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峰
【摘要】小學數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小學課程,其對于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讓學生對于生活空間形成正確認識具有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而作業的設計則是課堂教學的延續,是學生提升數學應用能力的重要途徑。本文中,筆者對新課改應用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多樣化方式的進行研究和思考,希望可以為推動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和形式貢獻一點力量。
【關鍵詞】新課改 小學數學 數學作業 作業多樣化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166-01
數學是學生在啟蒙階段便接觸的學科,是非常重要的基礎學科。小學階段對數學進行學習,不僅可以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啟發,還可以讓學生的學習習慣得以建立。新課改應用背景下,教師也要對傳統的教學思想進行轉變,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提升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數學作業的布置,對于課堂教學來說是一種延伸的方式,其能夠很好的讓學生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掌握教學中的重難點,做好之后學習的準備。但是傳統的作業布置形式過于單一,并且僅僅注重題海戰術的應用,難以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拓展。因此,教師應當積極探索新的、多樣化的數學作業布置形式,讓學生從中發現更加有趣的內容,尋找到最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
一、融入問題性與趣味性
布魯納曾指出:“教學過程是一種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持續不斷的活動”。而作業的布置應當延續這種過程。因此,新課改環境下,教師在進行作業布置的時候,應當讓作業以問題的形式出現,從而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思考。教師要注意作業問題的出現是否對學生具有吸引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成就與喜悅感。因此,教師所進行的數學作業設計應當注重問題與趣味性同時存在,并盡量采用圖文并茂等方式展開,其問題的設計還可以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
比如,筆者在進行“比大小”作業設計的時候,運用圖片的形式給學生們展現了很多大大小小不同的物體,讓學生從中挑選出比較大的物體,以及相對而言比較小的物體。因為運用了圖文結合的方式,讓學生們的學習更加具有直觀性,學生們的作業完成非常順利。之后筆者還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尋相近似的,但是大小不同的物體進行比較,然后自己對問題進行設計并進行回答。這種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們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讓學生們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得以鞏固。
問題的設計不一定由老師來完成,教師完全可以將主動權交給學生,學生在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對知識點進行了溫習,更是一個對教學內容的復習過程,能夠最大化地幫助學生獲得數學知識,提高學生對數學的思考能力。
二、劃分層次性,展現個性化
數學作業的多樣化可以將筆試、口試、實踐等等形式的作業形式融入其中,讓教師根據需要進行選擇,并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靈活應用,從而對學生的智力、學習態度、知識等等方面進行差異性和層次性設計。新課程的要求下,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作業設計,從而讓學生感覺到作業的完成并非吃力的“負擔”,從而提升學生作業完成的積極性。作業的設計還可以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從而讓學生自覺主動地加入到作業完成的“大軍”中。
比如,筆者在進行“乘法的初步認識”教學時候,因為有的同學對其理解還有一定的困難,于是筆者在進行作業設計的時候邊進行了層次行的話分。筆者讓學習基礎較好的學生對之后的乘法內容進行預習,以及對所學習的乘法內容進行復習,而對于基礎較為一般的同學,則讓其主要以溫習加法知識為主,并進行相應的乘法知識復習。而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習,則讓其更多的時間進行加法的復習,從而為乘法的學習打好基礎。在此基礎上,筆者還結合學生們的興趣特點,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習的知識以畫報、繪畫、歌曲等等形式進行表現,讓學生們感受到了數學作業不一樣的一面。
教室在進行數學作業設計和布置的時候,不僅要注重做好層次行的劃分,還要注重學生興趣點的切入,讓兩者能夠融合在一起,一方面讓作業的形式更加多樣化,另一方面也讓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更高。
三、注重生活化和實踐性
新課程改革提出了“有意義的教學應該是現實的”教學理念,要求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要接近學生們的日常生活,具有實踐意義,能夠指導學生更好地生活。因此,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和布置的時候,要讓其與學生的生活相“掛鉤”,讓學生能夠通過作業的完成獲得更好地生活體驗,能夠讓學生從作業的完成中獲得生活的啟發,從而引起學生對作業的重視,也讓數學知識通過作業的形式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中,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生活質量,優化學生的學習感受。
比如,筆者在進行“四邊形”教學的時候,便給學生們布置了一個家庭作業,那就是尋找一下我們生活中的“四邊形”。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并蘊含著很多圖形,從生活中尋找圖形,莫不是對圖形學習的最好方式。筆者讓學生們完成作業并不僅僅局限于簡單的對圖形進行尋找,同時還讓學生們對生活中的事物進行圖形的提取,讓同學們了解到事物所能依托的圖形形式,以此來深化學生們的認識。學生們因此更加關注于生活,也了解了生活中數學知識的運用。
生活是一個無奇不有的萬花筒,很多數學問題都可以從中找到答案。學生也只有從生活中獲得啟發,數學的學習成績才能夠得到提高。因此,教師所進行的作業設計,應當將眼光回歸到生活中,從生活中尋找作業設計的靈感,從生活中探索作業布置的形式,讓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真正提升學生的生活質量。
任何知識學習的最佳途徑都是依靠自己的眼睛去發現和探尋,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所學習的知識才是最深刻的,也才能夠對其中的規律和聯系予以有效把握。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所進行的小學數學作業布置,應當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提升自身的數學綜合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朱曉麗.基于新課改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研究[J]. 小學教學研究,2012,14:35-36.
[2]劉緒祿.關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多樣化的思考[J]. 時代教育,2012,14:138.
[3]唐國海.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解決問題方法多樣化分析[J]. 中國校外教育.
[4]蔡保進.對新課改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研究[J]. 考試周刊,2014,86:72.
[5]張惠芬.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作業布置的幾點思考[J]. 學周刊,2015,34: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