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維峰
【摘 ? ?要】作業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作業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活動,因此,教師不能忽視作業環節,要重新審視自身在作業環節的表現,以便更好的完成教學活動。本文就高中地理作業做簡要論述,希望對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地理 ?作業 ?問題 ?建議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85
作業是鞏固知識的重要途徑,能夠督促學生課下的學習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好的學習,但是作業常常成為學生的負擔,讓學生產生許多學習壓力,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從當前學生的反應來看,學生對作業的態度一直不積極,經常出現完不成作業的情況。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我們也發現學生對作業存在抵觸心理,高中生面臨著較大的高考壓力,同時,所學習的課程門類比較多,面臨的學習任務也相對較重,很容易影響學生的正常健康發展。針
對這種現象,筆者認為,作為高中地理教師就要創新地理作業形式、作業內容等等,讓學生能夠樂于做作業,同時能夠從作業中增長知識、培養能力。要想實現作業的創新,教師就要明確當前作業存在的問題,才能更有效的進行改革,本文就高中地理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作簡要論述,同時提出幾點創新的建議。
一、高中地理作業現狀以及問題
從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高中地理作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需要教師不斷改進,以更好的幫助和引導學生的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當前的作業形式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沉重的負擔,導致學生以應付的心理對待作業,因此,作業并沒有實現其真正的價值,讓學生浪費了時間,增加學生的壓力。從當前的高中地理作業情況來看,還存在著以下幾點問題。
(一)作業形式單一,作業量大
從作業形式來看,高中地理的作業形式單一,主要是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根據上課所學內容讓學生在課下鞏固知識;作業量大,教師為了能夠讓學生盡快學好知識,追趕教學進度,上課時間有限,教師就只能使用學生的課下時間。通過調查顯示,學生的地理作業大部分在半小時以上,有時還經常超過一個小時,有很多學生完不成作業就是因為作業量實在太大,學生沒法完成,更多情況是學生因為完不成作業怕老師責罰只能隨便寫一寫、劃一劃,導致作業根本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質量,最后還使學生精疲力竭。
作業類型單一,也是作業的突出現象,不僅僅是地理作業,其他學科的作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作業主要以書面形式為主,也很少進行口頭或者實踐性的作業,這與高年級的學習任務有關系,但同時也與教師的教學觀念有很大的聯系。大部分教師認為書面以外的作業形式學生不會去做,不能起到應有的作業效果,因此,很少有教師會去布置一些較為自由、學生自主發揮空間較大的作業,而往往以書面作業形式為主,讓學生通過練習冊或者試卷的形式進行書面上的學習。
(二)作業目的單純,以鞏固知識為主
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作業目的單純,主要是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為主,這當然是作業的目的之一,也是學生應該做的事情,但是只是單純的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求,現在的教育要求教師能夠創新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長學生的能力,因此,僅僅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為目的的作業形式不能滿足當前的教學需要,需要教師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和創新。
(三)作業完成方式單一,缺乏合作交流
從作業的完成方式來看,大部分的作業需要學生在課下獨立完成,學生在課下與同學和老師缺乏足夠的交流和合作,使得學生在課下經常會遇到很多困難,并且不能及時解決,這會讓學生的積極性大大受挫,甚至會產生自暴自棄的現象,影響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同時也助長了抄襲作業的現象。
(四)作業評價和批改手段單一,缺乏創新
課后作業評價和批改的手段主要是依靠教師來完成,學生參與較少,教師通過批改作業對學生課后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和批改,評價的主要依據是分數,這樣的評價和批改形式不利于幫助學生進一步的學習,學生很難發現問題出在哪里,分數的高低差距也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高中地理作業創新建議
根據當前高中地理作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作業應該更加具有創新性,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這樣才能真正實現教育為了孩子的目的,才能讓學生真正喜歡上作業,這種狀態才是學生應該具備的。
(一)創新作業形式和類型,增強學生的作業積極性
教師應該創新教學觀念,改革作業的類型和形式,不能單純以書面作業形式讓學生在課下鞏固知識,應該盡量給學生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讓學生在課下能夠主動地想去做地理作業。教師可以根據實際的學習內容增加實踐環節,讓學生在課下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居住環境創建屬于自己的實踐活動,這樣的作業形式既能讓學生在活動中放松,還能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勤于思考,更重要的是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增加作業目的,增強學生能力的培養
教師布置作業的目的過于單純,因為受高考壓力的影響,學生和教師都處于緊張狀態,所以,在作業環節,教師首先想到的是讓學生打好基礎知識,這樣保證學生在考試過程中的成績。但是這種單一的目的很容易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知識的鞏固教師完全可以在課堂教學中完成,在課下作業時間教師要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學生進行課外知識的拓展和訓練,改革作業形式,讓學生盡可能的武裝自己,變的更加強大,這樣才能在高考中走得更穩。
(三)改革作業完成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
在作業完成的過程中,孤立作戰也會影響學生的積極性和效率,教師在課下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實際能力,可以利用當前先進的教學資源,為學生建立相互合作和交流的平臺,讓學生在課下時間也能相互交流,讓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能夠盡快得到解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學的更加起勁。
(四)改革評價和批改形式,提高學生的作用
在作業評價環節,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作用,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相互交流,通過互評的方式學生更容易發現自己出現的問題在哪里,在互評的過程中,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能夠相互解決思想上的一些誤區,比起教師單純的批改和評價有效的多。
總之,在新的教學形式下,教師要創新作業形式,為學生提供更好的教學平臺,真正發揮作業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創新作業形式和目的,讓學生能夠更好的投入到作業中,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