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
[摘 要]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認可. “導學案”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積極適當的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可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新課標;導學案
在新課標教育理念的指導下,“導學案”的教學模式受到了教育界的認可. “導學案”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做積極適當的引導,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可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能力.
一、導學案與自主探究并重
在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導學案往往按照固定的模式設計,一般都是由預習、思考、復習、檢查等部分組成,在實際的教學中,數學教師雖然會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有所改變,但是仍然跳不出這套固有的教學模式,而且,在小學的數學教學中,大多數老師都會將數學的作業布置為幾個習題,讓學生自己去求解,這樣量化過后的作業,學生做起來很有成就感,教師批改起來也是很方便的. 學生在做作業的時候,往往是懷著完成任務的心態做的,很多的學生連基本的數學概念都不理解,只是套用書本中的例題來解題,對于知識的理解十分的不到位,學生們真正關心的是我總共做了多少題,我做對了多少題,至于我為什么做對或者做錯了,很少有學生真正的關心. 學生只是在導學案的指導下按部就班的學習,缺乏獨立思考的習慣與機會,這就使得原本是一場“頭腦風暴”的數學課堂變得死氣沉沉. 因此,在實施導學案的過程中,應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可以在學生預習之后,將學生分成小組積極的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說出正確的解題思路和過程,而不是單純的追求正確的答案. 同時,要鼓勵學生盡可能的一題多解,并從中選出最佳的解題方法. 教師要幫助學生多找一些相關的知識點和題型,不斷地提出問題,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進步. 因此,在導學案的實施過程中應該更多的加入自主探究的因素,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精神.
二、知識傳遞與能力培養并進
新課標在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的同時更加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導學案作為教材最為有力的輔助工具,在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因此,小學數學導學案在實施的過程中要做到知識傳遞與能力的提高并進. 最優秀的導學案就是將無形的能力以有形的知識為載體,指導學生,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數學素養. 導學案在幫助學生理清知識、輔助學習外,更為重要的作用就是幫助學生獲得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更準確的把握和快速的突破學習中的重點和難點,在導學案中,要用“特別注意”、“溫馨提示”、“建議”等等醒目的文字進行提示. 在課堂上,首先,要了解學生課前的預習情況,對于學生遇到的普遍性難題,教師要運用逐步遞進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并進一步的引導學生向縱深的方向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最佳的途徑,鼓勵學生之間積極的進行交流和探討,總結和交流自己學習數學的經驗,還可以開展“一題多解”數學競賽,鼓勵學生盡可能多的想出解同一個問題的有效解法,幫助學生在學會數學知識的基礎上,能夠靈活地加以運用,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的同時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和興趣。
三、注重課堂的有效生成內容
導學案的最終作用就是要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持續不斷的學習興趣,導學案作為一種輔助提高教學效率的工具,不是一成不變的,將導學案用于實際教學時,必須將導學案實際的課堂情景有機整合起來,尤其要注重課堂教學的生成性內容. 小學階段學生的好奇心較強,身心處于快速的發展時期,這就決定了導學案的設計不能夠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根據實際的學生的具體情況有針對性的制定科學合理的導學案. 數學課堂是緊緊圍繞問題、方法、思想這三個因素展開的,數學思想、數學方法的形成和培養是解決一系列數學問題的核心和關鍵,但是,數學問題的解決具有不唯一性,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重視課堂教學中的有效生成內容,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來解決同一個數學問題,鼓勵學生積極尋求最佳的解決辦法,充分的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使得學生們可以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創新固有的思維模式,在導學案的幫助下,真正的有所領悟,讓導學案發揮課外教學的作用,將課堂內容延伸至課外,使得學生的思維得到不斷地訓練,課堂效益得到顯著的提升.
四、 小學數學“學案導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教師對“學案導學”理解不深,存在著一些誤解和偏差,小學數學教師雖然已經在使用此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了,但仍然存在著部分教師對其了解不深、不透以至于出現誤解與偏差。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依然注重自己的講授,教學與“學案導學”教學理念相背離“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與實際相背離。依然有教師在課堂中突出自己的講授,例如,學生在自學和合作探討當中很多能自己搞懂的知識,但是教師還是要一遍遍去重復,長久以來學生在交流當中講的就會少了,自然就會對教師的講解形成依賴從而束縛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五、 小學數學教師使用“學案導學”的對策研究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堅持指導者的身份,加速自己從“教”師到“導”師這樣的一角色轉變過程,做到信任學生獨立探索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在適當的時候給學生以指導,幫助學生消除自主學習中的認知障礙,參與到學生的探究活動中去,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吸收新知識。教師的教學是在不斷的反思中進步的,因此教師要做好課堂反思,只有這樣才能夠找到更合理解決教學問題的途徑,從而持續優化自己的教學水平。
六、結語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成功地有效使用“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僅需要理論研究者不斷進行深入的探索,還要求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經驗、探索有效途徑,以期使此教學模式在運用中得到持續的發展和創新,能夠真正的提高我們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適應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范增民.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研究[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03: 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