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凡 周年興
摘要:旅游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經濟的增長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重大的作用。隨著旅游業的發展,旅游經濟增長速度的迅速提高,其中是否存在“旅游資源詛咒”現象值得深思。文章先對旅游資源詛咒的概念進行分析,探討旅游資源詛咒發展的主要階段和傳導機制,總結了目前旅游資源詛咒的研究方法,了解目前國內旅游資源詛咒的研究進展,分析了旅游資源詛咒對旅游相關方面的啟示。
關鍵詞:資源詛咒;經濟發展;旅游資源
2014年國家出臺了《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的文件,旅游能夠促進經濟的增長,但發展經濟學中“自然資源詛咒”概念的提出,人們對旅游業是否存在“資源詛咒”現象提出質疑。由于旅游業與自然資源產業存在很多的不同,因此很難直接判斷“資源詛咒”現象對旅游業也成立。原因如下:旅游資源是可再生資源,而自然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因此旅游資源的發展有持續性;自然資源部門是資金密集型產業,而旅游資源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它對勞動力有著很廣的需求。本文對國內外有關“旅游資源詛咒”的成果進行了相關的整理,并對中國“旅游資源詛咒”的研究方向進行展望。
一、旅游資源詛咒發展的主要階段
1. 第一個階段(1980~2000年):“資源詛咒”的初探
1988年奧蒂第一次提出“資源詛咒”的概念;1993年奧蒂在研究產礦國的經濟發展問題時使用“資源詛咒”的概念在經濟學文獻中;薩克斯和沃納對資源詛咒進行了相關的實證研究;戴維斯通過研究得出“資源詛咒”不存在的結論;薩克斯等人還衍生出動態的“荷蘭病”的內生長模型和在新古典環境下發展包含自然資源部門的一般動態均衡模型。同時還有很多學者對初級產品部門的就業比例、人均耕地數量、能源儲量等指標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研究,都得出了負相關關系。
2. 第二階段(2000~2009年):“資源詛咒”理論研究的高潮
帕皮拉克斯、格拉夫等人對資源詛咒進行了相關的實證研究,然而一些學者提出不同的觀點,前期戴維斯得出“資源詛咒”不存在的結論,曼扎諾和羅伯托等通過研究也得出“資源詛咒”不存在的結論,如丁和菲爾德、薩拉-伊-馬丁和蘇巴曼安等通過研究得出“資源詛咒”的出現存在著一定的條件性。很多科學家對“資源詛咒”的傳導機制進行了研究:普雷畢斯奇提出了“中心-外圍”論;普雷畢斯奇和辛格提出了貿易條件惡化論;柯尼爾和霍夫勒從政治機制角度提出了資源-沖突論,同時有很多國外學者從制度機制方面解釋“資源詛咒”。2006年徐康寧等人首先對自然資源豐裕度與經濟發展水平進行研究,得出負相關的結論。之后很多國內學者對資源的不同類型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資源詛咒傳導機制對經濟發展的影響進行研究。
3. 第三個階段(2009至今):“旅游資源詛咒”在中國的發展
2009年朱希偉等人正式對旅游資源的詛咒問題進行探討,“旅游資源詛咒”在國內的研究還在起步階段,對空間尺度、研究方法、傳導機制等問題的研究還不是很深入,對中國旅游資源與旅游經濟發展、區域經濟發展還沒有進行很好的區分研究。
二、旅游資源詛咒的傳導機制
旅游活動對經濟的間接影響主要通過荷蘭病效應、擠出效應、價格波動和機構質量(制度質量)四個傳播渠道。
1. 荷蘭病
發現某種資源或者資源價格的突然上漲將導致兩種結果:勞動和資本轉向資源出口部門,出口資源帶來的外匯收入使本幣升值,則制造業部門想要吸引勞動力得花費更大的代價,增大了制造業出口的競爭力,被稱為資源轉移效應;資源出口帶來收入的增加,主要是通過進口國外相對更便宜的制成品來滿足,從而增加對制造業和不可貿易部門的產品需求,被稱為支出效應。這兩種效應的結果最終讓制造業衰落而服務業繁榮,關鍵是制造業承擔著技術創新和組織變革的使命,因此國家就失去了長期發展的動力。
2. 人力資本投入不足
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內生經濟增長理論的一個重要觀點,積累一定的人力資本是工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的重要條件:資源豐裕的國家,生產初級產品是經濟活動的主要部分,但它并不需要很高技能的勞動力,因此沒必要用擴大教育支出來增加人力資本。個人而言,由于就業領域仍然以初級產品部門為主,接受教育以提高人力資本的收益并不高,因而個人也缺乏接受教育的激勵。
3. 制度質量弱化
制度是影響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在新經濟增長理論中認為良好增長績效的實現必須具有完善的法律制度環境、高效的行政體系、自由的市場經濟秩序等制度。表現在兩個方面:尋租利益集團通過各種手段,甚至犧牲公共利益來阻礙競爭者以維護自身的利益。尋租行為使很多資源豐裕的國家與各種腐敗、官僚化、市場殘缺等現象聯系在一起。
4. 資本形成角度
資本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資本形成機制的差異是區域經濟不能均衡發展的動力源。具體表現如下:單一的資源生產結構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地方政府機會主義以及尋租行為,導致流動機制不暢。資源開發過度導致所需生態環境惡化,自然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在資本的形成上遠遠趕不上資源貧瘠的東部地區,產生了嚴重的“資源詛咒”現象。
三、旅游資源詛咒的研究方法
1. 旅游經濟水平總體的空間差異格局
空間格局差異的含義有兩方面:一方面表示地區差異變化程度,通過區域城市差異標準差來表示;另一方面表示各單元在區域內的變化,導致區域的格局變化。反映空間相對差異的重要指標是變異系數,可以消除國內旅游收入絕對值的不同年份對空間差異性的影響。變異系數越大,旅游經濟發展水平在地區的空間差異性越大。變異系數的公式為:
v=
其中,v表示變異系數;Xi表示i地區的國內旅游收入,x為某省各地區國內旅游收入平均值;n為某省地區總數。
反映空間經濟水平的絕對差異,值越大空間經濟發展差異越大。公式為:
S=
S為標準差;Xi為i地區旅游的經濟水平,用旅游總收入在區域總收入的比重衡量;x為有關區域旅游經濟發展均值;N為區域的樣本數。
2. 旅游經濟水平的空間結構差異
旅游經濟區位熵的概念指從結構上表示省域中各地區旅游經濟發展水平在空間上的差異,在衡量區域要素的空間分布作用方面效果顯著。P.Haggett首先提出區位熵概念,多次運用在區位分析中。旅游經濟區位熵反映了各地區相對于全省在旅游經濟發展上的差異性,公式:
Qi=
其中,Qi指每個地區的旅游經濟熵;Si指地區國內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Pi表示整個省的國內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Qi越大,地區旅游的經濟發展反而會越高,如果Qi>1,該地區的旅游經濟比全省的水平高;反之表明該地區旅游的經濟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
3. 旅游資源稟賦與經濟的空間耦合度分析
旅游總收入指數的引入是為了讓旅游總收入同資源稟賦有可比性,運用二維組合矩陣分析了對資源稟賦與旅游經濟發展水平的關系。公式如下:
Ri=×100%
其中,Ri指旅游總收入指數;Xi為i地區旅游總收入;Xmin和Xmax則分別表示江蘇省各地區旅游總收入的最小和最大值。
四、旅游資源詛咒在國內的研究和實踐進展
朱希偉、曾道智(2009)討論了旅游資源、工業集聚和資源詛咒這三者的關系,通過資源收入效應與資源轉移效應的分析來解釋“資源詛咒”現象。王美紅、孫根年、康國棟(2009)討論了景觀資源、名牌景點與財務業績之間存在著空間錯位現象,采用二維組合矩陣進行驗證了旅游資源詛咒現象的存在。韓春鮮(2009)、王玉珍(2010)分別對新疆、山西進行實證研究,探討旅游資源稟賦與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的關系,得出兩省在旅游經濟發展中已存在經濟學中“資源詛咒”現象。左冰(2013)從省域空間尺度并用計量分析法對中國旅游是否存在“資源詛咒”問題進行了檢驗并剖析了其傳導機制,他的進步在于旅游資源不僅是對旅游經濟的影響,而且是對地區整體經濟的影響。方法林(2013)對江蘇省旅游資源稟賦與旅游經濟發展的空間耦合度進行分析,得出江蘇旅游資源稟賦與旅游總收入之間不僅存在空間的同步性也存在著空間的錯位性。黃震方、方葉林(2013)對省域旅游發展的錯位現象與旅游資源相對效率的關系進行了探討,說明省際旅游資源相對效率的不同是導致錯位現象的主要原因。
國內目前對“旅游資源詛咒”的研究是通過幾種概念之間的一種相互關系進行探討,并且用錯位現象來代表旅游資源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的空間尺度比較局限。其實“旅游資源詛咒”一種研究思路是從旅游資源與旅游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主要研究方法是旅游經濟學的一些方法。另一種是旅游資源與區域經濟發展的關系研究,主要研究其傳導機制。
五、旅游資源詛咒對旅游業的啟示
旅游經濟除了在國民經濟中有重要地位外,對促進國民的經濟發展、相關的產業帶動、經濟的結構改善等都有重要的作用。我國旅游業規模已經相當大,并迅速成為國民經濟中發展速度快、產出水平高的一項新興產業,是我國的一個先導產業,從計劃向市場經濟轉變和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目前對旅游資源詛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它的理論解釋和經驗研究上,而對它的傳導機制、政策建議以及分析也比較薄弱,也是以后研究的重點。考慮旅游資源詛咒假說時,一定要考慮資源繁榮的背景,結合到我國旅游業現狀,以及一些傳導機制會導致將來旅游資源詛咒的發生。旅游是資源依賴出口型產業,與傳統的自然資源型產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目前為止并沒有開展相關的兩者對比研究。
參考文獻:
[1]左冰.旅游能打破資源詛咒嗎?——基于中國31省(市、區)的比較研究[J].商業經濟與管理,2013(05).
[2]王思璇.“資源詛咒”國內研究綜述[J].中國集體經濟,2008(06).
[3]趙偉偉,白永秀.資源詛咒傳導機制的研究述評[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0(02).
[4]程志強.資源詛咒假說:一個文獻綜述[J].財經問題研究,2008(03).
[5]N Ding. B C Field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J].Land Economics,2005(04).
[6]P. Collier, A Hoeffler Greed and Grievance in Civil War[J].Oxford Economic Paper,2004(04).
[7]徐康寧,王劍.自然資源豐裕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研究[J].經濟研究,2006(01).
[8]朱希偉,曾道智.旅游資源、工業集聚與資源詛咒[J].世界經濟,2009(05).
[9]王玉珍.旅游資源稟賦與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研究:基于山西的實證分析[J].生態經濟,2010(08).
[10]方法林.江蘇旅游“資源詛咒”現象實證研究[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12(05).
[11]王美紅,孫根年,康國棟.中國旅游LR-NS-FA空間錯位的組合矩陣分析[J].人文地理,2009(04).
[12]韓春鮮.基于旅游資源優勢度差異的新疆旅游經濟發展空間分析[J].經濟地理,2009(04).
[13]方葉林,黃震方,余鳳龍,涂瑋.省際旅游資源相對效率的演化分析[J].地理科學,2013(11).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271150)。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周年興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