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英
摘 要: 2014年美國新媒體聯盟的《地平線報告》將“翻轉課堂”預測為短期(1年)內影響教育的兩大技術之一。近年來,隨著微課的普及和推廣,“翻轉課堂”成為教育技術領域中的寵兒。用好“翻轉課堂”,準確理解和把握其核心與內涵是關鍵;上好“翻轉課堂”,任務單設計是抓手。作者以高中《網絡技術應用》中IP分類知識點任務單設計為案例,分享與交流基于“翻轉課堂”任務單設計中的基本原則、設計模型和要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翻轉課堂 任務單 IP分類
一、翻轉課堂的核心與內涵
英特爾全球教育總監Brian Gonzalez是這樣介紹翻轉課堂的:“翻轉課堂,是指教育者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把知識傳授的過程放在教室外,讓大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識;而把知識內化的過程放在教室內,以便同學之間、同學和老師之間有更多的溝通和交流。”從這段話可以發現:對傳統“教學流程的顛覆”和“以生為本”的思考,是“翻轉課堂”的本質。下面我們從七個緯度,將傳統課堂與翻轉課堂進行對比研究,以更好地揭示“翻轉課堂”的核心與內涵。
1.“翻轉課堂”的核心。
“翻轉課堂”的核心是“先學后教”。
在傳統課堂中,教師的教學理念是建立在“不教不會”的基礎上,因此先講再練便順理成章了。傳統課堂的特點決定了教師與學生之間是核心—從屬、傳授—接收的關系。這種關系在很大程度上會導致學生學習內驅力的削弱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退化。此外,“翻轉課堂”則建立在“無師自通”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先學,再以學生學習后的反饋作為教學的基點,靈活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策略。這種理念和操作流程能激發學生的內驅力,也能更好地把握“學情”,將課堂上寶貴的時間集中在難點、困惑點、易錯點的攻克和學科高階思維和培養上。
“翻轉課堂”與傳統課堂最大的差異在于:“翻轉課堂”中的學生是帶著“認知困惑”和“觀點碰撞”在聽課,學習效度大大提升,結果便是對知識的“真正理解和掌握”。
2.“翻轉課堂”的內涵。
(1)主動學。
“翻轉課堂”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時心態是積極的,心情是放松的,選擇是多樣的,思考是充分的,結果是真實的。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便具有“主動”的色彩。
(2)自主學。
“翻轉課堂”充分相信學生的學習潛力,將學習掌控權交給學生,學什么、怎么學、學多深都由學生做主。這就好比,在傳統課堂上,學生吃的是標準化的“快餐”,在“翻轉課堂”里,學生吃的是可選擇的“自助餐”。
(3)相互學。
在傳統課堂上,學生思維交流的途徑是單一的,程度是淺顯的。在“翻轉課堂”上,學生可與“微課”交流,與“老師”交流,與“同伴”交流,與“其他可獲得的資源”交流。更重要的是,這些交流在程度上是充分的,在時間上是實時的,在選擇上是多樣的,在平臺上是多元的。
(4)差異學。
“翻轉課堂”教傳統課堂的另一個亮點便是關照學生的差異性。對于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慢行軍”、打“攻堅戰”,對于自己不會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各種幫助資源慢慢理解和消化;對于能力較強的學生則可以“急行軍”、打“游擊戰”,挑戰學科高階思維的培養。
二、基于“翻轉課堂”的任務單設計的基本原則
在厘清了“翻轉課堂”的核心與內涵之后,我們便可以思考基于“翻轉課堂”的任務單的設計問題。我認為,在設計任務單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原則。
1.“細”——以“任務”為載體,任務設計清晰、具體,難度遞進。
教學內容要分解為一個個任務明確、具體、可操作的小任務落實,在設計這些任務的時候務必要注意“小步子”、“漸進式”。
2.“精”——任務單的語言表達考慮學生特點,使用方便、貼心。
在描述這些任務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學生的理解水平和思維特點,任務單語言表達盡量貼近學生的語系和表達習慣,在使用過程中讓學生盡量方便、貼心。這些小小的“人文關懷”將讓學生更主動地學習。
3.“趣”——“任務”富有趣味,任務設計“生活化”。
有趣是任務設計的永恒難題。任務設計“生活化”是破解這一難題的鑰匙。任務單上的問題要以學生的“既有經驗”為依托,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主題,這樣的任務會讓學生覺得“親切”而“有價值”。
4.“力”——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設計多層次、可選擇的學習支持。
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困難。這時候多層次、可選擇的學習支持便變得非常重要了,這些支持是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有力武器。
5.“彈”——“任務”要有“彈性”,夯實基礎、兼顧拓展,滿足個性化需求。
在設計任務的時候,務必要注意彈性問題,就是我們常說的讓大伙都“吃飽”,讓小部分人“吃好”的問題。
6.“思”——能實時記錄學習過程中的困惑和心得。
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必然會有思維火花的閃耀和認知困惑的襲擾。這時就需要指導學生將這些寶貴的“中間產物”加以記錄和分享,成為知識的新“生長點”。
三、基于“翻轉課堂”的任務單設計模型
在設計“翻轉課堂”任務單的時候,務必記住一點:任務單是學生在前置學習時的關鍵性資源。“翻轉課堂”的本質是“以生為本”,所以,在設計任務單時,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和設計。圖1是“翻轉課堂”任務單設計模型,與大家分享和交流:
四、基于“翻轉課堂”的任務單設計案例
基于以上思考,我選擇高中《網絡技術應用》中IP分類為教學內容,嘗試設計了一份基于“翻轉課堂”的任務單,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些說明:
1.編輯軟件。
此處,我選擇了EXCEL作為任務單的編輯軟件,主要是出于以下兩點考慮。
其一,EXCEL中的單元格能很好地表現IP地址32位二進制數(32個單元格)及分為網絡地址和主機地址兩部分的特征(用單元格不同顏色的填充區分)。
其二,EXCEL能方便地調用VBA,通過編寫一些VBA代碼,讓學生在使用時更方便,界面更友好(圖2中設計了計算器按鈕方便學生直接調用計算器程序)。
2.上課平臺。
“翻轉課堂”使用了未名課堂(http://ketang.cnweike.cn/index.php)作為上課平臺,在平臺中備課,上傳各類資源(微課、任務單、試題、教案等),發布作業,設計上課流程,查看學生情況。
3.其他說明。
(1)課時:本課是IP知識模塊的第2課時。
在第1課時中,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IP的定義、IP的格式和IP的使用,并且學會了使用計算器將32位二進制IP轉換為4段十進制IP的方法。
(2)學生能力。
本課的授課對象為高一學生,這些學生來自本地的最好的高中,學生具備較好的知識儲備和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與學生的非正式訪談和調查結果看,學生更傾向于自主探究式的、開放式的、能自我掌控學習節奏的個性化學習。此外,他們認為:在自組探究的過程中,豐富多彩的、便捷友好的實時幫助和老師的個性化輔導非常重要。
四、“翻轉課堂”任務單使用中要注意的問題
“翻轉課堂”較傳統課堂,固然有理念新穎、以人為本的亮點,但是在具體操作過程中,翻轉的效果會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結合自身使用體會,在用“翻轉課堂”任務單上課過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問題。
1.學生學習進度的監控。
如上文“翻轉課堂”內涵中提及的,“翻轉課堂”是建立在“主動學”和“自主學”的基礎之上的,因此學生的主動程度和自主程度,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效度。此外,在“翻轉課堂”中,學生自主掌控學習進度,教師任務單設計的進度,是建立在學生平均能力和自我約束力較好的基礎之上的,那么,在平均能力之下的學生和自我約束能力弱的學生的學習進度如何監控?
2.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實時幫助與反饋。
“翻轉課堂”的核心是“先學后教”,這種學,是學生在學習資源的支撐下的“自主學”。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勢必或多或少地會遇到“思維沖突”和“認知困惑”。此時,實時的、可選擇性的幫助就凸顯其重要性了。此外,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師生反饋和生生反饋也是非常寶貴的知識“生長點”,這些認知發展中的“中間產物”如何保存下來就顯得尤為必要。
3.學習效度的兩極分化。
傳統課堂“齊步走”的特點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學習的整體效度。“翻轉課堂”內涵中的差異學使學生間的學習效度較易產生兩極分化。作為學習的組織者,教師首先要尊重這種兩極分化,其次要想辦法利用和調和這種分化。
“翻轉課堂”尚在發展和探索階段,其“以學定教”和“以人為本”的核心特征是值得肯定的。當然,“翻轉課堂”在翻轉中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探索,“翻轉課堂”——還在路上。
參考文獻:
[1]張躍國,張渝江.透視“翻轉課堂”[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3).
[2]關中客.顛倒教室究竟顛倒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5).
[3]金陵.“翻轉課堂”翻轉了什么[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