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是在一定的文化環境熏陶中成長起來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課堂文化氛圍時刻影響著每個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積極良好的課堂文化氛圍具有無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激勵功能、制約功能,這些功能一旦形成就會產生巨大的力量,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關鍵詞:品德教育;課堂文化;學生管理
一、重視校園物化環境的建設
充滿人文氛圍的、高雅的校園文化環境,可以凈化學生的情操,陶冶學生的心靈。學生在優美宜人的精神家園中生長、休閑、體驗,心情格外舒暢,走進課堂時心境格外好。為此,思想品德課堂良好文化氛圍需要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形成。
學校應營造優美潔凈的環境,形成人人共建整潔校容校貌的氛圍。我們在校園的墻壁上張貼“校園是我家,衛生靠大家”“潔凈校園,從我做起”“爭做校園環保小衛士”等標語,時刻昭示學生愛護清潔,講究衛生,以達到環境育人的目的。學校注重綠化建設,多些花草樹木,使校園空氣清新舒適,愉悅師生的身心。我們在學校綠化區域書寫了“小草點頭笑,請你多關照”“除了你的腳印,什么都別留下;除了你的笑聲,什么都別帶走”等標語,時時提醒學生愛護花木,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學校注重優秀文化標識設置,建設文化長廊,設置“德育苑”,讓國旗、校訓、名人畫像、名言警句、領導題詞等時刻鞭策學生熱愛祖國,遵紀守法,發奮讀書,營造濃厚的育人氛圍。
二、重視教室文化氛圍的營造
教室文化氛圍對學生的教育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能使學生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我們應該改變那種有設施設備而無文化的狀況,賦予教室內部環境濃郁的文化色彩和教育意識,增強其育人的功能。
我們要求學生在課桌上張貼自己的“座右銘”,給學生一種高尚的文化享受,更要體現班級文化的個性和精神。組織學生精心設計墻面,張貼名人名言,張貼精美的《班級公約》《一日三問》《班訓》等制度標識牌,讓學生在審美活動中自我學習,促進學生發揚前輩的各種優良作風和崇高精神。充分利用黑板報給學生豐富課外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利用班級宣傳欄表揚班級內各種先進事跡,激發學生熱愛同學、熱愛班級、熱愛學校的感情,增強班級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重視課堂制度規范的制定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制定并完善班級全體成員共同認可并遵守的課堂規章制度、公約、行為準則,逐步形成制度文化風貌,促進良好課堂文化氛圍的優化和發展。
我們在學校各項規章制度的大背景下,結合班級實際情況,
把班級管理制度的內容交給學生去討論,集思廣益,正確引導,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和主人翁精神,讓班級管理制度有生命力、實效性。我們也要重視課堂管理制度、規范的建立和完善,從而規范、引導學生課堂行為,使課堂教學管理規范化。如我校制定的“品德課堂,立德為先;課堂學習,積極主動;共同研討,師生互動;知行合一,回歸生活”品德課堂規范,引領學生課堂行為,促進學生品德素養提高。持之以恒地貫徹課堂制度規范,經常性地組織針對《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做具體,做到位,引領教師經常抓,抓細節,耐心教育,從而讓品德與生活課堂具有濃厚的文化氛圍。
四、重視良好人際關系的建立
建立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對學生的心理行為產生積極的影響,促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氣氛中獲得高效的學習效果。
我們堅持做到“三字”準則,堅持“愛”字當頭,協作互助;“情”字相融,細雨潤物;“誠”字相伴,宏大其量。通過“愛”的傳遞、“情”的交流、“誠”的溝通,在課堂教學中建立一種心靈相通、互相關愛、彼此接納的人際關系。堅持榜樣示范育人,俗話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首先要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給學生樹立好的榜樣。比如,教師要說一不二,說過的話要算數,教育孩子講究誠信;對學生不吝于說“謝謝”;當發生錯誤被學生指出時,不要惱火,要勇于承認錯誤,并及時改正,學生耳濡目染,學有榜樣,受到教育。有了這樣和諧的人際關系,就會形成寬松的、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效率就會提高。
五、重視課堂文化活動的開展
“活動是少年兒童最好的精神食糧”。人的認識能力是在活動中獲得的,豐富多彩的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個學生都感到了一種無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潛移默化地影響、支配著學生的行為,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思想品德課堂文化氛圍創建離不開豐富多彩的課堂文化活動。
我們要引導學生開展軍訓、運動會、體育達標競賽、科技節、藝術節等大課堂實踐活動。這些規模大、影響深的活動,能讓學生獲得親身體驗的機會,促進學生身心得到成長,形成健康向上、團結進取、自尊自信的團隊精神。引導學生積極參加主題班會、學習經驗交流會、辯論會、演講會、課外活動、興趣小組等品德與生活課堂教學活動,對學生的思想、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注重小學品德與生活課堂文化氛圍創建“五路徑”,扎實開展豐富多彩的育人活動,讓學生走向實踐,走向具有生命力的教育!
參考文獻:
蔣武軍.論和諧思想品德課堂氛圍的構建[J].青海師專學報,2008(4).
作者簡介:茍淑萍(1972—),女,漢族,四川巴中人,任教于四川省南江具第二小學,大專,小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品德與社會教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