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瓊
[摘 要]語文素養,是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程標準的一個核心概念。我校地處農村,學生語文養普遍偏低,具體表現在書寫差、錯別字多、語文知識面狹窄、口頭表達能力差、不能使用語言文字表達。
[關鍵詞]語文素養;農村小學生;語文教師;發展要求
一、教材分析
《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人教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一章第三節《觀察細胞的結構》——《觀察動物細胞》
本節內容是在學生初步具備使用顯微鏡的基礎上,學會觀察動植物細胞的結構。尤其是初步學會觀察植物細胞結構時,學會如何制作臨時裝片,達到進一步鞏固基礎實驗的流程及規范性,為學生主動探究學習提供良好的實踐機會,從而體現實驗目的的真正意義。
二、學情分析
本節實驗教學對象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在解決、分析問題和動手實踐方面存在很大的欠缺,但由于剛進入初中初次接觸實驗教學,教師應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要多查多看,及時指出問題,予以糾正,耐心指導。
三、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一)進一步了解并掌握使用顯微鏡的方法。
(二)初步學會認識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并能通過實驗觀察的結果,總結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三)能力目標
(1)掌握制作臨時裝片的操作方法。
(2)培養學生實驗探究的科學精神。
(3)訓練學生大膽思考和完成操作任務的能力。
四、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敢于動手勤于動腦的實驗操作能力,樹立學好生物的信心,形成理論來源于實踐的探究意識。
五、教學重點
(4)通過顯微鏡觀察動物細胞的實驗過程。
(5)認識動物細胞的基本結構。
六、教學難點
制作臨時裝片的過程。
如何區分動植物細胞的異同點。
七、教學方法
現場示范法 : 教師可以一邊講步驟一邊進行實驗操作,并引導學生觀察其實驗結果,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得力助手培訓法: 在本堂實驗的課前,培訓幾位小老師,在課堂上請他們講講此次實驗的體會,有助于幫助其他學生能做好實驗的信心,并能在實驗操作過程中起到指導、榜樣的作用。
小組合作法: 以小組形式為活動單元,每三人為一實驗小組。在實驗的同時都動腦思考,動手操作,動口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和合作探究性。
八、實驗課前的準備
1.學生需要準備的
2.預習實驗內容。
3.上課前漱凈口腔。
4.帶好鉛筆和繪圖紙。
九、教師需要準備的(材料用具)
生理鹽水、稀碘液、消毒牙簽、滴管、紗布、鑷子、吸水紙、載玻片、蓋玻片、顯微鏡、清水。
十、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有多媒體教學系統的實驗室里,可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視頻:《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實驗過程。把學生從實驗桌上轉移到大屏幕上,邊看邊思考,自己如何進行本節課的實驗操作。這不僅初步熟悉了實驗過程,從中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鞏固了上節實驗所學的內容,也為本節實驗將要觀察的動物細胞結構做很好的鋪墊作用。同時,教師提問:通過上節實驗的觀察,我們知道植物細胞的基本結構組成,本節實驗中動物細胞又是由哪些基本結構組成呢?我們親自來驗證吧。
(二)實驗
1.實驗目的
2.進一步掌握制作臨時裝片的方法。
3.鞏固正確使用顯微鏡觀察自己制作的臨時裝片。
4.認識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的基本結構。
5. 進一步掌握繪制生物圖的畫法,初步學會繪制動物細胞的結構簡圖 。
6.實驗步驟“擦、滴、刮、涂、蓋、吸、觀、繪”
7.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學生邊操作,教師邊指導并提醒學生本步驟的注意事項。)
8.用潔凈的紗布把載玻片和蓋玻片擦拭干凈。
9.在載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
10.用消毒牙簽在自己漱凈的口腔內側壁上輕輕刮幾下。
11.把牙簽上附有碎屑的一端,放在載玻片上的生理鹽水中涂抹幾下。
12.用鑷子夾起蓋玻片,使它們一邊先接觸載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緩緩地蓋在水滴上,注意避免載玻片下面出現氣泡。
在蓋玻片的一側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紙從蓋玻片的另一側吸引,使染液浸濕標本的全部。
用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在此過程中老師要認真觀察學生使用顯微鏡觀察的步驟是否正確,然后要求學生嘗試區別與上節實驗中洋蔥表皮細胞的結構有哪些異同點)
將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觀察。(重點觀察一個口腔上皮細胞)
通過顯微鏡觀察人的口腔上皮細胞結構后,學生們分組討論,自己看到的人口腔上皮細胞與上節實驗課觀察到的洋蔥表皮細胞結構上有什么異同點,并請幾位學生代表回答,然后老師總結其觀點:它們都有細胞膜、細胞核、細胞質;不同的是洋蔥表皮細胞有細胞壁和液泡,而人口腔上皮細胞卻沒有。然后讓學生們閱讀課本上的本節內容,讓他們證實一下自己得出的結論是否與書本上的知識是一致。
十一、注意事項
(一)此次實驗前,一定要將口腔用清水洗簌干凈
獲取口腔上皮細胞時,不要用牙簽在牙齒里刮動,而是要在口腔壁上刮動。(因為從牙縫里或牙齒上刮下的是食物碎屑而不是口腔上皮細胞)
(二)選擇合適的口腔取材部位
以口腔兩側頰部為好。(因為這一部分能刮取到較多的口腔上皮細胞,而在其他部位選材,要么細胞數量較少,要么引起不適感)
選擇用恰當的染液濃度,這樣才能較明顯地顯示出口腔上皮細胞的細胞膜、細胞核和細胞質。
十二、教學后記
這節課的實驗是在學習使用顯微鏡及觀察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結構中,怎樣制作臨時裝片后的教學設計內容,因有了前兩次的實驗經驗,所以這次的實驗課堂教學是比較成功的,但本節實驗也存在不足之處:有少數學生由于取材部位沒有把握好,導致選取到的口腔上皮細胞要么過少,要么是食物殘渣。當然,在時間允許的情況下,還可讓學生多嘗試幾次,組與組之間進行相互討論與觀察,不斷發現問題,探索真理,努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科學創新精神,達到“學以致用”,啟迪學生思維,勤于動手的教學效果。
本文為“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省級重點資助課題階段性成果之一”、“課題名稱:湖南省中小學生實驗能力評價體系構建與應用研究”、“課題批準號:XJK014AJC 002--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