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惠
摘要:殘疾人就業是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提高社會地位、參與社會生活的基礎,是實現其人生價值的關鍵。本文在對我縣殘疾人就業現狀進行剖析的基礎上,認真分析了集中就業、按比例分散就業、靈活創業就業模式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多層次、多角度的提出了完善落實殘疾人就業政策的建議,最大限度的為殘疾人提供就業保障。
關鍵詞:殘疾人;就業;政策
中圖分類號:D669.69;F249.2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13-000-01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殘疾人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殘疾人就業,是殘疾人實現自我價值、參與社會、改善生活狀況的必由之路,發揮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殘疾人的潛能,才能真正實現“平等、參與、共享”的目標。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殘疾人就業工作,先后制定并實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和政策,有力地推動了殘疾人就業工作的開展。但是,殘疾人由于自身身體的功能障礙和環境的影響,殘疾人就業仍滯后于我國勞動就業的總體水平。因此,對本地殘疾人就業政策的探索和研究具有理論和實踐的雙重價值。
一、殘疾人就業的現狀
根據全國第二次殘疾人抽樣調查數據統計,祥云縣實有各類殘疾人34048人,其中視力殘疾6160人,肢體殘疾6279人,聽力殘疾10020人,言語殘疾119人,智力殘疾1929人,精神殘疾3023人,多重殘疾6518人,涉及兩萬多個家庭。對于多數殘疾人及其家庭來說,由于自身和社會的原因,他們多數人不僅在經濟上處于貧困狀態,并且面臨著社會的歧視和排斥,是國家最需要保障的弱勢群體。隨著經濟改革和社會結構調整的推進,我縣的殘疾人事業有了重大發展,截止2016年2月底共辦理殘疾人證9364人,就業年齡段殘疾人5582人,實現就業4633人。在過去就業服務提供基于咨詢、求職登記、職業介紹等單一服務的的基礎上,逐步增加了失業登記、勞動力就業評估、職業鑒定、創業就業指導等服務。執行按比例分散就業政策的進一步加強,殘疾人就業的規范化程度得到提高。
二、殘疾人就業存在的問題
(一)殘疾人的失業狀況與整個社會失業狀況呈增加趨勢。一是殘疾人勞動能力的鑒定與實際殘疾人有就業愿并能實現就業有一定差距,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殘疾人的隱性失業。二是殘疾人的失業狀況與社會經濟發展和城鄉地區差異有差別,在有勞動能力及就業愿望的殘疾人中,相比較農村殘疾人而言,城鎮殘疾人失業人數比農村殘疾人要高,農村殘疾人可以依賴土地生存。三是殘疾人因自身身體的缺陷和技能水平低下,就業存在不穩定性,雖然每年新增就業人數在不斷增加,但是失業人數也不斷增加,這無形加劇了失業人數和失業率,形成就業人數增加失業人數也增加的局面。
(二)殘疾人自身就業條件的特殊性決定殘疾人就業的不穩定。客觀上,殘疾人普遍受教育程度較少,文化水平偏低,無特殊就業技能,形成就業面窄,就業崗位有限,甚至才就業又面臨失業的局面。由于自身綜合素質和就業能力較低,在雙向選擇的條件下,難以達到勞動力市場的就業要求,出現就業困難。主觀上,由于國家政策對殘疾人扶持力度的加強,有些殘疾人過度依賴思想嚴重,出現等、靠、要意識,缺乏積極就業的意識,加之過度依賴思想,對身體功能康復受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就業。
(三)殘疾人就業方面普遍存在社會歧視。按比例安置殘疾人就業是國家扶持殘疾人就業的基本措施,也是保障殘疾人就業的主要渠道,它能使殘疾人就近就便的實現就業,進一步實現殘疾人與社會的接觸交流,由于用人單位不愿承擔社會責任,借此減輕企業的負擔,對殘疾人就業存在偏見和歧視,不愿意安置殘疾人就業,只愿意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同時由于法律保障措施的不完善,有的企業不安置殘疾人就業,也不繳納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使得用人單位安置殘疾人就業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比例,加劇了殘疾人失業率。
(四)就業資金投入不足導致殘疾人創業就業困難。目前殘疾人創業就業資金的來源主要是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對于擁有三萬多殘疾人的縣級來說,一百多萬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使用涵蓋殘聯部門的康復、教育、就業、維權、扶貧、宣傳、文體等多方面工作,可想用在殘疾人就業方面的資金必然有限,雖然國家政策對扶殘助殘資金的投入不斷增加,殘疾人創業就業的大環境明顯改善,殘疾人創業補助資金逐年增加,但是,殘疾人創業補助資金的發放目前對象必須是創業成功或創業成功帶動部分殘疾人就業的領跑者,資金的扶持能夠旨在創業的道路上起到助推作用,使創業的殘疾人在創業道路上腳步更堅實,走得更遠。
三、完善落實殘疾人就業政策的建議
(一)建立政府責任體系,加強立法和執法力度。對于殘疾人這個特殊群體,不可能完全將他們推向市場參與社會競爭,政府作為殘疾人的衣食父母,是殘疾人的堅強后盾,做好殘疾人就業工作是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政府要建立完善的責任體系,努力營造有利于殘疾人就業的輿論環境和社會環境。殘疾人就業援助的內容是送政策、送崗位、送溫暖、送服務,在有就業能力的殘疾人可勝任的部門預留公益崗位是政府的職責,也在政府的能力范圍。確保法律法規和各項惠民政策有力實施,保障殘疾人就業落到實處。
(二)加強殘疾人能力建設,健全教育和培訓制度。殘疾人自身能力欠缺是導致教育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強職業康復和教育培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殘疾人的自身素質和知識技能能力。如果通過引導職業康復,殘疾的身體功能完全改善,既減少了殘疾人數,也減輕了國家和殘疾人家庭的負擔。我縣就業年齡段殘疾人中,有近6成的殘疾人是文盲或半文盲,有文化的殘疾人中,多數人文化程度不高,有專業技能的人是少數,這是殘疾人失業率偏高的主要原因。
(三)鞏固殘疾人就業成果,開創多樣化的就業方式。殘疾人就業的方式主要是集中就業、分散按比例就業、和靈活多樣的自主創業就業。職能部門要做到教育、引導殘疾人規劃其職業選擇,達到實際就業與預期期望相適應的格局。集中就業是殘疾人就業的一種重要形式,我縣應緊緊抓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個核心,在殘疾人就業面臨嚴峻的形勢下,以農業穩縣、工業強縣、三產活縣為引領,建立健全面向基層、面向農村的殘疾人組織服務體系,為殘疾人就業提供切實有效的服務。
四、結論
我縣正處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轉型戰略期,殘疾人就業問題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和經濟的轉型升級不斷的凸顯出來。促進殘疾人就業是保障這一群體的重要措施,殘疾人就業不僅是其獲得生活來源、保障其個人和家庭基本生活需要,也是其融入社會、體系其自身價值的重要途徑,因此就業對殘疾人及家庭都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