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曉霞
【摘 ? ?要】教師音樂技能的提高與教師對音樂教育活動的駕馭能力的提高,對促進音樂教學的作用是相輔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在音樂教學活動前提高自身音樂素養,才能對音樂教學起促進作用,才能促進幼兒歌唱水平的發展!
【關鍵詞】音樂教育 ?音樂活動 ?興趣 ?情境表演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91
唱歌是幼兒園音樂教育的主要內容,在音樂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現情感的好工具,傳統的教學方法,就是幼兒記住歌詞,讓幼兒一句句地按老師的要求學唱,輕重強弱和快慢全聽老師的,能完整、連貫、有表情地演唱,教師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過程既忽視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又忽視了幼兒的創造表現。因此,教師要創造性地運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幼兒參與音樂活動的興趣。作為教師,應提供給孩子發展這種潛在能力的機會和條件。所以,在教學前,教師必須作好充足的準備,運用講故事、做游戲、即興表演等各種“動”的形式來充分調動幼兒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他們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使他們想學、愛學、肯學。那么,在歌唱教學前,要做哪些準備呢?
一、目標定位合適——滿足幼兒需要
如今的音樂活動目標是指向培養和塑造人的個性、才能和創造性,重視在音樂活動中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展,教師為幼兒提供滿足幼兒需要的經驗,刺激他們在所有發展領域——身體社會性、情感、智力等方面的學習。我認為在音樂活動中教師心里想的首先要是孩子,其次才是音樂。因此一個目標的定位首先要考慮的是幼兒的接受水平,已有知識經驗和技能,觀察分析幼兒的發展情況,了解幼兒的興趣取向。結合幼兒的特點和教師對教材的理解制定目標,這樣才能把音樂各要素的教學內容有計劃地安排在每一次的音樂活動中,讓幼兒能輕松自然地走進音樂活動。
二、教學具提供適宜——為教學服務
一個教學活動的成功,需要我們精心的設計,同時更要我們作好充分的準備,只有提供適宜的教具,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激發幼兒對教學活動的興趣,提高活動的有效性。
在歌唱活動中,教師可以提供與歌詞內容相符的圖片,也可以是一段視頻,甚至可以是一張現成的照片,教具的準備不一定要絢麗奪目,只要能充分發揮教具的作用,使活動目標的達成度高就可以了。如音樂活動《我愛爸爸》。在設計活動時,我反復思考活動中的教具是使用圖片,還是直接用爸爸的照片呢?當時我們正在進行主題活動《我愛我家》,收集了爸爸、媽媽和我的照片,其中有很多孩子和爸爸的合影呢!左思右想,我決定用爸爸和孩子們的合影。當活動開始,以照片的形式導入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然后鼓勵孩子們跟著我一起念歌詞兩遍。我再邊伴奏邊進行范唱,孩子們在理解的基礎上很快就記住了。孩子們聽得搖頭晃腦,拍起手來,有的還跟著我一起唱。于是我邊伴奏邊帶領孩子們一起唱,他們跟著音樂投入地唱著,聲音好聽極了。我也被孩子們的情緒感染,興奮極了。這是一個成功的音樂活動,雖然我的教具只采用了孩子和爸爸的合影,但正因為如此,緊緊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參與的熱情。由此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提供適宜的教具,可以提高這個活動的有效性。
三、活動導入靈活——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幼兒學習的原動力,幼兒只有有了興趣才能產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愿望。愛好音樂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樂活動能激起幼兒學習的欲望,使其產生積極、愉快的情緒,充分發揮想象、表現出他們不同的感受和創造。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指出:“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性格和情感,可以鼓舞人的進取精神,應該為幼兒創設情境,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币虼?,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如何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幼兒的學習欲望。
1.新歌教學可以由情境表演開始。
適于情境表演開始的主要有這樣一些歌曲:歌詞內容所反映的時一些簡單的、幼兒可以“一目了然”的情境或事件,而且這些情境和事件幼兒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表述出來的。如歌曲《小娃娃跌倒了》,在活動開始用真人來表演一遍,請孩子說說看到的情境,在看看講講的過程中就理解了歌詞內容,為學習歌曲作好了準備。當然情境表演在實際操作中可以有各種不同的方式:可以由教師或幼兒做啞劇表演或歌舞表演,也可以是教師或幼兒利用木偶或其他教具、學具做情境表演,也可以由教師在視頻上播放有關的情境表演。
(1)教師表演,用動作象征性的表現全部歌詞內容,然后與幼兒討論,共同按照歌詞的結構框架編出歌詞,再由教師邊表演邊帶領幼兒唱新歌。
(2)教師邀請本班或其他班級的個別幼兒事先準備好一段表演,或教師臨時邀請個別幼兒配合教師做一段表演。該表演象征性的表達了全部歌詞內容,或只是提示了歌詞的主要內容,然后由教師邊表演邊帶領幼兒學唱新歌。
(3)教師一邊表演一邊與幼兒談論表演的內容,以便使幼兒能夠較容易的利用自己的經驗了解、理解和復述出新歌的歌詞,最終自然的參與到歌唱中來(如《小螞蟻避雨》)。
(4)教師一邊表演一邊朗誦歌詞,使幼兒能夠比較容易的了解和記憶新歌的歌詞,最終自然地參與到歌唱中來。
2.新歌教學可以從動作開始。
由動作開始的新歌教學活動,在操作程序方面的最典型特征就是從動作開始或動作在前。它主要適用于這樣一類歌曲:詞曲簡單多重復,歌詞內容直接描述動作過程,或者比較富于動作性。如《頭發肩膀膝蓋腳》,教師提出并直接展示一種或一套簡單有趣的動作或動作游戲,在幼兒開始對教師提供的動作進行模仿或游戲的時候,教師同時開始演唱或者播放新歌,為幼兒的活動伴唱。在教授新歌前教師還可以和孩子玩游戲:全體幼兒先把雙手輕輕放在臉頰上,教師喊出身體某一部位的名稱時,全體幼兒須以最快的速度將雙手移到該部位上去。教師以隨意的順序喊,有時快有時慢,以使幼兒感到緊張有趣。教師改用歌詞中的順序喊,并逐步加快,讓幼兒逐步發現其中重復的規律。這樣,幼兒在游戲中逐步熟悉歌詞,理解歌詞,學唱歌曲的熱情也被調動起來了。
四、提高自我素質——促進新歌教學
幼兒善于模仿,老師的范唱,不僅應有正確的唱歌技能,如正確的姿勢、呼吸、清楚的吐字、準確的旋律與節奏、適當的表情等,更重要還要有真摯的感情,把幼兒當成聽眾。同時要從幼兒的心理發展水平出發,象他們一樣懷著極大的興趣、富有感情的唱他們的歌曲,使幼兒真正受到情緒的感染。如在學唱《小老鼠打電話》時,幼兒聽著錄音帶學唱時表現出沒多大興趣,甚至注意力分散;當老師用幼兒能接受的速度,聲情并茂的范唱時,幼兒都不禁手舞足蹈起來,唱至滑稽處幼兒還哈哈大笑起來。
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告訴我們:當人在感知某一事物時,該事物的全部因素,感知者的全部身心特質,感知者當時所處的特定時空環境及其所含的一切因素都在對這一特定感知過程發生著作用。當其中的任何一個因素發生變化時,整個的感知結果也就必然不同了。如;要求幼兒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歌唱,但老師的范唱的聲音卻又扁又不明亮,使幼兒失去了良好的榜樣作用。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范唱技能是為了幼兒樹立良好的模仿對象,對教育教學有著促進性的作用。
因此,在平時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在認真分析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目標準備定位,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適當適時選用教學具,講究使用的科學性、有效性,同時注意演示明確,出示時機得當,展示形式科學,活動過程設計形式多樣、手段靈活,這樣才能使教學課堂煥發生機,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