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軍
摘 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探索新知,發展能力的一種積極的內在動力。學生一旦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就會推動他們積極地、主動地、奮發向上地學習,廣泛涉獵與數學相關的知識,并且對其今后一生的發展都是大有裨益的。反之,如果學生沒有數學學習興趣,那么對他們來說,數學學習就是枯燥難熬的一件苦差事。本文對如何培養和和激發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而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影響學習過程的重要變量。那么,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有效激發并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呢?
一、注重情感效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親其師,信其道”,構建良好的,真摯的師生情感,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轉變傳統“師道尊嚴”的教學理念,無論是 教學中,還是生活上,都應給予學生全部的愛和熱情。尊重、了解、關心、信任學生,在師生之間努力構建情感橋梁,建立起親密、和諧、平等的情感關系。學生敬愛數學老師,就會激發起想要學好數學的內在愿望和需求,從而驅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數學學習,并能長時間保持。
二、注重導入技巧,引發學生學習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個成功的導入,不僅能在第一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而且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好的導入,就像在平靜的湖面上投下一粒石子,泛起層層漣漪一樣,能夠在學生的腦海中激起思維浪花,使其產生求知欲。反之,如果導入不成功,就會讓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授課之前,教師一定要精心設計導入,力求導入新穎奇特、妙趣橫生,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此外,在授課時,教師首先要將微笑帶進教室,讓微笑感染學生,營造愉快、充滿樂趣,自由、充滿激情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奠定輕松、積極的心理基礎。
三、根據學生特點,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對數學知識感興趣,就必須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并組織教學活動。
一方面,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小學階段的學生每個人都是“好奇寶寶”,他們對于新鮮的、未知的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思考,并在課前設計加入一些引發學生好奇心的因素和內容。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活躍課堂氣氛。
另一方面,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小學生的好勝心在他們的成長和發展中是一把雙刃劍。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有效、合理地利用,不僅能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而且能幫助學生形成長久的學習動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握時機,利用學生的好勝心理,適當地鼓勵、點撥并引導學生獲取成功,體會成功的喜悅,并為下一次成功而更加努力。
四、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設教學情境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能否利用好這個環節,直接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學生熟悉的、樂于接受并參與的情境,能夠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學習狀態和課堂教學中,使得教學活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創設教學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發現、探究并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運用靈活的方法,提高學習興趣
1.編歌訣。數學由于有著高度的抽象性,所以容易給人以枯燥的感覺,由此導致很多學生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筆者在教學中為了克服此類問題,適時編擬一些歌訣或者順口溜。這樣既能有效地幫助學生記憶數學知識,又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講故事。小學生都喜歡聽故事,以故事導入新課,根據故事情節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樣,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積極探究,進而實現教學目的。
3.設游戲。“玩”是兒童的天性,特別是小學生,“玩”是他們天真無邪童心的真正表現,因此,游戲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形式。在教學中,筆者利用以上的特點,精心創設一些游戲情境,寓教于樂,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樂。實踐證明,在輕松愉快的游戲之中,在彼此的思維碰撞和情感交流中,學生不僅興趣盎然地獲取了數學知識,還體會到了數學的趣味性,進而愛上了數學。
4.用學具。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兒童的思維是從動作開始的,切斷動作與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可見,兒童的創造就在手指尖上。這就要求教師多組織學生動手操作,以啟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操作中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六、聯系生活實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它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發生在我們身邊的數學事例不勝枚舉,如果我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能夠巧妙利用這些貼近學生生活,學生熟悉,感到親切的生活事例,將會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內在需要和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聯系生活實際,將課本上的知識與現實生活問題聯系在一起,用生動、直觀的形式展現數學知識,不僅能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從而能夠用數學的眼光看待生活并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七、利用激勵措施鞏固學習興趣
小學階段的孩子特別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教師和家長對他們的鼓勵都可以讓孩子們產生滿足感,因此,作為小學教師,要經常使用肯定和鼓勵的語言來贊揚學生,給學生予以學習數學的自信心,讓他們充分的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可以學好數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給學生肯定和鼓勵,即便學生回答或者思考的方向是錯誤的,教師也不能批評學生,更不能貶低學生,要多用鼓勵的語言來肯定學生的思考和努力,微笑著告訴學生,一時的錯誤是沒有關系的,只要自己努力、主動的來思考、學習、探究,就可以充分施展出自己的聰明才智,提升數學學習的成績。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對數學學科有了濃厚的興趣,小學生才會積極主動學習,并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必須重視“興趣”對學生的作用,深入研究興趣教學法,積極引導啟發學生學習數學,提高其對數學學習的熱情,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數學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于桂華.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興趣的培養[J].中國教師教育,2013.4.
[2]高松芳.例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科普童話·新課堂(上),2015,(01):60-60.
[3]周曹兵.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0,(91):285-286.
[4]楊菊.讓孩子們愛上數學——淺談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和培養[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2,(24):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