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新
摘 要:創建和諧社區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宣傳和推廣和諧理念,激發社區內部活力,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一份力量;石油企業社區將和諧理念融入到社區管理服務工作中,從宣傳和諧理念、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強化內部機制、創新管理、塑造服務品牌等方面著手,探究構建和諧社區的方法與途徑。
關鍵詞:和諧社會;企業文化;以人為本;創新管理;和諧社區
構建和諧社會走向中國的偉大復興實現中國夢,是黨中央適應新形勢而提出的政治綱領,它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1]。社區是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和諧社區是構建和諧社會必不可少的有機組成部分和基礎。要把石油企業社區建設成為油田勘探開發的大本營、大后方,必須要從社區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和諧社區建設的重要性,增強和諧社區建設的自覺性,提高和諧社區建設的能力。
一、培育和諧文化理念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基礎
構建和諧社會需要廣大人民群眾深刻理解和踐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愛國、敬業、誠信、友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構建和諧社區需要貫徹實施“全面創新、求真務實、以人為本、共創價值”的核心價值目標,這種目標能否得到員工的普遍認同,在社區內部形成一種共同的企業愿景,并成為員工的行動指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和諧理念引進和推廣。勝利油田仙河社區系統緊緊圍繞“依法治企、科學發展,公平協調、團結有序,誠信合作、安全高效,環境優美、服務社會”這一和諧主題、目標,宣傳和諧理念,普及和諧知識,營造和諧氛圍,不斷豐富員工的和諧精神世界。近年來,仙河社區連續開展以互動交流的“仙河大舞臺、和諧大聯歡”活動,以民生建設為主線的“同創共建、和諧共建”活動,以提升素質和健身為重點的“快樂工作、健康生活”活動以及區域性球類大賽,就集中體現了和諧共建一家親和干部員工心齊、氣順、勁足、家和的和諧理念,為構建和諧社區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堅實的基礎。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活動中,逐步形成并為全體員工認可的企業使命、戰略目標、價值觀念、經營理念、道德規范、行為方式等因素的總和。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創造和諧環境,就是要將和諧基因融入社區文化理念之中,圍繞營造和諧的內部和外部關系,不斷創新和豐富社區文化的內涵,積極培養優秀的核心價值理念和優良的行為規范,提高員工的和諧意識和能力,使員工相互關愛、和諧共事、同舟共濟。通過社區文化熏陶和激勵,激發員工活力、振奮員工精神、提高員工士氣,在社區上下形成團結合作、人人友愛、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和諧環境,著力構建和諧社區,創建幸福社區。近年來,仙河社區不斷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在長期實踐中總結提煉出“服務油田生產,服務員工群眾”的責任使命、“敬業為民,爭創一流”的社區精神、“仙河不僅是仙河社區的仙河,更是全體仙河居民和駐仙河各單位的仙河”的共建共享理念,構成了一個完整的企業文化體系,發揮了社區文化統一思想、振奮精神、凝聚力量的作用,為構建和諧社區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二、堅持以人為本是構建和諧社區的重要保障
人是企業的核心,構建和諧社區,首先要求社區人與人之間的和諧。 “家和萬事興”。油田社區要創建“心齊、氣順、勁足、家和”的良好氛圍,只有實現內部和諧,形成人與人、人與企業良性互動,才能進一步優化社區生產經營關系,激發員工群眾活力,最終解放生產力,保持社區基業長青。
建立有效溝通機制,夯實和諧社區的管理基礎。隨著廣大居民對社區管理服務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廣大居民越來越關注社區服務的工作態度、工作質量,居民參與管理、監督服務的意識不斷增強。因此,在建立溝通機制的過程中,要不斷創新溝通方式方法:一是建立與廣大居民有效溝通交流機制。如在居民小區設立接待大廳,實行定期召開居民代表座談會、聘請義務管理監督員、開展“小區經理接待日”等形式,強化與居民的溝通交流,傾聽他們的意見或建議,及時改進服務方法,提高社區服務水平,逐步滿足居民的需求。二是建立管理層與員工之間的高度信任與各個層面的相互溝通、互動交流機制。如通過設立廠務公開欄、舉行社區領導與員工面對面的溝通座談會制度等,使員工可以暢所欲言,管理層可以釋疑解惑,共同探討社區發展、日常管理及員工個人發展等問題,對員工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及時研究解決,從而使員工真正感受到來自管理層對他們的尊重,極大地激發他們的奉獻熱情,形成凝聚團隊的巨大動力。
構筑有效激勵機制,激發和諧社區的內部活力。對員工而言,工作本身具有激勵力量,特別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員工的工作動力很大一部分來自社區內部的有效激勵。有效的激勵機制應分為三個部分:一是目標激勵,確定適當的目標,誘發人的動機和行為,調動人的積極性。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除了金錢目標外,還有權力目標或成就目標等。當一個人的目標強烈和迫切地需要實現時,他就會對一個單位、一個企業的發展產生熱切的關注,對工作產生強大的責任感。二是榮譽激勵,從人的動機看,人人都具有自我肯定、爭取榮譽的需要。對于一些工作表現比較突出、具有代表性的先進員工,榮譽獎勵是非常有效的精神激勵方法。仙河社區每年都把日常工作表現突出、業績優秀的部分員工評選為服務標兵、文明建設先進個人等,樹立標桿典型,以點帶面,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為推動做精做優社區服務發揮了重要作用。
實施素質提升工程,豐富和諧社區內涵。面臨知識的快速更新和崗位的激烈競爭,每位員工都有提升自身競爭能力的愿望。競爭能力的提升源自素質的提升,社區要把建立一個知識型、學習型的社區作為發展目標,滿足員工的教育培訓需求。首先,要制定系統的培訓計劃,建立以崗位培訓為基礎、目標培訓為重點、自我學習為補充的培訓制度。其次是實施“人才工程”,“因材施訓”,注重結合形勢的變化和競爭態勢,分層次有步驟抓好員工的基礎培訓、專業培訓和知識更新培訓。近年來,仙河社區連續組織十屆職工職業技能比賽,組織100多名管理人員外出參加企業管理培訓,使干部員工及時掌握新的管理方法,推動社區知識快速更新,確保員工始終處于知識的最前沿。總之,要通過開展各種方式的培訓和工作實踐,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將員工和社區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實現社區和員工的共同持續發展。
三、塑造服務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是構建和諧社區根本
企業必須把提高核心競爭力作為長期制勝之本,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源自于工作創新。因此,要把工作創新融入到社區的技術、管理、服務、文化建設的全過程。近年來,仙河社區緊密結合實際,推出“走動式”管理辦法,采取領導包區、部門包片、班組長包樓和定期交叉換訪的辦法,堅持“帶著問題下現場,發現問題查現場,解決問題在現場”的原則,建立20余項問題的責任主體和督導方式,確保問題得到及時有效解決;開展以“標桿管理、標桿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爭創“最佳標桿現場”勞動競賽活動;成立了社區競賽活動領導小組,制定考核標準,設立最佳樓道、最佳自行車房、最佳公廁、最佳小區現場、最佳服務窗口等5個方面“最佳標桿現場”,實行百分制量化考核,依據結果進行獎懲,在社區形成“樹立一個、影響一片、帶動全面”的“比學趕超”氛圍。同時,積極探索看板式、痕跡式、標桿式、臺賬式、菜單式和親情式等管理方式,強化精細化管理,拉近居民與社區的距離,贏得了居民對社區工作的理解和認可,促進了管理服務水平的持續提升。
鑄造服務品牌,展示社區良好形象。優質服務、優美形象、優質品牌是創建和諧社區的重要內容。一是要強化優質服務。加強服務渠道建設,積極優化服務內容,努力為居民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打造一流社區的優美形象。二是規范員工行為。認真貫徹落實《企業與員工行為規范》、《職業道德規范》等規章制度,大力推進文明服務用語,規范員工言行、舉止,統一員工著裝、儀容、儀表,不斷提升員工的文明服務形象。三是塑造服務品牌。圍繞為民服務的宗旨,用優良的服務品質、叫得響的服務品牌,感召企業員工,感動廣大居民。近年來。仙河社區推出“一站式”服務模式,簡化居民的咨詢、交費、報修程序;推出“紅地毯”維修、“OEM”維修、“紅牌子”樓道衛生清掃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制定了一套自己的服務規范、服務標準、服務程序和服務細節,親近居民、特色鮮明,受到主營單位和廣大居民好評,為構建和諧社區增添了亮點、賦予了色彩。
參考文獻:
[1] [N]《勞動者報》(2013年06月07日07版).
[2] [R]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2012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