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紅
摘 要: 現如今,很多學校都在推廣建立錯題集的方法,讓學生將平時做數學練習時的錯題都記錄下來。這種方法在教師教學中也得到很好的利用。本文就數學錯題產生的原因,以及錯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進行闡述。
關鍵詞:數學錯題 教學資源 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273-01
前言
在日常的數學教學中很容易發現一個規律: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特別是考試前會不斷重復講解學生經常出錯的題目,為的就是學生能夠在今后的考試中能夠不再出錯。但是,教師苦口婆心的講解之后,還是有很多學生會做錯。這種狀態的出現不是教師或者學生單方面的原因,很多情況下是由教師和學生雙方在處理問題和進行教學、學習的時候不恰當導致的。小學數學的學習只靠一味地大量練習是不夠的,還要對錯題進行適當的利用,使其成為教學資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一、了解學生錯題產生的原因
1.審題能力欠缺
小學數學的學習是打基礎的時候,學生剛開始要對數學的入門的知識有個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之后就逐漸開始接觸到各種題型。在面對一道題目的時候,學生首先要審題。但是,由于小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經常會發生審題錯誤的情況。
2.思維定勢導致的錯誤
思維定勢是學生在長期的做題練習中逐步養成的思維模式,這樣的思維模式會使學生在做題的時候用自己經常使用的方法去做,熟不知數學題型千變萬化,稍微一點的改動都會有不一樣的解題方法。如果學生一直用自己的思維定勢去解答題目,勢必會造成答題失誤。學生的出錯跟思維能力有一定的關系,答題的時候會很容易受到“思維定勢”的影響。例如,175是5的()倍。這是一道很簡單的題目,但是很多學生在做的時候就會出錯。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在看到“倍”這個字時會直接想到乘法,這樣就會造成失誤。
3.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把握不準導致的錯誤
數學中的概念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是學生掌握小學數學基礎知識的關鍵。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對學生正確解答數學問題十分重要。例如,有道題目是這樣的: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做方程。那么,8K=64是方程么?在概念中是將未知數都統一叫做X,很多的學生看到這道題目中的未知數是K,就說這不是方程。這樣的判斷錯誤就是因為學生不能舉一反三,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夠深入。
二、讓錯題成為教師思考和有效設計教學的依據
教師在長期的教學中不難發現,課堂上在講解數學概念和定理的時候,只要對概念多加分析說明,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對于課后習題也可以很快的做出來。但是,往往在之后做一些稍微有點兒復雜的題目時就會出現一些錯誤。因此,教師在綜合學生的出錯的題目的類型及學生經常出錯的地方之后,就會在對下一屆學生進行同樣知識點講解的時候加入一些學生經常出現錯誤的那些題目的分析和理解,使學生在做題中游刃有余。例如,對于一節新課的練習中發現學生由于審題能力的欠缺導致學生不能很好的理解題目的要求,于是,教師在講解這些錯題的時候要充分分析題目的句子,找出題目的關鍵點,要求學生在做這些題目的時候可以多讀幾遍題目,務必要在審清題目的前提下再動筆去做題。
再例如,對于那些因為思維定勢導致的錯題,教師在講解這類題目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要求學生不要拘泥于之前的思維習慣,對數學的解題思路不能總是照搬之前的一些方法,要靈活應對不同的題目,數學的題目是千變萬化的,要具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教師在這樣的教學和啟發下,學生的出錯率就會慢慢降低,教師要盡量把學生經常出錯的題目分類進行講解,這樣會使學生更容易掌握。
三、讓錯題成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信心的途徑
小學生對于學習的重要性是沒有概念的,很多時候會根據自己的喜好來學習,因此,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很重要的。小學生在接受數學知識的過程往往比較緩慢,在一節課結束之后的練習中很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在遇到這樣的狀況時一定不要急于去埋怨學生,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能力,要對學生進行一些肯定的教導。例如,學生在做題的時候出現了錯誤,教師看出來他在計算上出現了失誤,對于題目的理解和把握都很到位,這時就應該對學生好的方面肯定,要求其在分析題目方面繼續努力,然后要求其對最終的答案再檢查一下。這樣委婉的方式學生是很容易接受的。學生在這樣的鼓勵下,會增加其對學習數學的興趣,會在今后的計算中變得很仔細,希望做到更好。
小學生在剛開始的數學學習中,因為有些數學概念比較抽象,學生學起來比較困難,因此,學生在學習遇到挫折后很容易喪失自信心。學生一旦失去自信,就會降低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長期的學習成績。教師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要不斷鼓勵學生,教導學生在做錯題目之后,將錯題記錄在一個本子上,經常翻看。告訴學生“失敗是成功之母”,現在出現錯誤沒有什么,要從做錯的題目中找到原因,只要以后再遇到這種類型的題目時不要出錯就可以了。學生在教師的尊重、理解和包容下,逐漸樹立起自信心。
小學數學教師利用錯題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逐漸增強,使學生樹立起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這樣,學生在課堂上才會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不用去憂慮這節課學完之后會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在這樣的寬松的學習環境下學習,學生的思維會更加活躍,積極性會更強。主要就在于教師要允許學生出錯。在課堂上出現了錯誤,可以允許學生再做思考后重新回答;回答問題時想到一半,就坐下來繼續想,想好再繼續做答;對于不同的觀點,就舉行一場討論,讓大家各抒己見。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很好地利用錯題是十分關鍵的。錯題逐漸成為小學生逐漸進步的一個重要因素。小學生在平時的練習中,要求將自己做錯的題目記下來,每星期復習一遍;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對學生的錯題進行總結,針對出錯率較高的問題進行重點講解,這樣有針對性的教學會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余洪慶. 小學數學錯題的成因和糾正錯誤的策略研究[J]. 科技創新導報,2009,32:118.
[2]顧憲聰. 主動應對 共同成長——小學數學錯題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 江蘇教育研究,2012,14:46-48.
[3]王衛星. 淺談小學數學錯題的分析與再利用[J]. 基礎教育研究,2012,24:28-29.
[4]顧燕.小學數學錯題自主管理的嘗試[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0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