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海滔
【摘要】車工實習是金工實習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高教學質量,進一步適應教學改革,近年來我校做了很多的探索和嘗試,加強工藝培訓,創新培訓,引入技能競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 車工實習 教學模式 改革創新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240-02
引言
在金工實習教學中應用本科院校機械專業的技術實踐,在實習教學模式、教學手段、教學的過程管理和教材建設等方面對提高車工實習教學的效果進行可行性探索。
1.車工工藝基礎訓練
以往我校的車工實習停留在簡單操作的階段,除了實習期間學生操作訓練技能、理論知識的講解。其車工零件工藝編制能力缺乏講解。按照以往的教學安排,指導教師給零件圖、講解加工工藝及注意事項,學生處于被動式的教學氛圍中,將毛坯加工成圖紙要求的零件,忽視了加工工藝的訓練及解決工藝問題的不確定性。最大的缺點是沒有真正體現“車工實習”課程的內涵是“教學實踐”課程。如何使學生體驗到加工過程中的重要性的訓練,克服了理論與實踐脫節的不良現象,在實踐中規定的時間,優化教學內容,技術培訓,使學生不僅具有能力,更具備較好的工藝編制能力。
1.1編制工藝
學生通過車工基本訓練具有了一定的工藝基礎后,進行車工工藝訓練。先由老師對一個比較典型的軸類零件進行分析,講解幾種加工方法,分析幾種加工方法的優缺點,最終選出最佳加工方案。讓學生了解正確的裝卡方法、怎樣選擇車刀、選擇量具及加工方法,原則是什么。然后,給學生2張圖紙,要求學生完成寫作過程中的內容,包括材料、規格和成本。每一個技術過程的內容都是工時估算,最終計算出投票量的部分加工成本,使學生理解過程中細致周到的考慮,建立一個局部實施的零件加工質量高,效率高,成本低。良好的工藝對降低成本、提高生產率具有重要的影響,使學生重視工藝素質的培養和提高。
1.2工藝交流
學生按照制造工藝編制的加工工藝加工零件,零件加工出來以后,讓學生們自己給加工零件按加工質量好壞排出順序,然后讓前幾名學生介紹加工工藝的設計思路。在介紹后,其他同學可以通過對學生的介紹提出問題來解釋或學生在一起。最后,由老師就零件的加工工藝進行講評。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既要總結出學生存在的問題,也要指出個別學生的不足,營造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生都能暢所欲言,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進行交流體會。在理論課教學中對車床技術訓練,從實踐中學理論,從生產過程中對高中知識、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使學生獲得真正的加工工藝訓練。實踐證明,培訓效果很好,為創新生產和技能競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車工實習教學采取的措施建議
2.1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
在車工基本技術訓練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網絡視頻、自拍視頻等幫助教學,可以節約大量時間,學生的興趣也得到很好的激發,教學效果大大提高。如利用多媒體教學,模擬車削三角形或梯形螺紋,學生低速加工的螺紋一般都是采用左右切削法,除了需要控制徑向進給量。同時,還要用小拖把進行左右微量移動切削。在使用左、右切削時,應合理分配切削余量。具體步驟:使用中拖把徑向進給后返回第一刀開始切削的位置,將小拖把向左或向右,在此進刀,以此類推,直到車好螺紋為止。初學車削螺紋時,往往就在拖把控制上,左右移動量掌握不夠,而且往往不能記住螺紋車刀的進刀量。在計算機仿真中可以對中拖把進給和小拖把進給進行模擬,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使學生對螺紋加工很好的認識,知道螺紋車削的方法,為此可以節省大量的實驗材料。又提高了學習過程中的安全性,達到了訓練效果。
2.2重視實習教學的過程管理
過程管理包括教學過程的組織、中間指導、期末考核等,重點是實習中間的巡回指導,采用方式可有以下多種形式,集中指導:發現學生在操作中出現普遍性問題時,立即將學生集中起來,進行分析和糾正,并示范正確的操作方法,提出要求,引導學生正確操作并總結經驗;個別指導:針對個別學生出現的問題要進行單獨指導,保證每個學生能及時、準確地掌握操作要領,提高學生實習的學習興趣;學生討論指導:主要是讓學生相互檢查操作要領是否符合要求,并相互之間進行解決,在學生之間形成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結語
車工實習的工藝訓練,起到溫故而知新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培養和體驗了良好的工藝對加工的重要性,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工藝編制能力。車工創新培養,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以及知識的綜合運用,調動了學生實踐的創造性、激情和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車工技能競賽,對車工實習教學的畫龍點睛的作用是綜合訓練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胡虹,崔亞新.車工實習教學與實踐[J].職業技術教育,2002,(16).
[2]楊長慶.車工實習教學創新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