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麗
摘 要:農村小學生的生命意識相對較弱,在語文教學中對他們進行生命教育和生命意識的滲透,是非常迫切而有必要的。
關鍵詞:閱讀;寫作;探究;小結;生命;滲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3-073-01
生命教育的目的是幫助小學生培養生命意識,提升生命質量,為小學生擁有幸福和美好的人生奠基。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有責任,更有義務充分挖掘小學語文課本中的生命教育因素,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那么,如何滲透生命教育呢?
一、在閱讀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語文教學應當與生命教育有效融合起來,引導學生體驗生命,培養學生生命意識,實現語文教學的“生命化”。
閱讀教學需要對話,這是文本生成的過程,也是生命體驗的過程。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理解文本“就是當我們去解釋文本時,建立起的一種類似對話的關系”。沒有對文本的對話,就沒有深入的理解。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激揚自我,表達自我,在對話中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教師應抓住學生對自然的好奇,引導他們在無數或習以為常、或難得一見的生命動態中感受各種生命奇跡;抓住每一事件,讓學生嘗到生命的酸甜苦辣,切實體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教師要以尊重學生的生命為前提,尊重他們的情緒、意愿和來自生活的各種體驗,讓學生真正成為生活的主人,真誠袒露心跡、熱誠擁抱人生。
要更好的實現“生命”教育的滲透,教師就應該深挖文本,對教材中的生命資源進行巧妙利用。就拿李白的《獨坐敬亭山》來說,如果只停留在理解古詩的字面意義上,那么蘊涵在李白身上的那種飽嘗了人間辛酸的滋味,在失意痛苦之時,李白不放棄自我,在山水間尋求人生快意的豪情就難以為學生體會和感悟,也就會錯失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機會。筆者認為,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對“孤、“獨”等關鍵字眼的理解體味詩中李白的那份孤獨,聯系李白在不同時期的作品,讓學生體會到每個人生活中都會遇到不同程度的挫折,都該有迎難而上的勇氣;同時也借李白消解不得志的消極情緒來告訴學生,我們面對沉重打擊時,可以讓自然的景致幫助自己重新獲得“戰斗”的勇氣,回復平和的生活心態。以此來完成一次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的融合,通過學習古人的精神,幫助學生從小培養珍愛生命,堅忍不拔的精神。
二、在寫作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
“作文訓練,說到底是生命與生命之間的表達和溝通的訓練”(余秋雨語)。很大程度上,寫作源于人們對生活的感悟。
“一只小蟲子被一根小棍子攔住了去路,艱難攀越著,反復失敗著……我靜靜看著小蟲子不停的掙扎著,看到它對生命的執著,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中……我只不過被一道數學題暫時難住了,難道就裹足不前嗎?小蟲子終于翻過了樹枝,繼續前行。我為他它的勝利感到高興,我也相信自己有能力和勇氣打倒我學習中的攔路虎。小蟲,我們一起加油吧!
……
小蟲子的路是那樣的崎嶇,它嬌小的身影在自然面前是那么渺小,我漸漸看不到它的身影,我卻能感受到它的力量,感受到它無窮的能量。
……
一位同學在作文中寫到:一個小男孩上山割草,不幸被毒蛇將左手食指咬傷,疼痛難忍,眼看指頭紅腫了,如果不及時采取措施,就會有生命危險。身邊求助無人,自己又不知道什么草藥可治。他不想死!于是他盯著自己右手中的鐮刀,閉著雙眼,狠下心,咬緊牙,使勁將被蛇咬傷的指頭剁下……他終于活下來了。這個故事啟迪我們:生命是寶貴的,只要我們珍惜自己的生命,就會不顧一切地保護她。可見,作文教學對生命教育的滲透效果是顯而易見的。
三、在自主探究中滲透生命教育
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探究,主要體現在教學的中間環節。在教學中,對詞語、句子的理解,重點語段的分析,往往都可以滲入生命教育的話題。如在設計小組討論分析《小英雄雨來》一文時,兩次出現“我是中國人,我們愛自己的祖國”,教師通過適時引導,啟發學生把小雨來對生命的意義和價值追求,給學生予于教育,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小雨來之所以能成為學生們心中的英雄,就是源于他意志、信念、力量和經受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這樣的課堂教學不但深化了主題,而且起到了對學生人格培養的作用。同時,也有效地實現了情感目標的完成。
四、在課后小結中滲透生命教育
一節完整的語文課,應該有課后小結。課后小結是對一節課所要解決的知識點以及重難點進行的有機整合。文章的主題所涉及的某種品質和精神風貌就是文中主人公的價值體現。教師可抓住學生凝神回味的機會,對他們進行情感目標的教育,震撼學生的心靈。比如在教《花的勇氣》一文時,當把文章的脈絡梳理完后,板書顯示:“花的勇氣→失望→吃驚→遺憾→驚奇→怦然一震。”由此總結文章的中心句:“我的心頭怦然一震”,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是勇氣。學生從小花在冷風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的氣魄,得到了人生的感悟。花如此,難道人不應該這樣嗎?其中的哲理應運而生:生命中最重要的是勇敢地面對一切風風雨雨,無論多么弱小,無論遇到什么挫折,只要有勇氣,就會有希望。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引導學生對生命的思索、尊重與敬畏生命,幫助學生尋找生命價值實現的途徑,這是一個值得大家共同探究的課題。以上是我從語文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和學生的自主探究及課后小結幾方面,談了對生命教育與語文教學如何融合的一點看法。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如果能重視生命意識的滲透,那無數孩子的靈魂將被喚醒,生命意識將得以增強,學生將會懂得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互相愛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