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
摘 要:滲透數學文化教育,有利于學生培養人文精神,促進科學觀形成。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選擇適當課題、結合數學史和實施人文教育等幾種數學文化教育的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關鍵詞:高中數學;數學 文化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1-073-01
何謂數學文化?四川師大的馬岷興教授對此作了如下定義:數學文化是指人類在數學行為活動的過程中所創造的客觀知識和精神產品。
在數學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數學文化教育,能促進學生科學觀的形成,使學生具有健全的人格、遠大的抱負和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教育,這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需求,更是實現數學教學價值觀的核心體現。
一、選擇適當課題,揭示數學美
羅素曾說過:數學,如果公正地看,包含的不僅是真理,也是無上的美:一種冷峭而嚴峻的美,恰像一尊雕刻一樣。高中數學中有大量的美學內容,如果在教學中及時揭示,學生必能引起共鳴,對數學產生親近感。比如:函數y=f(x)這一簡單的表達式把兩個變量x 和y的關系通過對應規則f并且用等號連接在一起,精煉準確的數學概念和定理的表述,深刻地表現了數學的符號美和簡單美;立體幾何中的對稱圖諸如完美的球、正四面體、楊輝三角的對稱等反映了數學的對稱美;解析幾何中圓錐曲線第二定義把橢圓、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統一在一起,反映了數學的統一美;方程的曲線和曲線的方程的關系靜中有動,動中有靜,深刻地反映了數學的靜態美與動態美?!?/p>
數學美還體現在數學方法上,如巧妙解題能平添數學魅力,使其達到美不勝收的效果。
二、結合數學史,還原數學本色
數學本身是一位光彩照人的美女,但現行“數學=邏輯”的公式帶來了許多負面影響。正如一位智者所說,一個充滿活力的數學美女,只剩下一副X光照片上的骨架了!要還原數學的本來面目,就要還原當初數學家火熱的思考,返樸歸真,追溯數學史,以及整個數學的學科發展的歷史,提供真實的歷史材料,包括原始問題、原始論據、原始過程,增強真實感,體現數學的文化精神。在數學史上,等比數列出現得比等差數列更早。在公元前3000年,巴比倫人就已經總結出等比數列1,2,22,23,…29的求和公式,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許多等比數列的經典問題,如13世紀斐波納契在《算盤書》中出現了如下的問題設計:7個婦女去羅馬,每個人牽著7匹騾子,每匹騾子負7塊面包,每塊面包配有7把小刀,每把小刀配有7個刀鞘,問婦女、騾子、面包、刀、鞘各多少。”《九章算術》出現了這樣的題:今有女善織,日自倍,五日織五尺,問日織幾何;在阿拉伯數學著作中還有著名的棋盤問題等等,但它們均被排除在課本之外,其實這些數學題同樣精彩紛呈、啟人心智。如果我們在數學教學中引入這些不同時空數學家的同樣發現,就能使學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數學思想,這樣,對培養全方位的思維能力,理解數學的多元文化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法國著名女數學家索菲·熱爾曼、蘇格蘭女數學家奧勒倫紹等都是因為讀了大數學家的故事后,才深深地愛上了數學,并在數學研究上做出了杰出成就。我們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引入數學家的經歷故事,并不是期望每一位學生都成為數學家,而是讓學生了解數學家的奮斗經歷,從而激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也為德育提供舞臺。
三、實施人文教育,培養人文精神
1、榜樣法
榜樣法,主要指以科學家的治學態度、優秀品德為榜樣,進行人文教育的方法。例如,以閱讀材料“笛卡兒和費馬”為例,“笛卡兒……在學生時代,他喜歡博覽群書以開闊眼界和思路……從青年時代起,他充分認識了數學對于科學的廣泛作用及其重要性,把數學方法看成是在一切領域建立真理的方法,并主張把數學應用于各個領域……”;“費馬是一位業余數學家,但他的數學成就在17世紀數學史上非常突出,為微積分、概率論、數論的創立和發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數論中著名的‘費馬大定理至今仍吸引著不少數學家,并成為全球數學界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笛卡兒和費馬創立解析幾何,在數學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遍喿x以上一段材料,學生就能明白笛卡兒和費馬作為學習的榜樣至少有這樣幾個方面值得學習:①在學生時代就博覽群書;②勤于探索,勇于創新;③理論聯系實際;④崇尚科學,成就卓著。中外數學家的經典學說與人文理念是我們滲透人文教育、構建精神文明的不竭源泉。
2、行為激勵法
在日常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學習、實踐活動,都要堅持進行正面引導和激勵,這樣更有利于培養學生求實、說理、批判、質疑等理性思維的習慣和鍥而不舍的追求真理的精神。氣可鼓而不可泄,對于學有困難、基礎較差的學生更要給予激勵,尋找他們的“閃光點”,鼓煽上進的“火苗”。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和他們在數學學習上的差異,重視多元評價的激勵與發展功能,要千方百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成功的體驗,形成勇于克服困難和不斷進取的學風,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新課程改革的當今,我們要深入學習《新課標》,轉變教學理念,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有效地滲透數學文化教育,塑造學生的完善人格,以實現學生的終身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奠宙,梁紹君。中學教材中的“數學文化”內容舉例【J】。數學教學,2002(4)。
[2] 汪曉勤,韓祥臨。中學數學教學中的數學史【M】.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