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惠瑛

摘要:我校多年來不斷探索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新方法、新路子,廣泛開展各種模式的校企合作,特別是采用了“引企入校”的合作新模式,構建校企深度融合發展的新平臺,為企業培養了大量高技能人才,取得了較為明顯的成效。
關鍵詞:引企入校;校內實訓基地;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6)05-0027-02
一、引企入校,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的內涵
“引企入校”是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項目、技術和師資支持,是一種校企之間的深度合作,學生可以在全真項目實踐基地學習職業知識和職業技能,掌握生存的真本領,實現教學與企業對接,讓學生零距離接觸社會,真正實現學生頂崗實習、實現學生零距離就業,著眼于在實際工作中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素質與能力的一種教學模式。
二、引企入校,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的提出
校企合作的內容多樣,它可以包括學校與行業、企業在實習實訓、專業設置與課程開發、招生與就業、師資交流與培訓、職工培訓與繼續教育、技術開發與服務等方面的合作。合作的模式也有“學年分段”“訂單培養”“冠名班”“組建產學研聯合體”“職教集團”“引企入校”等,我校在探索深度合作模式中,著力探索“引企入校”的合作模式,這種模式為解決物流專業校內實訓的難題提供了思路,是中職教學改革的大膽嘗試。
三、引企入校,共建校園超市實訓基地的實踐
2011年9月,我校與開平市本地優秀企業“開平市千惠連鎖超市有限公司” 簽訂了校企共建實訓基地合作合同,利用企業優質的設備和資源,學校提供場地,在校內共建了“千惠連鎖超市實訓基地”。
(一)合作單位介紹
在開平市只要提起超市,人們自然而然會想到千惠連鎖超市。以“走進老百姓家門口”為宗旨的千惠連鎖超市的第一家門店于1998年開業,扎根開平17年,積累了豐富的超市運作經驗,經營業務不斷發展,20多家門店遍布全市各鎮,每個分店以其舒適的購物環境,超低的價格,細致周到的服務,以誠信務實、便利實惠、合作共贏的經營理念,伴隨開平市民一起發展成長,是開平居民生活中的好幫手、好鄰居,“千惠超市系您身邊的超市” 這一口號已深入民心。超市打造了獨有的商品、價格、環境、服務四大核心競爭力,不僅讓消費者買著省錢,還確保消費者用著省心,培育了穩固、忠誠的消費群體,它對引領開平消費新風尚,促進消費品零售市場快速發展,都有著積極作用。
(二)實訓目標
1.理論聯系實踐,將課堂知識運用到實務中,培養和提高中職學生的經濟意識和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
2.實踐中職人才培養模式,鼓勵學生積極走入社會,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社會實際能力。
3.服務教學,作為物流專業實訓基地的項目建設,突出學生實踐鍛煉為主體,注重學生技能培養,同時兼顧企業經濟效益。
(三)實訓過程
1.學期初邀請千惠超市高層領導為學生做簡單的崗前培訓,通過文字、圖片和視頻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千惠超市的企業文化、崗位職責,并現場為學生答疑解惑。
2.實訓周期為4周,實訓時間為早班7:30—14:00,中班14:00—21:30。學生會在收銀、理貨、信息處理等不同崗位,在不同的班次進行輪崗實訓,真正體會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全程體驗與學習商業經營的基本技能。在緊張的工作之余,物流教研組還會與超市合作,為學生開發了一些理論課程和其它的文體活動。
3.上課時間店面不開放,由店長和教師對學生進行超市運營過程的培訓,下課經營期間由學生上崗實踐操作。學生主要學習如何進行進貨、驗貨、收貨、盤點、補貨、上架、理貨等環節的作業,掌握超市貨物的流通環節以及相關物流技術在超市中的應用。
4.對于每批次學生實行雙重考核,店長根據學生的在崗表現及對新任務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給予考核評價,指導老師主要對學生考勤及理論應用能力給予考核評價。以綜合成績作為依據,選出一名最優秀的學生做為下一批次學生培訓的店長助理,協助店長培訓下一批次學生。
5.每一批次實訓結束,要求學生上交一份實訓報告。指導老師根據學生的實訓報告,收集每一批次學生的意見,如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一些建議,反饋給千惠超市,共同研究,不斷改進實訓教學方式方法,提高實訓教學水平。
(四)實訓管理機制
1.構建三方共同參與的管理機構
“千惠超市實訓基地”在實踐中形成了以企業、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管理、以學生操作為主的三級管理和運行機制,建立了如下的管理機構:
實訓期間,學生的管理由超市門店負責人和學校委派老師共同負責。學生上崗前,指導教師會對其進行相關的安全和責任意識教育,學生進入實訓場地后,超市門店負責人須對學生的安全負責。
引企入校,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的實踐探索
2.引入企業的管理制度
在實訓基地的管理上,引入了該企業的管理制度,明確具體的工作崗位與職責以及獎罰措施。在考核時,引進總部的考核機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考核,一是考核差錯率,二是考核工作態度。考核結果與實訓補貼掛鉤。
(五)優勢分析
1.學生通過在這種企業全真的運作環境下鍛煉,使他們不僅能夠“做中學”,更能夠讓學生“做中思”。
2.企業全真的經營運作環境,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學會對已有知識與技術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另一方面重視培養學生去發現未知的領域,增強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
3.以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帶動專業建設并引領課程改革。通過深化基地的內涵建設,按照基地生產流程和職業崗位要求設置課程體系,強化學生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
4.學生在整個經營運作的過程中是主體,當他們在實際運營中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時,要求學生能夠盡量自行解決,所以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營銷能力、與別人溝通的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前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感。
5.學生可通過崗位實訓獲得適當補貼,不但能激發其學習興趣與自身優勢,也使學生更具就業競爭力,在真正上崗后可以更快適應崗位需求 。
6.實現了校企雙贏,學生不僅職業技能得到很大提高,為他們畢業實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企業創造了經濟效益。
四、引企入校的思考與展望
(一)要創新適應全真實訓基地的教學模式
針對不同形式的生產性實訓,教學組織形式也不盡相同,為此,要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大膽改革,積極倡導項目式、工作過程導向式、任務驅動式的教學模式,以適應生產性實訓的要求。加強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集成傳統考試,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大賽,學習過程跟蹤反饋等各種考核評價方式,始終將畢業生頂崗率、就業率、就業質量、企業滿意度、創業成效等作為衡量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指標,為市場輸送真正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
(二)要建立穩定、長效的校企合作機制
學校與行業企業能否長期合作,取決于雙方利益平衡點的尋找與把握,而能否使合作產生最大效益,則取決于長期合作中雙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種保障機制。為此,企業與學校都要完善相應的管理制度。通過完善制度規范校企合作行為和學生實習實訓行為。同時,要強化道德約束,學校要把企業作為友好的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的共同體,竭力維護企業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為學校不可缺少的組織部分,融入到企業文化之中,按照企業的規定和職業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職責。通過規范約束,讓企業放心參與校企合作。
(三)要加強校企合作政策保障
隨著國家教育中長期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頒布實施,要在具體的發展措施上進一步明確政府的任務和企業的責任。鼓勵和推動企業和企業家擔當起這種社會責任。使校企合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道路。發達國家校企合作的成功經驗證明,校企合作離不開國家法律法規的強制執行。政府在建立校企合作領導機構的基礎上,應盡快出臺支持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政策。并由校企合作職能部門經常檢查、監督政策執行情況,不斷調整、完善各項政策,使校企合作得到政策保障和支持。
(四)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校內企業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專業教師深入一線,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而目前學校專任教師大部分僅適應于傳統的課堂理論教學為主的職業教學模式,較缺乏企業生產實踐經驗與專業素質,不大適應生產性的教學改革。因此,學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一方面要從企業引進高技能的人才,另一方面安排專業教師定期下企業鍛煉。
引企入校,共建校內實訓基地是產研深層合作的一個方向,是培養高技能人才的有效平臺,也是校企雙方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源泉。
參考文獻:
[1]盛華.高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和運作機制探索[J].潮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4).
[2]曾育林.校園模擬超市實訓教學模式探索[J].商業論壇,2012(12).
[3]蔣海娟,全細珍,陽玉玲.會計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建設研究[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2(10).
責任編輯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