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碧霞
【摘要】問題意識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通過問題意識的培養能夠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探究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新課標的要求,注重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加強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 問題意識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46-01
陶行知曾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這充分說明問題意識對學生學習的重要性,只有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了,才能幫助學生開啟數學學習的大門,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本文結合具體教學經驗,簡要闡述了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途徑。
一、營造和諧氛圍,讓學生敢問
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處于絕對權威的地位,而學生處于從屬地位,很少有學生敢于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出疑問,這種狀況不利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教師要積極轉變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大膽發言,這樣才會使學生敢于提出自己在學習上的困惑和疑難。通過這種方式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習的潛能,提出新的見解,增強數學學習效果,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教學《百分數的應用題》時,教師設計了這樣的一個題目:育才小學三(4)的人數不超過50人,其中女生人數是男生人數的80%,問這個班人數最多可以是多少?教師一拋出這個問題,有的學生提出自己的見解,這題目沒有具體的人數,無法計算,有的學生認為可以根據女生人是男生人數的80%這個條件來進行計算。由于學生的人數只能是一個整數,女生是男生人數的80%,其中的80%可以用分數4/5表示,其中4+5=9,所以這個班最多是45人。教師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客觀評價,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參于課堂,敢于質疑,提出自己的見解。
二、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樂問
創設情境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經常在課堂導入、新知探究、練習鞏固等各個環節進行情境創設,創設情境的方式很多,創設問題情境是數學教學中最經常運用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創設問題情境能夠讓學生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起一定的聯系,不斷發展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因此,創設問題情境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途徑,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將知識傳授與學生的實際生活建立聯系,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樂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教師首先為學生播放一段《動物王國比賽》的視頻,小狗、小兔、小豬和小猴四種動物參加了自行車比賽,小狗騎了一輛車輪為圓形且軸在中心的自行車,小兔騎了一輛車輪為圓形,但軸不在中心的自行車,小豬騎了一輛車輪為橢圓形自行車,小猴騎了一輛車輪為正方形的自行車,讓學生預測一下誰將是最后的冠軍,大家都認為小狗將會贏得這場比賽,這時有些同學就會問為什么是這種結果,教師解釋因為小狗的車輪是圓的,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問:小兔的車輪也是圓的,為什么小兔不是冠軍呢?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十分渴望了解其中的道理,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不斷增強學生的數學質疑能力,有利于拓展學生發散思維。
三、傳授提問技巧,讓學生會問
在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和創設問題情境的基礎上,教師僅僅是讓學生敢問、樂問,這顯然還是不夠的,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需要教師傳授學生提問的方法技巧,讓學生會問。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充分說明方法技巧的重要性。在具體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只有學生掌握了提問的方法技巧,才能提出有針對性的問題,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預習新課、探究新知、知識應用、總結提升等教學環節都要教給學生提問的方法技巧,讓學生能夠提出一些高質量、高水平的問題,不斷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在教學《圓錐和圓柱》時,教師為學生做個示范提問:我們生活中哪些物體是圓柱或圓錐?然后讓學生提出與之相關的問題,圓錐和圓柱的高和底是指什么?圓錐和圓柱有什么特征?等等一系列問題,學生通過層層提問,不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和創新能力。
四、改變評價方式,讓學生想問
任何人都需要他人的認可和贊揚,學生更是如此,但是傳統教學評價的主要依據就是學生的成績,這種只重視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方式很顯然是片面的,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也扼殺了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因此,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真正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還需要通過改變評價方式,建立以鼓勵為主,既重視結果,又重視過程,既重視知識,又重視能力的教學評價方式,從而不斷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進行提問,逐漸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如在教學“小數乘法”一課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練習題組:(1)4.5×0.07= (2)2.36×0.22= (3)9.65×8.12= (4)7.23×1.2= 在學生計算的過程中發現有一位同學雖然計算的結果出現了失誤,但是步驟非常規范,書寫也非常認真,在計算多位數乘以多位數時計算也很正確,只是結果中小數位數出現了錯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就可以對這位同學的優點進行表揚,并沒有只對結果做出最終評價,然后教師再讓他將自己的答案和小組其他成員進行對比,通過對比他發現了自己的問題所在,并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和總結,明確了此類題目的解法。通過這種方式,不但保護了學生的自信心,而且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以后的學習中能夠提出很多建設性的問題。
總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營造和諧氛圍、創設問題情境、傳授提問技巧、改變評價方式等,讓學生敢問、樂問、會問、想問,從而不斷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為提升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宋華軍.如何培養小學生數學“問題意識”[J].山東青年,2015(1).
[2]白艷萍.不懂就要問——如何點燃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問題意識[J].新課程,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