推進城鄉教育統籌發展,大力投放農村教育經費,大力改善農村教育教學設施,切實保障包括思想品德學科在內的農村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實踐成效。各級教育督導機構、教研機構應切實加強對基層學校教育教學情況的督導檢查和研究指導,學校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教學工作的領導和督查,教學業務部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學常規考核制度和實施方案,把目標管理與細節管理、過程管理與終結管理有機結合,突出教學管理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盧屏,劉焰.系統科學與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論初探[J].大家,2013(12).
[2]陸小英.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思考[J].讀寫算:教研版,2013(10).
[3]陳懷俊.農村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完善對策[J].新西部:下半月,2014(07).
[4]楊維萍.農村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成才之路,2014(23).
[5]羅仕杰.農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現狀及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4(09).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