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萍
[摘 要] 在全球化的發展背景之下,社會對于英語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大的同時,也對英語人才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不但需要他們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還需要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現本文主要對如何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教學策略進行探究,主要目的為日后小學英語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 培養 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是小學英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要想獲取更多的英語知識離不開扎實的英語閱讀基礎[1]。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英語的關鍵時期,但從實際分析來看,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處在愛玩的年紀,自我約束力和專注力不足,難以在某一門課程學習上集中太長時間,加之英語閱讀能力培養需要小學生具備更大的耐力和耐心,這就更增加了培養的難度。為此,如何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習慣,如何提高閱讀能力成為了小學英語教師高度重視的課題。
一、提高英語閱讀興趣
英語是一門語言課程,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難度,要想培養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英語閱讀習慣,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激發他們對英語閱讀的興趣是關鍵。為此,英語教師一定要教學手段上多花費心思,結合小學生年齡、性格、特點,改變傳統落后的教學模式,避免帶給學生枯燥乏味感,積極采取新穎、有趣、多樣化的教學模式,進一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此達到提高學生對英語閱讀興趣教學目的[2]。例如:小學生普遍喜歡聽故事,在選擇英語短文的時候,教師可以盡量選擇一些故事短文來引導學生閱讀。首先,故事內容應盡量貼近生活,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述故事前,教師可針對故事的內容作出相應的提問題,在充分引起學生的注意力之后,趁著良好的氣氛引導學生閱讀英語短文。其次,對于小學生來說,英語閱讀能力要求不會太高,一般情況下只需要大概理解文章大意,保持正確的讀音即可。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圖文并茂的方式配合講解,增加文章的活力和真實性,讓文章得意更加形象和生動的表現出來,不但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還降低了學生對于閱讀的理解難度。此外,還可以通過采取游戲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英語閱讀興趣。當閱讀完一篇短文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重現故事情境、人物。根據學生的人數,合理分組,每一小組均給予一次表演的機會,教師和其他小組為其打分,在表演過程中,要求每一位學生盡可能使用英語對話。每一個小組表演完畢之后,教師給予評價,選出最優秀的小組,給予獎勵和肯定,滿足學生的自豪感。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體會到英語帶來的樂趣[3]。
二、積極優化教學策略
在培養小學生英語閱讀能力過程中,一定要遵守循序漸進,由淺及深的學習原則。因為大多數小學生由于年齡關系,自我約束力比較差,接受能力也比較有限。很多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在短時間內英語閱讀能力得以快速提升,采用“灌輸式”以及讓學生閱讀難度較大的短文,如果一開始就采取“灌輸式”式的方法,不但容易讓學生產生乏味的感覺,還讓學生感到吃力,產生物極必反,長久以往,對英語閱讀失去興趣[4]。首先,應向學生提出合理的閱讀要求,因為合理的閱讀要求有利于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出自讀自悟的能力。學生在閱讀之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習新詞匯,掃清閱讀障礙,同時,培養學生增強詞匯鑒別的能力。學習詞匯后,教師根據文章內容提出問題:When did it happen in the story ? How many people in the story ?等一系列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找出答案。其次,對學習目標進行合理安排。在不同的學階段,教師應該積極調整教學策略,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安排,使之符合學生的實際需要。對于英語學習起始階段學生來說,他們對于英語的基礎是空白的,此時的教學目標應該首先以單詞為主,接著再以詞組-詞句-簡短對話方式循序漸、由淺及深方式來進行深入學習。此外,教師所選的閱讀文章應該要盡量貼近現實生活,以生活素材為范本,幫助學生把英語知識化難為易,進一步增加對閱讀的理解,增強閱讀記憶[5]。最后,運用閱讀技巧提升閱讀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各種閱讀技巧有利于學生提升閱讀速度和閱讀能力。為此,教師教會學生使用瀏覽、略讀、預讀等方式指導學生快速閱讀文章,第一時間掌握文章大概內容,并運用推測的方法來閱讀文章。幫助學生培養出閱讀的一個整體意識,閱讀過程中不要忽略文章的整體性,遇到難點、生詞不要逃避、不要慌張,學會結合文章的大意、利用同義詞、反義詞以及因果關系方方法,聯系上下文猜測大意,學會運用整體思想來理解文章。需要注意的是,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和目標都不同,應結合學生的需要調整閱讀速度和閱讀方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討論閱讀、比賽閱讀等方式來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討論閱讀方式,學生之間通過討論的方式共同解決閱讀障礙,學生在彼此交流過程中不但增進了友誼,還通過集體力量解決了閱讀遇到的難題,達到雙贏目的。比賽閱讀,通過競賽的方式來鼓舞每一位學生,通過滿足學生的自豪感激發學生潛在的學習欲望。
3.重視課內課外結合
每一個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語言文化,它不僅僅涵蓋了該民族的文化歷史背景,也包含了該民族的生活、習俗、環境等等。所以要想學好語言,就必須要了解該語言對應的民族文化。加之課堂的時間是局限的,不可能僅僅依靠課堂就能完全培養出小學生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還需要對課堂進行延伸,重視課內外的相互結合,拓展學生英語知識的深度和廣度,加強學生對中西方文化差異的理解。為此,小學英語教師要充分意識到這點的重要性,除了充分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外,幫助小學生指定閱讀計劃,合理安排課外閱讀活動,提升英語閱讀量。例如:首先,教師可以優選一些健康、向上英語刊物,并把其推薦給學生,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并在閱讀過程中把模糊的地方標志出來,向教師或者其他高年級學生請教,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從中學習到很多課堂內所學不到的東西,進一步增長知識閱歷,增強對西方文化的了解,為日后英語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在這些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提高對英文句子的理解能力和翻譯水平。在這個過程當中,不僅僅可以幫助學生們培養出學習的主動性,還可以提高學生們對語言的敏銳性[6]。同時,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學生們應該要學會找出難點句子,通過查字典或者詢問老師的方式,掃清疑慮,把經常容易混淆的英文句子類型進行整理,做出對比。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方式,提高閱讀英語的速度和質量。其次,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借助互聯網觀看一些英語小視頻,長久以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聽力提升,并從屏幕中的中英文字母學習中增強翻譯能力,提升日后閱讀能力。最后,教師可以通過舉辦英語競賽活動,通過活動檢驗學生日常英語口語能力;通過英語默寫比賽檢驗學生英文詞匯記憶書寫能力。通過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提升達到增強學生閱讀能力的目的。
綜合上述可以知道,學生們在英語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生必須要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才能順利閱讀文章,才能夠真正掌握英語學習從根本上來提高英語學習成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實際出發,摒棄傳統教學觀念,積極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采取各種積極有效教學策略,營造出積極學習氛圍,提高學生對英語閱讀的興趣,從而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從根本上推動我國英語教育事業的穩步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洪偉.淺談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活動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06):224-226.
[2]鄭莉.體驗式教學在農村小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的困境與對策[J].科教導刊(下旬).2016,13(03:667-669.
[3]趙敏.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J].英語教師.2015,14(11):332-335.
[4]黃德秀.激發學習興趣,是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關鍵[J].德陽教育學院學報.2015,17(01):88-90.
[5]陳慧超.小學英語聽力教學的心得和體會[J].好家長.2016,11(08):225-227.
[6]陳麗.微課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有效策略[J].好家長.2016,14(08);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