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敏
摘 要: 21世紀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高中階段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時期,本文主要探討以學案優化為中心開展的自主學習實踐及研究策略。
關鍵詞:學案優化 自主學習 問題情境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156-01
構建終身教育體系、創建學習化社會成為當今我國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總目標。學習型社會對于學校教育的要求是,堅持以學習者為中心,滿足學習者的學習需要。高中教育作為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銜接階段,是培養青少年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時期。在有效的課堂學習時間內既要完成課程學習任務,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是新課改以來我們歷史教師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學案導學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有效方案,學案的導學設計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學案的問題設計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但課改初期的學案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問題呈現形式較為單一,以大量填空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課本知識,問題的思考含量較低,以此為基礎的課堂教學效果也大打折扣。
一、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問卷調查與分析
本學期開始我們對高一新生進行了調查問卷分析,共發出問卷857份,回收有效問卷836份。其中關于自主學生展開了如下設問:
1.你有制定自主學習計劃的習慣嗎?
A. 沒有 B.偶爾 C. 已成習慣
2.你在自主學習時,是否努力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預定任務
A. 很少 B.部分 C. 總能
3.有關學習的方法,你:
A.偶爾想到嘗試
B.試圖嘗試,但中途放棄
C.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4.如果老師上課讓你回答問題,你會怎樣?
A. 假裝不會 B.看書 C. 積極思考應答
5.你對自己目前的學習現狀是否滿意?
A滿意 B 較滿意 C 不滿意
從調查結果看,70%左右的學生選擇了偶爾制定自主學習計劃。總能完成自主學習任務的比例是,奧班學生占31.40%,普通班學生選擇占27.42%,藝術班學生占24.36%。關于學習方法,奧班學生選C項的占37.21%,普通班學生占26.67%,藝術生占26.12%。在上課回答問題上,選C項積極思考應答的比例是70%左右。我們發現,學生的自主思考意識和主體意識增強。但學生在自主制定學習計劃的習慣、完成自主學習的任務的效率上,亟待教師的引導和督促。在學生自身的認可度上,自我認同感和自我評價較低。如何讓學生更好“學會學習”,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課題。
二、學案優化設計的原則與實施
學案優化的目的是更好的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以及提高教學效率。學案優化的實踐中,我們側重了學案的選擇性和多樣性、指導方法的優化、問題設計的優化等。
1.學案內容的優化,突出學案的可選擇性和多樣性
我校學生班級差異性明顯,以往一刀切的學案設計沒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致使大部分學生不能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自主學習任務,對自身學習能力的滿意度較差,自我實現感較低。高中時期的青少年正處于各種需要與情感不斷涌現調整的時期,這就需要教師創造適合的條件滿足青少年的正當需要,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增加學生的可選擇性,就是基于學生學情的差異,允許學生對問題設計做出個性選擇,做出符合自己最近發展區的選擇,從而減少挫敗感,增加自我實現感。學案問題設計上,分為A、B、C三個等級,A級是基礎知識的問題設計,是必做部分。B級和C級能力要求逐步提高,師生可以根據學情自主選擇。以歷史學案為例,我們有以下問題設計:(A級)(1)指出西漢統治思想的變化。(B級)(2)概括儒學思想地位變化的原因。(C級)(3)比較漢代董仲舒儒學和先秦儒學的異同。
2.指導方法的優化,突出教師對學生課時學案的及時引導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同時作為成人的教師的引導的幫助。“作為教師,首要的工作就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發揮自己的主動性,調整、理順各要素之間的關系,使其達到最優化的程度”。[1]之前的學案設計在方法指導上較為薄弱,無法有效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往往完不成學習任務。指導方法的優化旨在提高學生的面對新知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已有基礎和所學新知之間架構一座橋梁,幫助學生進行意義建構。在方法指導上,我們進行過如下設計:(1)學會運用比較的方法、共性和個性的原理把握兩次工業革命的異同。(2)學會辯證的評價歷史事件。(3)把握歷史的整體性和階段性特征,形成知識框架,是復習歷史的基本方法。
3.問題情境的優化,突出學科能力的培養
亞里士多德曾說“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以問題引導學生的思維進展。良好的問題情境可以引導學生對知識的進一步認識,也是培養學科素養的重要方式。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到: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注重史料實證,在史料情境下理解分析和評價歷史事件是歷史學科的基本素養之一。在此基礎上,我們在歷史學案的設計上增設了情景式問題探究。比如,我們有如下設計:材料:天子受命于天,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雖謂受命于天亦可(選自董仲舒《春秋繁露》)。問題:據材料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張及影響。
優化后的學案貼近了學情,符合了不同程度學生的認知需要,同時增加了有效的方法指導,減少了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的盲目性,提高了自主學習效率。以學案優化為契機,教師在多種角度了解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困惑,從而進行適度干預,師生之間的默契度增強了,形成了有機的學習共同體。
三、結語
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理念和實踐,需要長期的探索和不懈的追求。我們在學案優化方面展開了初步探索和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當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受到社會及學校等外部環境的制約。隨著教學方式和學習環境的改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感受更多個人價值的實現,這有利于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發展,有利于實現高中教育的發展目標,為學習化社會創設和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曉華.導向性自主學習的基本原理與教學策略[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8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中歷史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