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林
【摘要】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課堂情況、學生的心理狀態和教學內容的不同,適時地提出經過精心設計、目的明確的問題,這對啟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和學好數學有很大的作用。筆者在近幾年的教育教學研究活動中,聽過許多學科的課堂教學,經常會看到一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能很快使學生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的和欣悅的心情從事學習,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設疑談談自己的淺見。
【關鍵詞】數學學習 主動學習 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2-0086-01
數學學科擔負著培養運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重任。它的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邏輯性和廣泛的適用性,對能力要求較高。學習數學一定要講究“活”,只看書不做題不行,只埋頭做題不總結積累也不行。對課本知識既要能鉆進去,又要能跳出來,結合自身特點,尋找最佳學習方法。
一、教學要從矛盾開始
教學從矛盾開始就是從問題開始。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在教學中可設計一個學生不易回答的懸念或者一個有趣的故事,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啟示誘導的作用。如在教授等差數列求和公式時,有位教師先講了一個數學小故事:德國的“數學王子”高斯,在小學讀書時,老師出了一道算術題:1+2+3+……+100=?,老師剛讀完題目,高斯就在他的小黑板上寫出了答案:5050,其他同學還在一個數一個數的挨個相加呢。那么,高斯是用什么方法做得這么快呢?這時學生出現驚疑,產生一種強烈的探究反響。這就是今天要講的等差數列的求和方法——倒序相加法。
教材中有些內容是枯燥乏味,艱澀難懂的。如數列的極限概念及無窮等比數列各項和的概念比較抽象,是難點。如對于0.9=1這一等式,有些同學學完了數列的極限這一節后仍表懷疑。為此,一位教師在教學中插入了一段“關于分牛傳說的析疑”的故事:傳說古代印度有一位老人,臨終前留下遺囑,要把19頭牛分給三個兒子。老大分總數的1/2,老二分總數的1/4,老三分總數的1/5。按印度的教規,牛被視為神靈,不能宰殺,只能整頭分,先人的遺囑更必須無條件遵從。老人死后,三兄弟為分牛一事而絞盡腦汁,卻計無所出,最后決定訴諸官府。官府一籌莫展,便以“清官難斷家務事”為由,一推了之。鄰村智叟知道了,說:“這好辦!我有一頭牛借給你們。這樣,總共就有20頭牛。老大分1/2可得10頭;老二分1/4可得5頭;老三分1/5可得4頭。你等三人共分去19頭牛,剩下的一頭牛再還我!”真是妙極了!不過,后來人們在欽佩之余總帶有一絲懷疑。老大似乎只該分9.5頭,最后他怎么竟得了10頭呢?學生很感興趣,……老師經過分析使問題轉化為學生所學的無窮等比數列各項和公式S=■(|q|<1)的應用。寓解疑于趣味之中。
二、恰當評價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對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評價,應遵循《標準》的基本理念,考察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平時備課時特別注意分層次,上課時針對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提問問題,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有事情做,并且都能基本完成;布置作業時更是分層布置,一般分A、B、C三類,為了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一般C類學生是優等生,B類學生是中等生,A類是學習困難生,根據學生自己的學習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的作業,每個學生都能獨立完成,既避免了學生作業抄的現象,又培養了學生獨立學習的信心和習慣,并且每個學生的作業我都很仔細的批改,并寫一些激勵性的批語,效果很好的。每次單元考查考試時,如果學生自己對考察結果不滿意時,我就再次考察一次,試題模式基本和上次一樣,這部分學生肯定第二次考查結果比第一次好很多,我就及時進行表揚和鼓勵,讓這部分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新的學習動力,我很喜歡看學生獲得成功后的笑臉。
三、重視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我特別注重對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針對一些尋找規律、開放性的題目進行教學時,特別關注學生提出問題的積極性、深度和廣度,讓學生嘗試從不同角度發現并提出問題。在評價學生解決問題時,主要關注學生是否積極思考,從問題中發線規律并加以驗證,從不同角度分析和解決問題,讓學生自己體會與他人合作解決問題的重要性,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思,并獲得解決問題的經驗。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我都及時給與鼓勵和引導,并隨時觀察記錄。
四、科學地進行學習
愛因斯坦有個成功的公式:A=X+Y+Z。A代表成功,X代表艱苦勞動,Y代表正確方法,Z代表少說廢話。這個公式指明事業成功的三要素。對于學業來說,成功也有三要素:學習成功=心理素質+學習方法+知能素質。高中學生僅僅想學是不夠的,還必須“會學”,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才能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才能提高學習成績。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什么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它包括制定計劃、課前自學、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和課外學習等多個方面。
循序漸進,防止急躁。由于學生年齡較小,閱歷有限,不少學生容易急躁。有的學生貪多求快,囫圇吞棗。有的想靠幾天“沖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點成績便洋洋自得,遇到挫折又一蹶不振。學習是一個長期的鞏固舊知、發現新知的積累過程,決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為什么高中要學三年而不是三天!許多優秀的學生能取得好成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的基本功扎實,他們的閱讀、書寫、運算技能達到了相當熟練的程度。
高中《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豐富學生的學習方式、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是高中數學課程追求的基本理念”。學法指導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為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和創造必要的條件。數學的基本要素是:邏輯和直觀、分析和推理、共性和個性。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數學更是一種藝術,是人類思維的自由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