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瓊

【摘 要】本文以湖北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中高職人才培養一體化試點工作為例,從一體化課程體系的建設目的、過程、實施等內容提出自己的想法,強調一體化課程體系架構,依據“崗位、任務、能力”三個維度開展重在銜接的“整體設計、分段實施、遞進培養”的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研究。
【關鍵詞】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體系;銜接;職業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194-01
一、中高職音樂表演專業課程體系銜接現狀分析
通過對中高職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分析,發現中職與高職的畢業生規格與市場需求及辦學體制的差異,中高職課程存在重合、分離的情況,缺乏課程體系內在銜接,導致中職學生進入高職階段后,出現了各種問題。
(一)中職重專業,輕公共素養,高職專業發展起步難,公共素養增加難。中職以就業及升學并重,其辦學體制決定了學生在校學習過程中注重專業課,忽視了公共素養的培養,往往學生專業成績不錯,但綜合能力較差。而高職則由于受到學制短、生源基礎差以及教學投入有限等問題的制約,導致學生專業差強人意,培養不出較為突出的人才。
(二)課程設置及開課內容重合。目前,音樂表演專業中高職課程設置及開課內容有70%的重合率,由于沒有統一的課程標準及要求,各院校依據專業開設經驗及自身發展需要進行課程設置及課時量的安排,導致中職專業課與公共素養課課時量比例嚴重失調,而高職專業課課時量不足。例如,中職生已經過三年基礎樂理及視唱練耳知識技能的學習,而進入高職階段后,又重新學習一遍基礎樂理和視唱練耳兩門課,這不僅是學生知識的重復,也是教學資源的浪費,于學生知識結構的銜接也毫無益處。
(三)專業能力的差別性教學。中高職教育對象及培養目標不盡相同,因此在專業能力培養方面、課程內容安排上以及學生專業能力掌握的情況上都參差不齊。這導致在專業技能訓練課程中會有反能力遞進規律的教學情況發生,使教學層次及教學質量出現問題。
(四)公共素養銜接斷層。中職學校重視專業技能訓練,忽視了職業素養及社會能力培養,大部分課程主要集中于專業技能課,公共素養課程及文化知識課程則涉及不多。而高職學校重視整體發展,但苦于生源質量差、學制短等因素制約,雖然學生整體情況較好,但是專業能力并不突出。因此在公共素養方面中高職存在嚴重斷層。
二、中高職一體化課程銜接之構建及實施
一體化課程是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結合成一體的課程,而中高職一體化課程改革是將中高職課程體系進行銜接,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為目標。
(一)明確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目標,確定“內涵銜接、能力遞進”的課程目標,將中高職人才培養目標分別定位,強調銜接與過渡關系。
(二)綜合職業能力即專業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三者為整體,應均衡發展。中高職一體化課程改革即以三者的課程體系進行整合,三種能力遞進提高。
(三)將典型工作任務轉化成一體化課程,避免學生技能單一,將學習過程拉長,使知識體系更完善。
(四)改革中高職課程內容,建立模塊化知識技能結構,制定以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典型工作任務,以模塊化形式形成課程內容,并將中高職培養目標融入課程設置中,強調中高職課程內容的銜接、能力的遞進,進而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
(五)改革中高職課程教學模式,以能力培養轉化為能力實踐,由教學轉化為自主學習,完成教學模式銜接與過渡。
(六)針對中高職課程銜接,設立一批相關教材,重視專業技能知識的遞進培養,重視公共素養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顧臻臻,汪幼辛,何向彤.中高職一體化中教學過程的有效銜接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2,32(33).
[2]吳建平,顧志剛.面向區域經濟發展,實現中高職教育課程銜接——以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3+2”培養模式為例[J].2014,1(30):1.
作者簡介:
孫 瓊(1980-),女,湖北武漢人,本科,湖北藝術職業學院音樂系,講師,研究方向:鋼琴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為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立項課題,課題編號為2014B545,課題名稱為3+2中高職一體化“教學共建模式”研究與實踐——以湖北藝術職業學院音樂專業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