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紅麗
摘 要:中職和高職是職業教育體系中兩個不同層次的教育,加強中職教育和高職教育的銜接,構建中高職一體化辦學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對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本文分析了當前我國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原因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中高職銜接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中高職;人才培養模式;銜接
一、中高職會計銜接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沒有兼顧不同的生源進行因材施教
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比較復雜,既包括中等職業院校的畢業生,又包括普通高中畢業生,增加了中高職人才培養銜接的復雜性。大部分高職院校都沒有兼顧不同生源的素質差異,將中職畢業生和普高畢業生混合編班。中職畢業生升入高職院校后,在文化基礎課的學習上有些難以適應,對高職專業理論課的深入學習和今后學歷的進一步提升帶來一定的困難,中職畢業的學生群體很難跟上《高職英語》、《經濟學》等課程,無法適應高職高層次的教學要求。
2.中高職課程內容重復嚴重
因為大部分高職院校制定的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都是按照普通高中畢業生設計的,而中職的教材在內容上大多采用高教的專業課教材,只是難度上有所降低,因此在目前中、高職溝通不充分的情況下,中高職教學內容相互涵蓋,使得中職畢業生在高職的學習過程中不得不重新學習一遍之前已經學過的課程。比如,會計專業學生在高職會學習《基礎會計》、《財經法規與職業道德》、《財會實訓》等已經在中職學習過的課程,導致學生上課缺乏熱情。
3.高職在組織職業資格考證效果方面沒有明顯高于中職
在某種程度上說,中職在組織學生考取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的力度比高職還強,這使得中職畢業生升入高職院校后,反而有自我放松的感覺。比如說,中高職會計專業對“雙證書”要求基本一致,都要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高職只是鼓勵獲取“助理會計師”資格,并沒有做硬性要求,也沒有大力組織培訓考證,學生考證通過率不高。
二、影響中高職會計銜接的原因分析
1.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區分度不明顯
中職和高職屬于職業教育體系的兩個不同層次, 都是堅持以“服務為宗旨、就業為導向”為辦學方針,在辦學模式上和教學模式上具有非常高的相似性。根據教育部教職成[2009]2 號文件,中職教育是培養具有綜合職業能力,在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根據教育部教高[2006]16 號文件,高職教育是培養第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專門人才。可見,二者的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上具有相似性,缺乏清晰的差異定位,都是將學生掌握某項職業技能作為重點,中等和高等職業教育層次性不清晰、人才培養目標定位模糊,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中高職在教學內容等方面出現重復現象,造成資源的浪費。
2.缺少統一的中高職專業課程標準
由于缺少統一的專業課程標準,中高職教材沒有統一的編寫框架。當前我國中職教材都是由國家相關部門統籌規劃和頂層設計,管理比較規范。然而高職教材出版管理較為松散,絕大多數是由本院校組織老師編寫出版,造成高職高專教材出版市場混亂,同一種教材有多種版本,教材內容重復。例如“會計基礎”是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據2012-2015 年全國高職高專教材使用情況抽樣調查,128 所高職高專就使用了58 家不同出版社出版的《基礎會計》教材。
三、促進中高職會計銜接的對策
1.加強中職院校與高職院校之間的交流合作
中高職銜接問題是中職與高職共同的課題,無論是中職還是高職都應該“知己知彼”。中職學校要密切關注高職學校教學改革動向,更好地為高職打好基礎。高職教育要以中職為基礎,深刻了解和把握中職的培養目標及其實現途徑,使高職教育在中職教育的基礎上,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真正達到完善職教體系,提高辦學質量和效益。
2.區分不同生源,進行人才培養方案設計
高職院校應兼顧各類生源的素質差異,設計不同的人才培養方案。針對中職生源,應遵循“中職為基礎,高職為主導”的原則,讓學生做好人生的職業規劃。比如有部分學生在中職時已經拿到了會計從業資格證,到了高職時就失去了奮斗的方向。所以高職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一定要在中職學校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職業發展進行合理規劃。
3.根據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課程內容整合
逐步建立以核心課程為引導,構建模塊組合式、疊加互補式和開放式課程體系。
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一般應包含職業服務方向(就業崗位)和社會職業角色(職業資格)兩個內容,應清楚地表達三層含義:面向的行業企業、工作的崗位及崗位群、培養的核心能力。為此,高職階段的教學應完成兩個任務,一是將學生培養成基本能適應社會的職業人,二是將學生培養成符合上崗條件、具備職業技能的職業人。因此,在構建高職課程體系時應從職業能力出發,融入職業崗位所需的能力、知識,構建專業基礎能力、職業核心能力等模塊。
4.推行學分制,靈活中高職銜接模式下的課程銜接
通過學分制構建中高職課程銜接的管理平臺,統一學科的評分標準、不同學歷層次的評分標準,使學分成為各類中高職院校相互認可的“護照”,成為中職學生進入高職院校的通道。
在學分控制方面,普通高中生源的專業課程(包括技能訓練項目)的學分比重大于中職學生,而文化課程的學分比重應該少于中職學生。在學分制管理方面,對于文化基礎和專業基礎不理想的學生要延長學程,如其文化基礎達到標準,專業知識又很扎實,其學程可以相對短一些。同時,學分制還可以兼顧不同素質生源學生的培養,使不同背景學生可以按學分制的規定選修相關課程,提高中高職會計銜接的效率。
參考文獻:
[1]鮑偉,韓彥芳,歐陽志紅.中高職教育銜接中課程銜接的研究[J],職教論壇,2012(2).
[2]張東放.中高職教育銜接課程體系構建研討[J].廣東教育,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