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的不斷深入,國際貿易在世界各國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不僅關系到各國經濟的發展,而且會直接影響國家之間的關系。目前國際貿易的對世界各國都影響較大,為適應經濟全球化的新要求,各國紛紛打開國門,使得國際貿易更加具有廣泛性和多樣性,國際貿易的摩擦問題也隨之而來,由于各國的發展情況并不平衡,貿易保護機制也不完善,國際貿易摩擦的數量持續增多,同時涉及領域也在不斷擴大。全球經濟一體化是國際貿易摩擦急劇增多的主要原因,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設置重重貿易壁壘以限制其發展,經濟多元化向前邁進的同時,更多種類的貿易摩擦也隨之而來,究其原因還在貿易的自由化以及其他國內、國際因素。要解決貿易摩擦問題需建立健全國際貿易制度,各國可通過完善貿易摩擦預警機制,提高產品技術含量來增強自身競爭優勢。
關鍵詞:國際貿易摩擦;現狀;處理辦法
前言:目前國際貿易摩擦在數量和領域上都持續增多,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阻力,究其原因還是國家制定的諸多貿易壁壘來保護本國的企業發展,根本在于企業的技術差距,規范國際市場秩序和不斷強化自由貿易主義可以緩解貿易摩擦,企業必須加大技術改進,增強創新。有效地解決了國際貿易摩擦對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的問題。
一、國際貿易摩擦現狀
(一)國際貿易摩擦數量持續增多
在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之間,國際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就國際貿易市場來說,發達國家依然是發展中國家外貿摩擦的主體,但是每個國家都不能脫離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隨著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不斷增強以及與國際市場的不斷融合,發達國家為遏制發展中國家,在諸多的對外政策上設置貿易壁壘,從而使國際貿易摩擦數量不斷增多。同時,反傾銷所涉及的商品種類也在逐漸的增多。在數據上明顯的顯示出國際貿易摩擦數量在逐年增多,就世界范圍來說,國際貿易摩擦主要分布在歐洲和美洲,由歐盟和美國主導,為維護本國的經濟利益,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對有經濟聯系的國家進行政策制裁,各種反傾銷的案例頻頻發生,我國自2010年加入WTO之后,面對的挑戰日益增多,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更是加大了對我國的經濟發展的限制,使得我國在國際貿易中遇到的摩擦不斷攀升。
(二)國際貿易摩擦領域擴大
國際貿易摩擦的領域隨著經濟的多樣化發展不斷擴大,由于世界各國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以及對外貿易的制度相差較大,國際貿易之間缺乏有效的、合理的對話,在不同的貿易種類上有著較大的分歧,而第三次技術革命為世界開啟了新的發展模式,電子信息的出現為國際貿易提供了新的平臺,國際貿易又有了更加廣闊的未來,使傳統的經濟發展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新模式的出現勢必會帶動新領域的出現,新領域的出現又加劇了國際貿易摩擦領域的擴大。較為傳統的國際貿易摩擦形式只是針對單一的產品,而現在的貿易摩擦則是開始向產業集群慢慢轉移。貿易摩擦的面更加廣,影響更為深遠,比如說技術貿易、服務貿易摩擦等等,這種多元化的摩擦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與本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相一致,國家的水平不同,呈現出來的摩擦形式也就大不相同。國際中的貿易摩擦都源于國內,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思維模式各不相同,國內制定的貨幣政策、金融機制等的不同都影響著國際貿易,擴大了國際貿易摩擦的領域。
二、國際貿易摩擦的成因
(一)貿易保護主義的存在
貿易保護主義違背了貿易自由化的規則,而國際貿易摩擦的存在大多是由于各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所造成的,經濟全球化不斷地深入使得一些不敢于應對挑戰的國家萌生了貿易保護主義的想法,這些國家為保護國內產業的發展,故意設置較高的貿易壁壘,使國外的產品在進口時被阻斷或是被過高地征收關稅,抓住世界貿易組織規定中的漏洞作為自己的說辭,由于世界經濟發展是較為不平衡的,經濟增長速度的不平衡則是常見的現象,它會經過一段時間來逐漸發展,必然會導致原有的經濟實力地位發生變化。但是面對本國的經濟競爭力的相對落后,這些國家往往不是采用調整國內產業結構以及經濟政策的辦法來提高生產力,而是采用了經濟保護的辦法來應對外部競爭。這些國家為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會把自己的優勢產品以較低的價格不斷地出口,從而占領一定的國際市場,對于自己的劣勢產業,就會緊抓國內市場,制定各種政策來抑制國外先進產品的進口,破壞了國際貿易自由化的初衷,引發了大部分的國際貿易摩擦,這也是目前最亟待解決的貿易摩擦問題。
(二)政治因素導致的貿易摩擦
世界各國在經濟貿易上制定的制度各不相同,由發達國家主導的世界經濟體制適用于發達國家本身,而經濟實力較弱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存在著較大的缺陷,發展中國家缺乏市場的自主權,國內企業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政府缺乏先進的企業管理經驗和市場規劃理念,不能有效地指引企業向國際領先水平看齊,在相關的法律制度上缺乏立法保障,導致國內企業對外貿易時經常發生摩擦。各國主張的政治體制不一樣,這是導致國家間貿易摩擦逐年增多的最主要因素。人們不得不從另一個視角思考貿易政策的本質。國際貿易的摩擦不僅受雙方利益的影響,而且還受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政治體制等方面的影響。就中國而言,我國雖然早在2010年就加入了WTO,但是西方國家依舊對中國持有偏見,使中國深受“反傾銷”之害,我國自改革開放就實施市場經濟,由于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資本主義國家對我國的市場經濟依然持懷疑態度,不承認、不接受我國的市場經濟,這也使國際貿易摩擦難以解決。
(三)國家的綜合國力的影響
當今世界的貿易摩擦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綜合國力的懸殊,發展中國家的綜合國力較弱,難以在國際貿易中取得發言權和主動權,并且進出口產品的優勢取決于其中的科學技術和創新能力,綜合國力較弱的國家的科技創新能力相對落后于發達國家,而且在短時間內無法縮短差距,這是發展中國家存在的一個致命的短板,若無法在創新與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國際貿易摩擦便很難避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綜合國力較弱的國家里的企業難以把技術標準提升到國際水平,使企業產品的成本較高、質量較差,無法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取得優勢,而國家又必須扶持國內企業,不得不對國外的先進產品設置較高的貿易壁壘,從而引發國際貿易摩擦,這些國家不僅缺乏先進的科學技術,更缺乏完善的市場調節機制,其典型特點是商品結構單一化,市場過于集中化,出口猛增和市場集中的產品又通常是國際貿易摩擦的重要對象,再加上出口管制相對混亂,使得企業有傾銷的趨勢,導致發達國際采取相應保護措施,造成國際貿易摩擦。
三、國際貿易摩擦的處理辦法
(一)規范國際貿易制度
世界貿易組織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大的影響力,國際上應該有效利用世界貿易組織不斷完善國際貿易制度,深入研究復雜的國際關系和經濟形勢,堅持貿易自由化,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多采取有效的對話來制定合理的市場規則,減少貿易保護主義,發達國家相應的減少先進產品對發展中國家的出口,發展中國家相應降低關稅,打破貿易壁壘,從而有效的避免國際貿易摩擦并保護了國內較為落后的企業,世界貿易組織應該充分發揮中介作用,積極維持國際貿易的總體動態平衡,在國際貿易的規則制定上,應該允許各成員國都有話語權,共同為WTO的秩序提供新的建議,打破發達國家的壟斷,使世界貿易組織真正地成為“世界”的組織,而不是“發達國家”的世界貿易組織,不偏向任何一方,同時世界貿易組織也可以采用被動的解決方式,根據之前的國際貿易摩擦的案例制定相應的解決機制,并列入成文的規定,避免下次貿易摩擦的發生,提高國際貿易摩擦的預警能力,及時地預防、解決摩擦問題。
(二)完善對外政策和市場體制
國家在國際貿易上應該首先確立一套完整的市場機制,有效地保障國家企業的利益,引導企業發展,在對外的政策上要與合作國進行公平的、互利共贏的原則,減少貿易壁壘和貿易保護主義機制,積極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步伐,完善國內的企業管理體系,鼓勵、刺激企業創新,逐漸淘汰落后企業。發展中國家需要參照有關國家比較成熟的應對國際貿易摩擦的經驗,并結合自身經濟貿易具體情況,較快建立國際貿易預警機制并不斷升級與完善。包括中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應該逐漸轉變對外貿易的發展方式,不斷調整經濟發展戰略,時刻與世界接軌,與國際形勢相適應,增強自身實力,敢于積極面對世界經濟帶來的挑戰,提高企業在國際市場的主動性,加強與世界的聯系,及時化解與合作伙伴的矛盾,建立健全貿易摩擦預警機制。
(三)提高產品技術含量
在國際貿易中,產品的技術含量的不同是導致貿易摩擦的根本原因,發展中國家幾乎所有的出口產品都曾遭遇過技術性貿易壁壘。技術性壁壘用于現代國際貿易中商品實施進口管制,其最終目的是為了限制出口,通過頒布相關法令法規,建立技術標準、認證制度等方式對國外商品制定過于嚴格的衛生標準、技術標準、商品包裝、標簽標準等來提高技術要求,增加進口難度,所以要想避免貿易摩擦就必須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以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優勢,借鑒國外的先進技術,找到差距,逐步了解各國的技術水平,鼓勵創新,培養創新型人才,引進高新技術,可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加大對科研方面的投入,采取新的工藝和技術,推進產品的更新換代,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利潤和市場競爭力,還可以發展企業的自身特色,獨特的產品性能可以彌補其他技術上的欠缺,而且可以有效地占據一定的市場。企業需要大量聘請創新型人才,將技術部門作為企業的重點研發點,企業有了優勢便可在國際貿易摩擦中占取有利地位。
結語
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貿易摩擦不可避免,目前,國際貿易摩擦的數量不斷增多,領域不斷擴大,各個國家都必須積極應對摩擦才能保障國家經濟可以平穩、快速增長,在看清楚貿易摩擦的原因后制定合理的應對措施,重點在于加強合作交流,增進友好關系,通過公平、公正地談判和對話有效地解決摩擦,企業內部則需抓緊創新,取得競爭優勢,合理地應對貿易摩擦。
參考文獻:
[1] 黃蕾.國際貿易中貿易摩擦處理辦法分析[J].經營管理者.2015(14).
[2] 郭智.新形勢下我國國際貿易摩擦影響因素分析[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2).
[3] 靳嵩.中國國際貿易摩擦問題分析[J].新財經(理論版)2012(10).
[4] 程曉青.中國應對不同來源貿易摩擦研究[D].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2014
[5] 黃昱然.中國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新思考[J].價格月刊.2013(08).
[6] 李晨博淺析當前中國面臨的國際貿易摩擦與對策[J].智富時代.2015(S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