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玲 陳建 于學軍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多樣化新型網絡媒介不斷涌現。微博作為一種成熟的網絡文化載體,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影響。本文深入分析微博對于學生思想影響的利與弊,以有利因素為依據,提出了以微博文化為載體在高校開展思政工作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微博文化 思政教育 網絡媒介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微博這個成熟的網絡文化已經成為大學生抒發情感、記錄生活點滴、關注時事熱點、結識朋友的重要平臺,成為學生們表達情感和觀點的舞臺。微博經過幾年時間,已經實現了互聯網時代人與網絡間的無障礙表達,但微博在運用上卻是一把雙刃劍。高校思政工作面對的是學生群體,必須與時代接軌順應學生們的潮流,在新的媒體視域下重新認識和理解傳統與新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充分發揮微博在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所起到的心理疏導和輿論引導作用,更好的利用微博平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1 微博概述與特點
所謂微博,即微型博客的簡稱,2006年在美國出現。是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獲取和傳播的平臺,是博客的一種變體。用戶通過WEB、WAP及各種客戶端,可以進行個人社區的組建,并通過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實現信息分享 [1]。正因為微博短小方便,才能取得比博客更大的成功,贏得億萬人的青睞,主要由于以下特點:
第一、微博文化可接受范圍廣。微博討論的內容無明確限定,可以隨個人喜好或心情編輯。文字比較隨性,無需特意雕琢。因此微博不受文化層次限制,而被廣為應用。無論是否滿腹經綸,還是腹內草莽,均能夠在微博平臺中暢所欲言,抒發情感,表達觀點。
第二、傳播信息渠道多樣性。通過手機或者電腦,簡單快捷的注冊,便可登錄微博進行信息發布。同時,微博接收也不再受時間、地點、空間等因素的限制,任何人均可通過多種途徑接收多媒體信息。特別是銅過手機客戶端,只要一點便可以暢享微博。
第三、互動內容豐富多樣。微博上發表的內容豐富多樣,人生感悟、社會新聞、生活百科等均可發表。而且發表的內容不再局限于文字表述, 還可以通過音頻、圖片等形式記錄生活點滴。因此微博深受青年大學生的追崇,可以滿足青年人追求個性、追求潮流和抒發情感的需求。
2 微博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積極影響
微博成為新的交流平臺后,由于其特有的優勢,其使用群體越來越廣。微博促進了大學生思想的改變,對大學生思政教育有積極影響。
第一、微博可以作為大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平臺。當代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學生在學業期間會面臨學業、情感、就業等問題。學生們通過微博關注又多了一個情感得以釋放的窗口。對于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可以不經實名認證發表自己的觀點,不會有過多的顧慮。大家可以更加自如的抒發情感,表達觀點互相間是平等的關系。通過微博平臺,好的、積極的觀點可以迅速傳播,各種領域的問題大家也可以互相交流,擴大了自己的知識層面和認知面[2]??傊⒉┛梢允勾蠹以诰W絡平臺上自由交流,不會受現實生活的困擾,而且安全合法。
第二、微博的即時通訊,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在高校,學生對老師是十分敬畏的,師生之間總有一層難以逾越的鴻溝。微博具有開放性、積極性、雙向互動等特點,師生間可以突破傳統的思想教育瓶頸和局限,建立和諧的溝通交流方式。通過微博,學生可以傾吐心聲,各抒己見;而教師可以傾聽學生的內心世界,能夠更加了解、理解學生的想法。對學生們積極的觀點、情感加以肯定,對于偏激、消極的想法能夠及時發覺并加以開導。通過微博平臺這種更加潮流化的交流方式,師生之間對話空間會更加自由和諧,之間的隔閡會逐步縮小。
第三、借助微博,實現潛移默化的思想導向作用。高校思想教育者可以借助微博,采用更加直觀、新穎的手法傳播思想教育內容。通過更加幽默詼諧、輕松愉悅的氛圍與學生們進行溝通,交談。在這種新的方式下,學生們更容易打開心扉,暢所欲言,也更容易接受老師們的中肯觀點。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四、思想教育內容更加豐富。運用微博平臺,教師可以獲取更多的思政教育資源,而不僅僅局限于課本枯燥的內容。教師將積極、正向的內容轉化成思政教育素材搬到課堂上,繼而使思想教育工作得到有效的提高。此外通過微博平臺,教師們也可將優質的教育資源轉載,潛移默化的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從而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時效性。
3 微博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的負面影響
雖然微博文化的積極面值的肯定,但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多少也會帶來負面影響,進而影響高校思政工作的順利開展。這些負面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微博網站惡意鏈接、低俗內容可能毒害學生的思想,動搖價值觀。微博依網絡為載體,由于目前網絡信息監管體系尚未完善,微博信息難免魚龍混雜,不可避免的一些惡意網站會在微博平臺上設置鏈接,宣傳黃賭毒文化,不良信息無法得到徹底限制。這使大學生在使用微博的過程中,增加了被三毒信息毒害的可能性。此外大學生正處于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時期,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不強,極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極可能動搖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影響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認同感,從而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困難。
第二、微博文化傳播迅速,不良信息的傳播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由于微博的便利性、迅速性和互動性,一旦信息發出后在短時間內會迅速傳播。目前微博平臺沒有較好的法律約束和屏蔽措施,因此一旦一些反動言論被不法分子傳播后,很難得到控制[3]。大學生的世界觀尚未成熟,一旦涉身其中,將承擔法律責任,后果不堪設想。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做好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降低微博信息傳播給學生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三、通過微博平臺發布思政教育主題內容易被忽視。目前,大部分高校已建立自己的微博,但主要發布的內容僅僅停留在學校相關信息。主要包括高校的政策、新聞以及活動通知,能夠涉及到思政主題教育的內容極少,而且大部分表述形式刻板,無法激發學生關注熱情,更難實現學生與學校間的互動和交流。未能充分發揮微博平臺對學生思政教育的目的。
4 有效發揮微博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對策
微博是一把雙刃劍,如何趨利避害,充分發揮微博的獨特優勢,加強高校思政工作的時效性,已經是亟待研究探討的課題。只有充分了解微博的思政教育功能,積極摸索出高校微博思政教育宣傳策略,打造真正意義上的“微時代”校園文化。
第一、優化微博信息,凈化微博環境。我們對微博文化的擔心主要源于微博文化中的負面因素。因此高校需建立健全網絡管理制度,加強對微博內容的監管,加強網絡輿情監控,使網絡運行更加科學規范。及時過濾不良信息,極大限度的保證高校微博信息的純粹性,盡可能防止不良信息、反動言論肆意蔓延。同時要將微博運營網絡管理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從思想上提高學生的責任觀念、自律觀念以及愛國主義信念,不輕信、不散播。不斷提高使用者的思想道德修養,提升對不良信息的辨別能力。構筑一道抵御不良信息沖擊的“防御墻”。
第二、結合實際,豐富微博思政教育話題。高校可以憑借微博信息發送簡明快捷,傳播快等特點,借助官方微博將思政教育話題以及與學生切身利益的事情以積極向上、幽默詼諧等多種新穎方式進行表達傳播。讓學生真正感受到高校微博的重要性,并樂意參與到微博話題討論中。學校應用心傾聽學生的心聲,這樣能夠在第一時間用積極向上的思想引導學生,樹立學生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又可以進一步拓展大學生思政教育深度,讓思政教育慢慢滲透到學生的心田[4]。
第三、建立學校與學生之間微博體系。高校管理部門應充分認識微博文化在學校思政教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學生思政教育管理部門應與學生搭建一個平臺,及時獲取學生的日常生活動態,了解學生們的所思所想,擴大思政教育在高校的普及效應。高校微博平臺可以邀請學生會、優秀學生干部、學生代表編輯正面思政教育內容,讓學校思政教育更貼近學生,拉近距離。
5 結語
在微博興起的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人員應改變傳統思政教育理念,需要跟進時代潮流,借助微博這個載體,與學生間建立溝通橋梁。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提高自身業務素質,不斷與時俱進,充分利用微博平臺,將新思想、新觀點傳達給學生們,真正做到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的原則。
【參考文獻】
[1]申濤.微博、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創新運用[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13(3):163.
[2]尹曉敏.微博興起背景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應對[J].思想教育研究,2011(2):59.
[3]陳雪.在微博平臺下淺談大學生思政工作[J].武夷學院學報,2015,34(8):79-80.
[4]吳謝玲.微博文化及其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影響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3,30(37):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