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俊文
摘 要: 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了解、掌握和探究不同物種的性質,而最容易被學生接受和教學效果最好的教學手段則是生物實驗。它有助于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創新思維能力。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高中生物教學水平已經有了進一步提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以此為切入點,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給出解決對策。
關鍵詞: 高中生物 實驗教學 存在問題 解決對策
一、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現存問題
1.實驗教學方法落后。可以用于實驗教學的方法類別眾多,教師可根據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情況選擇合理的試驗方法。然而,在現階段的生物實驗教學中,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的授課方式過于呆板,仍按照傳統的授課方式,即教師先把相關事項及試驗方法,講解和演示給學生,然后讓學生按照給定的實驗步驟完成生物實驗,同時在實驗結束后,由教師對實驗進行點評和總結,并給出相應實驗問題,讓學生作答。雖然這種方法也可以有效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但是不利于學生以后的學習與發展。
2.實驗教學設施破舊。學校缺乏配套的生物實驗教學設備,嚴重制約生物實驗教學的發展。在不同地區經濟水平差距極大,同時導致教育條件及教育質量的差別,從很多實際事例中可以發現,偏遠落后的地區,無論是在教師配備還是在教學硬件設施的配置上,都遠遠不如經濟發達地區,根部無法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給生物實驗教學的開展設置了巨大阻礙。
3.實驗評價方法單一。目前的生物實驗教學普遍存在評價方法單一的問題,即教師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只能夠針對小組的表現進行評價,不能夠對每一位學生進行有效指導,這與實驗教學的客觀環境有關。教師在對學生的生物實驗活動進行評價時,常常只是給予一個小組范圍內綜合評價,沒有對每個人進行細致指導和評價,評價方法過于單一。究其原因,還是由于硬件設備的落后和匱乏導致的,不能為每個學生提供獨立的實驗條件,總是以小組形式完成生物實驗,學生的實際參與量非常少,不利于學生實驗態度的形成。
4.實驗內容陳舊,缺乏與實際生活的聯系。生物實驗的設計依據主要來自于課本內容,學生也是通過對書本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從而對要進行的實驗進行探索和分析。但是在實際中,有些實驗的難度較大,操作很復雜,會降低學生對于試驗的好奇心和實驗熱情;同時有很多實驗脫離生活,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不緊密,學生也只是以應付的態度完成試驗,教學效果很差。
二、加強高中生物實驗教學的策略
1.更新觀念,重視生物實驗教學,加強探究性實驗。相關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負責人要提高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加大對其的硬件投入,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實驗教學環境,給予其足夠的實踐機會。實驗教學的開展需要教師提高教學能力和認知水平,有效指引和幫助學生完成實驗教學。生物實驗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研和探究能力。所以,教師要從實際出發,為學生營造一個最佳的實驗環境,從而實現實驗教學的目標,學會科學的實驗分析方法,進一步提高自身的探究、創新和獨立思考能力。
2.加強生物實驗室建設,開發實驗教學資源。只有擁有配套的教學實驗設備和實驗場地才能順利完成生物實驗教學。課程標準中已有明確建議,學校要給予實驗教學足夠的投入,為實驗教學提供完善的實驗場地和實驗設施等條件。生物實驗教學是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將有限的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提高實驗教學效率和開出率。一方面,選擇合理的實驗材料,將已有的材料有效利用起來,部分材料的價格比較高,教師可根據其性質用其他類似材料代替;選擇合適的材料自制教學工具和教學標本。另一方面,資源共享。將學校其他科目的資源如物理、化學等科目的實驗資源,在不影響其自身教學的前提下,為生物實驗分出一定資源,實現資源的有效共享,充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但是為了避免管理混亂,必須有有效的管理制度。
3.夯實課本知識、體驗實驗過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生物實驗來自于課本,一般生物實驗的開展都是按照課本所述,完成試驗材料的配置和實驗步驟的設計,其原理和根據都是具備科學根據的,然而其步驟和材料并不是固定的,可以根據相關依據進行調整和優化,所以要想更有效開展生物實驗教學必須學會創新和探究新方法。
(1)實驗材料因時令和區域的特點而多樣化,生物探究式實驗教學彰顯創新本色。同一實驗和同一小組可以使用不同實驗材料,只要其能達到實驗目的即可。比如《葉綠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中,規定的材料是菠菜,但是綜合考慮具體的季節時間,可另選芹菜、樹葉等材料代替。同時對于《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這一課中,規定所用的材料是紫色洋蔥的鱗片葉,但是使用玫瑰花瓣等材料也可以實現實驗目標。在學生挑選不同實驗材料的過程中,可以幫助學生體會實驗研究的多樣性和多角度性,從而從不同角度證實實驗原理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拉近學生與科學實驗之間的距離,降低生物試驗的神秘感,更好地幫助學生主動探究生物實驗。
(2)實驗原理的固定的,然而實驗步驟是可以拓展和創新的。實驗原理是給定的,不可更改的。但是其實驗步驟可以根據原理對其進行合理調整和改動,最終取得的實驗結論還是一樣的。比如教學《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與觀察》,要求學生根據預習所知和平常的積累,根據實驗原理設計出屬于自己的實驗方案,最終進行評比,找出最好的實驗方案。學生給出的方案各不相同,最終結論也不一樣,但這樣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生物實驗探究能力。
(3)通過生物實驗過程的現象分析總結出來的實驗結果,更能體現素質教育的本色。實驗結果是對實驗中所觀察到現場的探究和總結,正確的結果固然可喜,但錯誤的結果也值得分析,其意義一樣重要。學生在對試驗設計和實驗現象觀察、分析和研究的過程中,會不斷提高學生學科素養。每一個規模較大的生物實驗的成功都要經過相關科研人員數億萬次的實驗探究和分析獲得,其背后的付出難以計數。比如,袁隆平院士的雜交水稻團隊就是一個成功的榜樣。所以,學生在進行生物實驗操作時,一定要有嚴謹的實驗態度和細致的觀察力,仔細記錄實驗中所出現現象,并仔細分析現象背后所代表的知識,對實驗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探究和解決,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4.運用多種實驗評價方法。為了更好地貫徹實施新課改標準,教師要注重評級方法的創新和改進,最終的實驗結果并不是評價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更要綜合各方面因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全面科學地評價學生的實驗行為,進一步促進學生實驗能力的全面提高。充分肯定學生的實驗成果,給學生以積極評價,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其素質的全面提高。
三、結語
實驗教學是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其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意義重大。授課教師要充分發揮實驗教學的積極促進作用,在做好自身實驗指導工作的同時,盡可能地為學生創造生物實驗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切實參與到生物實驗中,體會實驗的內容和相關的實驗方法,掌握實驗所蘊含的知識。在實驗中,盡可能提高學生的實驗熱情,深化其對實驗原理的認知,促進學生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吳幸萍.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生命世界,2010,03:87-89.
[2]葛學文.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1,14:122.
[3]唐紹良.信息技術與高中實驗教學的融合[J].課程教育研究,2015(17).
[4]施盛華.在高中實驗教學中體現綠色化學思想的探索[J].理科考試研究:高中版,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