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花
【關鍵詞】情感激勵 初中英語 教學水平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6A-0108-02
當前,在縣域職校初中部就讀的學生大多是農村留守學生。這些學生基礎薄弱,學習熱情不高,成績普遍不夠好。尤其是英語,學生明顯缺乏自信,畏難情緒較重,表現為:不愿讀,不敢講,不肯記。學生的這些態度若不改變,學習成績勢必越來越糟。那么,如何幫助學生端正態度、克服困難、樹立信心呢?筆者認為可以運用情感激勵,即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使認知和情感有機協調,讓學生產生愉快、喜愛的情感體驗,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地學習英語。
一、抓好課堂教學的激勵工作
學生基礎差是因為上課時注意力不集中,容易開小差,因此,教師既要善于運用手勢、眼神、表情等對學生表示善意的提醒,以維持寬松和諧的氛圍,又要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創設具有參與性和趣味性的活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能積極地學習英語。
(一)課前激勵。表現為教師欣賞和鼓勵學生,并堅持和學生一起參加課前活動,如唱首英文歌曲,搞個英語小游戲,做兩三分鐘Free Talk,以問答方式復習所學知識等。教師在這些活動當中如果注重運用激勵策略,就能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興奮起來,使課堂氣氛輕松愉悅。
(二)課中激勵。“打鐵還需自身硬”,教師除了要勤于利用錄音機、多媒體等教學手段營造良好的語言教學環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很自然地接觸英語,學習英語,還要飽含熱情,盡可能用純正地道、流暢易懂的英語口語組織教學,盡量用最大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激發起學生學習的欲望和熱情。
1.注重基礎訓練,讓學生有習得感。語言的習得靠運用,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盡可能地展開語言操練活動,需要教師幫助學生打好學習基礎。首先是學好音標。學好音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條件,教師應指導學生認真模仿和朗讀,從而形成正確的語音語調。在操練時,對于大聲讀、發音準的學生,教師要給予熱情的表揚;對于害羞、讀書聲音小、讀得不準的學生,則鼓勵他們大聲練習,做到人人過關。其次是積累單詞。教師要注意讓學生掌握有效記憶單詞的方法,使學生能夠理解并記憶課本中的詞匯。在日常,我們可通過聽寫、游戲、比賽等方式,鼓勵學生學單詞、記單詞、用單詞。如果學生熟悉單詞,熟練套用句型,就敢于進行交流,也能適應教師的全英文教學。再次是掌握句型。人教版初中英語教材的內容幾乎是日常口語,如介紹、問候、購物、問路、請求、建議等,表達特定情景和氣氛下的不同要求和情感,學生只要能掌握這些固定句型和習慣表達法,就能很好地應對各種場合下的語言交流。因此,教師要在學生學習課本句型之后提供盡量多的操練句型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情景模擬、角色扮演等方式運用英語,提高英語表達能力。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2 中Dave把家人介紹給朋友Lin Hai這個對話時,讓同桌互換角色練習對話。通過對話練習,學生不僅掌握了“Thats my family.”“Those are my parents.”“These are my brothers.”這三個句型,還能通過對話領會英語思維和表達習慣。最后是訓練聽力。聽力差是農村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共同弱點。因此,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多聽,如聽錄音對話、聽教師范讀、聽同學說英文等,有意識地訓練聽力。同時,教師也要趁機做好口語操練活動,鼓勵學生聽后表達,以訓練學生聽的“理解力”。如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Unit 1的句型“Whats your name?”“Whats her name?”“Whats his name?”時,筆者故意把“your”“her”“his”等詞讀重一些,以強化并刺激學生聽出這些詞的不同,從而獲得成就感。
2.采用層次化的提問,讓學生享受到成功的歡樂。蘇霍姆林斯基說:“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學習。”英語問答和對話往往以問題為紐帶,因此,教師的設問、提問要有針對性和層次性,如讓優等生回答較難的問題,中等生回答一般的問題,把容易的問題留給“學困生”,讓人人都有表現機會,有成就感。例如,筆者在教學七年級上冊Unit6中的重點句型:Does she/he like toma-toes?Yes,she/he does./No,she/he doesnt.”時,安排了如下有層次的提問:
Chen Hong:Does she like tomatoes?(由優等生或中等生提問)
Dong Hao:Yes,she does.(由“學困生”回答)
Chen Hong:Does he like tomatoes?
Dong Hao:No,he doesnt.
這樣設計有層次的問題,能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有回答問題和答對問題的機會,從而都能獲得學習成就感,進而增強學習自信心。
(三)課尾激勵。知識點要在課堂上消化解決,避免學生在課外再花大量的時間來研究。課尾,則要鼓勵學生提出存在的問題,再由教師幫助他們及時答疑解惑。對于個別膽小怕羞、不敢提問,或因基礎太差、不好意思提問的學生,教師應在課后主動跟他們溝通交流,并對他們多加激勵和鼓勵,促使他們敢于向教師提出問題。同時,對于“學困生”提出的問題,哪怕再簡單,教師也要表揚和鼓勵,肯定他們的思考,促使他們更加努力地去學習。如果學生的學習表現都能得到教師的關注和激勵,那么,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越來越高。
二、抓好課外活動的激勵工作
課內學習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只有在課外盡可能多地提供操練英語的機會,如英語對話、英語朗誦、學英語歌曲、看英語電影、上網學英語等,才能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中學習和運用好英語。對此,教師可以積極引導和鼓勵學生在課后進行讀英語、說英語、聽英語、記英語等活動。需要注意的是,對于學生初次參加這類活動,要盡量設計一些簡單、易操作的內容,使學生樂于參加。學習了七年級上冊Unit 2“Is this your pencil?”一課后,筆者設計了一個游戲活動讓學生在課后復習有關文具詞匯:讓學生在課后開展聽摸游戲,即把全班分成四個小組,讓各組成員在10秒鐘內拿出教師說的東西。答對一次就給該組一面小紅旗,最后紅旗多的小組獲勝。教師快說ruler,pen,eraser,pencil等,學生剛爭先恐后地拿出尺子、鋼筆、橡皮擦、鉛筆等。在做游戲過程中,對于表現好的學生,教師及時對他們豎起大拇指,讓他們充分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肯定;對于表現欠佳的學生,教師要特別關注,并時刻保持微笑為他們加油助威,讓他們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和鼓勵。
三、抓好“學困生”的輔導激勵工作
在英語教學當中,“學困生”是普遍存在的群體。“學困生”的數量影響了整體教學的質量,因此,教師務必要特別關注這一群體。我們都知道,若想讓“學困生”跟上教學進度,他們必定會碰到很多困難。對此,教師應常常反思自己是否明白“學困生”需要什么,如何教會他們,而不能總埋怨他們的學習能力差、學習水平低、表現不好等。為了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成績,筆者采取分組學習的辦法,讓組內成員互幫互助、教師從旁適當地輔導和激勵。如把全班同學分成人數、成績大致相同的幾個學習小組,任命性格開朗、學習認真、成績較好的做組長,負責帶領小組成員學習英語,讓學習好的輔助學習困難的。對表現好、進步快的小組,給予表揚和獎勵,以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為了讓“領頭羊”能在小組中發揮更大的作用,筆者還定期召開輔導會,一起總結前一段的學習情況,明確后一期的學習任務,鼓勵他們勤于交流,好為人師。對各組的“學困生”,筆者適當安排時間進行個別輔導,并且盡可能做到面批“學困生”的作業,對做錯的給予講解,對做好的給予大力的表揚。如果不能做到面批,也要在作業中寫上評語,以無聲的方式激勵“學困生”。通過分組學習、個別輔導和激勵,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共同進步,從而提高了英語教學的總體質量。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