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峻林
【摘 ? ?要】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在專業知識和間接經驗的傳授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教學工作的好壞也直接關系到學生知識掌握的扎實度。因此,本文中我將主要站在教師教學的角度,以高中地理這門學科為例,對高中地理的教學工作進行具體的探究。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工作 ?知識傳輸 ?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86
古語有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弊怨乓詠恚瑸榱藢崿F人類文明和歷史的傳承,隨著社會形勢的不斷進步而出現不同的教育形式。不論教學形勢如何改變,教師這個職業一直擔負著人類知識和經驗技巧的傳輸工作。因此對于學生來說,教師就是連接過于與現在的知識紐帶,教師教學工作的好壞則直接關系到學生某一門課程知識掌握的牢固與否,豐富與否。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具有豐富的專業技能,還必須具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地理是高中時期教學過程中的一門常設科目,和政治、歷史并稱為高中文科綜合類科目,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在我看來,地理不同于歷史、政治這兩門學科,地理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識不僅僅有記憶的純文字性知識,還包括圖片、計算等較為抽象、理性的知識。因此地理雖然劃分在文科之列,但實際上是一門文理結和的綜合性科目,對于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這就導致大部分學生在地理學習方面存在一定的障礙。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改良教學方法,優化教學模式,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從而切實做好地理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提高地理學習效率。
一、教師要加強自身建設
學習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對于教師來說更是如此。俗話說“教師有一缸水,才能倒給學生一瓢水。”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一言一行都可能給學生造成巨大的影響,尤其是在知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最大限度的保證所教授知識內容的準確性。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加強自身素養,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從在在教學過程中將重點難點知識分化為通俗易懂的語言,教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對于高中地理這門科目來說,我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出兩點關于教師自身建設方面的方法。第一,在專業素養方面,教師要不斷閱讀地理方面的專業書籍,或者利用互聯網了解一些地理方面最新信息,從而不斷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備。第二,在教學技能方面,教師要學會團隊合作和交流,尤其是教學時間較短的教師要積極向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學習。在交流與討論的過程中,將自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疑惑和問題表達出來,然后團隊合作共同解決。這種教學思維上的交流和碰撞,會呈現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促進地理整個教學團隊教學技巧的提升。
二、做好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也就是我們通常情況下所講的寫教案,是為課堂教學進行預熱的一個過程。備課階段需要教師對于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都有一個總體的考量。所以,在我看來一次成功的備課必須要遵循兩個方面的原則。
首先,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遵循主次分明的原則。對于地理來說,知識內容都是分章節進行的,每一章節的內容一般會圍繞一個具體的主題,重點內容在教學大綱上也會有明確的標注。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就要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將每節課所要講授的知識進行主次部分的劃分。如在講解時區和地方時這一部分內容時,地方時的計算是這一章節的教學重點。那么教師在備課環節,就要在教學時間和例題的分配上有所側重,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課堂教學環節的主次分明,知識講解的循序漸進。
其次,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才,而不是培養知識的容器,因此教師的教學活動要圍繞著人來展開。素質教育教學體制要求,課堂教學不僅僅要教給學生具體的知識,更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備課過程中教師就要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特點,結合教學內容的特點進行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地理這門課為例,如果一節課教授的知識大部分是需要學生背誦的內容,那么這節課的教學基調就要向著活潑、自由方面靠攏,這樣可以中和機械記憶所帶來的沉悶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背誦的積極性和課堂活躍度。
三、課堂教學要做到方法科學
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環節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對于地理這一類知識專業性較強的學科來說,部分知識的學習難度較大,而學生的自學能力有限,因此,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充分的指導。也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從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避免課下時間的重復性浪費。
首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擺正教與學的位置。在素質教育的今天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和學習能力,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將自己放在知識引導者、啟發者的位置上。并且,地理教材中很多概念性的知識并不需要教師進行講解,因此教師教學過程中可以大膽放開學生的手,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索和交流。而教師的作用就是在學生遇到難題或者出現錯誤的時候予以講解和糾正,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知識學習印象,并且通過自主探索會讓學生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其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加入實踐性課堂環節。地理這門課程主要以研究周圍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為主,因此和人們的生活關聯密切。教師加入實踐性的課堂環節,帶領學生從日常生活環境的探索中學習地理知識,不僅可以讓學生將所學到的地理知識融入日常生活,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更能夠拉近地理這門學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激發學生對于地理這門課程知識的探索欲望。
四、課后作業“重質輕量”
課下作業的作用是幫助學生鞏固一天所學,但實際教學過程中作業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這主要是因為教師在布置課下作業的過程中只重量而不重質導致的。所以在我看來,課下作業要將質放在首要位置,教師布置的每一道題目,每個背誦知識點都要有針對性,讓學生通過做一道題或者幾道題就可以大體總結出一類題目的解題規律,背誦一個知識點就將其記憶牢固。通過一點一滴的積累,最終實現學習水平質的飛躍。
總之,對于高中地理教師來說,要想做好地理這門學科的教學工作,先要從轉變自身觀念出發,然后,在提高自身素養的基礎上,做好備課、上課、課下監督等三方面的工作。這樣才能幫助學生切實提高地理學習水平,實現整個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