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桃茂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適應新課程的需要,新的課程理念逐漸應用到教學中,地理學科作為初中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逐步將“微課程”引入到教育教學中,突破了傳統的地理教學的限制,使學生更易于掌握地理基礎知識點,從而大大提升了教學效率。基于此,本文針對初中地理微課程素材選取的策略進行相應的研究,希望能為廣大教師的教育教學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地理;微課程;素材選取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266-01
引言:微課程的主要是指通過十分鐘的教學時間,有針對性的精選小部分的教學內容,通過聲音和音頻,向學生重點講解某個知識點的教學方法。微課程理念在教學中的運用,不僅提升了教學效率,明確地理教學的教學目標,使教學內容更富有層次性,精選教材內容,有較強的針對性,賦予了課堂教學的更多的活力和趣味。由于傳統的授課形式沒有較強的針對性,這種滿堂灌的形式難以滿足現代的地理教學,因此就引入了微課程教學。微課程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要合理選取相關的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選取素材,充分微課程在地理教學中的實際效果。
一、微課程教學的優勢
傳統教學經歷了不斷地更新和改革后,正在朝著更加現代化的的方向努力,教學模式更新相比以往已經大有進展,然而在現代教學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廣大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教學的適應性;第二,教學時間安排的靈活性。在教學中,雖然一直在大力倡導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但是在實際的教學中就會大打折扣,由于教師的教學風格不夠靈活,比較單一,采用相同教學方式,往往只會導致均等化教學的結果。但是學生之間由于學習能力的不同,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在知識的理解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對于相同的內容,一些同學早已掌握的很透徹,而一些同學可能對知識還一知半解,這樣無法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
而通過微課程的引入,不僅實現了教學時間的靈活性,而且還在教學內容的選取上有較強的針對性。因為它和傳統教學相比有更多的反復性和可選擇性,恰恰解決了傳統教學的這些問題。學生通過微課程可以對內容有較多的可選擇性,針對自己感興趣的進行學習,對于一些疑難點各個擊破,這種與學生的學習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在很大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微課程對于教學的調整也是有很大的靈活性,不在只僅僅局限于課堂,而是實現了課內向課外的轉變,并且是學生進行自主選擇,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不同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恰當的選擇,從而達到對知識理解掌握的目的,大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微課程素材的選取策略
微課程在素材的選取上遵循小而實的原則,這里所說的“小”就是在課程目標的選取上應該不能范圍太廣,針對某個具體的知識點展開,主要是圍繞知識點去解決一些相關的疑問,時間最好控制在十分鐘左右。而“實”就是素材的選取要有針對性,可以主要攻克一些重難點,亦或是薄弱的知識點等等。微課程素材在進行實際選取時,應該從這幾點著手。
1、展示地理實驗現象的素材。在初中地理教學中,一些內容的教授是應該借助實驗來完成的,那么在實際的教學中,因為客觀條件的局限性,就注定了實驗必須由課堂轉向課外,這對于學生的親身體驗是非常不利的。那么微課程教學可以借助微視頻或者是剪輯制作等形式就可以解決這一教學難題。比如,可以將植被破壞引起的泥石流、洪澇災害或者是沙漠化嚴重等現象進行微視頻的真實模擬,這樣會更加形象的向學生展示具體的實驗過程,使學生對這些現象有真實的體驗。
2、演示完整的練習過程或制作過程的素材。對于六七年級的學生,他們對于地理學科的學習有許多方面都存在“第一次”,比如學生在進行填圖練習冊的完成時,就會遇到很多問題,教師可以將一些具體的操作方法進行演示,通過錄制視頻來進行展示,用新的方式將這些練習的具體的思路體現出來,從而為學生的作業練習提供了很多的的便利。比如地球儀的制作、氣溫曲線的繪制都可以通過教學方法來進行輔助。
3、幫助學生突破自主學習中難點的素材。在地理教學中,由于一些比較抽象的知識點會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一些困難,若將這些知識點制作成微課程,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幫助,有益于課堂的學習和課后的復習,從而對難點進行攻破 。比如在學習“地球的公轉”這一節內容時, 在課堂中,學生不容易對具體的過程很好的理解,這對學生空間想象能力是有較高的要求的,通常教師會通過借助地球儀這些教具對地球的公轉進行演示,但是一節課的課時是有限的,如果將其制作成微課程,通過“運”存儲器進行存儲,就可以使學生隨時觀看,從而達到對難點的攻破。
4、對課外實踐活動進行記錄的素材。地理學科和大自然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所以戶外的學習就顯得很有必要。可以利用微視頻對一些戶外實踐活動進行記錄,并制作成微課程,不僅可以使學生對知識點迅速的理解,還能使他們將理論聯系實際,達到對知識深層次的掌握。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比如,在戶外如何進行方向地辨認、怎樣在旅游中正確使用地圖等等,這對于地理課堂教學都是有很大幫助的。
5、拓展課后內容的素材。由于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一些知識點的延伸和拓展都不能通過課堂教學來開展,往往教師都會將其放在課后進行,這為教學也帶來了一定的阻礙。若能夠將延伸的課外內容也做成微課程,那么就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造了一定的條件,不僅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增加了對知識的鞏固程度。比如,對我國的一些旅游景點可以通過制作成中國簡圖的形式進行呈現。
結束語:將微課程應用到初中地理教學中,不僅與現代課程理念相適應,同時還可以逐步攻克教學重難點,進行分散學習,再加上其具有時間段,易開展的優勢,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幫助,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使教師的教學效率大大提升。
參考文獻:
[1] 阮久平. 地理微課程素材選取的策略[J]. 教師,2014(21).
[2] 曾重荊. 初中地理教學“微課程”理念的運用分析[J]. 新課程學習(中),2014(10).
[3] 李 妍. 初中地理“微課程”設計探討[J]. 好家長,2015(21).
[4] 吳博文. 中學地理微課程分析與綜合能力培養學習模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