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志偉
摘 要: 就教學現狀而言,雖素質教育在全面實施,新課程改革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我們的教學實踐仍舊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傳統教學制度和觀念的束縛,在教學中只顧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興趣的培養。然而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40分鐘何其的漫長,他們怎么會像初高中生那樣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呢?這時,教師想要向40分鐘要效率,就必須根據小學生的特點,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學習興趣 培養策略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探索新知,發展能力的一種積極的內在動力。學生一旦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就會推動他積極地、主動地、奮發向上地學習,廣泛涉獵與數學相關的知識,并且對其今后一生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反之,如果學生沒有數學學習興趣,那么對他來說,數學學習就是枯燥難熬的一件苦差事。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有效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呢?
一、注重情感效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構建良好的,真摯的師生情感,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轉變傳統“師道尊嚴”的教學理念,無論是教學中,還是生活上,都應給予學生全部的愛和熱情。尊重、了解、關心、信任學生,在師生之間努力構建情感橋梁,建立起親密、和諧、平等的情感關系。學生敬愛數學老師,就會激發起想要學好數學的內在愿望和需求,從而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并能長時間保持。
二、注重導入技巧,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成功的導入,不僅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好的導入,就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一粒石子,泛起層層漣漪一樣,能夠在學生的腦海中激起思維浪花,使其產生求知欲。反之,如果導入不成功,就會讓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授課之前,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導入,力求導入新穎奇特、妙趣橫生,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授課時,教師首先要將微笑帶進教師,讓微笑感染學生,營造愉快、充滿樂趣,自由、充滿激情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奠定輕松、積極的心理基礎。
三、根據學生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感興趣,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并組織教學活動。
一方面,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小學階段的學生每個人都是“好奇寶寶”,他們對于新鮮的、未知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思考,并在課前設計加入一些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因素和內容。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另一方面,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小學生的好勝心在他們的成長和發展中是一把雙刃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有效、合理地利用,不僅能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形成長久的學習動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適當地鼓勵、點撥并引導學生獲取成功,體會成功的喜悅,并為下一次成功而更加努力。
四、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是最常用,也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能否利用好這個環節,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學生熟悉的、樂于接受并參與的情境,能夠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和課堂教學中,使得教學活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發現、探究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創設一些會給學生帶來新意的,能讓學生眼前一亮的教學情境;也可以根據小學生的特點,創設一些可動手操作的情境,組織學生通過動手動腦獲得學習成效,或是創設一些能夠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問題情境,等等。情境創設力求形式多樣,靈活多變,有效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
五、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它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不勝枚舉,如果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巧妙利用這些貼近學生生活,學生熟悉,感到親切的生活事例,將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內在需要和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問題聯系在一起,用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現數學知識,不僅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從而能夠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學生只有擁有了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才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才能從學習中感受到屬于他們的快樂,才能在快樂中取得成功,得到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于桂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J].中國教師教育,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