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韓
摘 要:想象力是創造的源泉,在當前重視創新能力的大環境下,在國人飽受創新能力低下的詬病的時候,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對于培養我國孩子的想象力就變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小學生;想象力;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63-01
想象力就是在記憶的基礎上通過思維活動,把對客觀事物的描述構成形象或獨立構思出新形象的能力。簡言之,就是人的形象思維能力.愛因斯坦認為:‘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而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想象是人類學習和智力活動的翅膀,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心理基礎。”有了想象,人類才能不斷地去發現、發明,、創造,從而不斷地前進。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是啟迪學生思維,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創新潛能的重要途徑。語文教材文質兼美,充盈著想象,因此,語文教學對于培養學生想象力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尤其是教材中所選的一些文學作品,人物形象生動豐滿,作品內容感染力強,思想意蘊極其深邃,足以引發學生的種種聯想和想象。但想象力并非全然是與生俱來的,它需要教師在教學中發掘教材的有利因素,進行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訓練。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呢?
一、想象力在語文教學中的意義
根據小學生的特征,他們擁有著活躍的思維,他們往往不會“按部就班”地來考慮問題,但正是由于這個特征,使得小學階段成為了培養學生想象力的關鍵階段。想象力可以充分激發出小學生的語文教學興趣。對于描寫事物有關的作文,大部分小學生都可以順利完成,同時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表現的十分積極,這就可以看出想象力可以使得小學生更好的表現自己。小學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想象力,可以拓寬了其思維空間,將平常的事物寫出不同的感覺,充分的實現了新穎性。小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不斷豐富自己的想象力,提高了語文教學的興趣。大部分文學成功人士,他們都具有自己的語文教學風格,從語文教學手法上就能夠看出作品是出自誰的手筆,這個與想象力息息相關的。
二、培養策略
1、以“畫”為媒。
小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數以形象思維為主,這也是小學生喜歡看動畫片、看連環畫、寓言故事的原因之一。因此通過圖片來加強小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同樣,用圖畫來刺激小學生的想象力也是非常好的選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中國傳統詩詞逐漸地與小學生進行接觸。面對與現實語言表達方式完全不同的詩詞,不少學生會感到頭痛。此時,我們可以通過繪畫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也是絕佳的刺激學生想象力的時機。例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在講解這篇文章時,通過詳細地講解之后可以給學生布置繪畫的課堂作業:在老師講解的基礎上,按照自己的理解畫出詩的內容。按照小學生的理解水平,即使老師講解得再清楚也不能使學生充分理解詞的意境,在學生不能使用語言充分表達自己對詞的感覺的時候,可以使學生通過畫筆表現出來。這樣的過程可以充分調動學生自己的想象力來彌補理解力上的不足,可以在畫中自由表達自己對詞的理解。在筆者課堂中,學生的畫是豐富多彩的:蓮花、小船、小女孩、小溪、太陽、亭子、白鷺與沙鷗等等,這些意象都是學生在李清照的《如夢令》中體會到的。老師則可以通過指導、請學生本人講解、自由發言等方式來進一步刺激學生的想象力。
2、閱讀的延伸。
雖然中國的漢字是象形文字,但是目前的中國簡化字大多數已經失去了象形的功能,僅僅成為表意的符號。因此,小學生在遇到閱讀困難時往往會限制他們想象力的發揮。所以在現代文的教學中,我們也可以通過繪畫的形式,在幫助學生理解文章的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講解《記金華的雙龍洞》這課時,部分學生較難理解空隙窄小,因此筆者因勢利導,鼓勵學生畫出這種感覺。同學們興趣盎然,紛紛畫出內洞和外洞之間的大石頭、小船、流水和躺在船里的人。但是筆者發現個別同學把躺在船里的人的頭畫得比較高,筆者及時進行了指正,并告訴同學們,頭稍微抬高一點就會碰到石頭。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也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
3、把故事作為激發想象力的催化劑。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真正的教育必須培養出能思考會創造的人。”所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我們有著“創造”的先天優勢,這便是編故事。編故事的時候不僅僅考驗學生的想象力,還考驗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因為一個故事要編的好玩,那么想象力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一個故事要在好玩的基礎上編的圓滿,便需要較高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所選的都是一些文學精品,因此,對這些文章往往為了追求簡潔,不可能對某件事,某個情節進行過多的描述。雖然詳細的描述有利于學生的理解,但是這樣的描述在文學上是累贅。在教學這樣的課文時,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理構思、連接,把寫得簡練的地方寫具體,把寫得含蓄的地方補充完整,進行再造想象。當然,這種想象不是盲目地擴展情節,而是圍繞文章中心“添枝加葉”式的想象。例如在課文《臺灣蝴蝶》中,作者說蝴蝶有四百多種,但是文中只是著重講解了三種。筆者便“借題發揮”,讓學生去寫出課文中已有的三種蝴蝶之外的蝴蝶,題材不限。在下堂課開始的時候,便有許多學生加上了自己的作品,如記敘文《我和蝴蝶的故事》,有說明文《家鄉的蝴蝶》,有小說《我是蝴蝶》,甚至還有詩歌《美麗的蝴蝶》等等。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思維被大大地拓寬了,也讓筆者深深地體會到:你給他們一個機會,他們還你一片森林。
三、結語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們教師只要時時記得培養,常常正確引導,學生就會有豐富的想象的。
參考文獻:
[1] 凌森泉.作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想象力的探索[J].上海教育科研,2005.
[2] 宋金娓.小學生空間想象力的培養[J].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
[3] 董永利.小學生想象力的培養[J].青年文學家,2009.
[4] 林麗玉.小學生想象力的培養[J].小學教學參考,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