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文麗
摘 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提高閱讀能力是其主要任務,包括閱讀實踐中和閱讀后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聯想等能力的提高。從高年級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課本教材的運用、閱讀方法和課外積累的作用等方面,對如何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策略探究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部分。新課程標準和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其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生進入高年級后,對教學中提高閱讀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呢?
一、創設情境,激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閱讀興趣“是培養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小學生進入高年級后意義更大。因此,教師應加強引導,注意閱讀教學中巧妙構思,巧設情境,以激發學生最濃厚的學習興趣。
首先,導課激發興趣。教師可根據授課內容,采用多種方式來激發興趣。如,可用一個絕句佳詞、一首生動自然的詩歌、一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等等,讓學生在喜愛的課堂氣氛中感受閱讀趣味。如,在教學五年級上冊《七律·長征》時,可通過播放電視劇《長征》片頭,讓該片開頭雄渾的歌聲,悲壯的畫面,立刻把學生帶入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其次,強化課堂設計,用生動的形式和內容激發興趣。如運用好的提問,插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等,讓學生在設疑問難下細讀、討論,集中注意力進一步深入閱讀,這不僅能提升學生聽課的注意力,而且還能增強閱讀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再次,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激發興趣。教師可以結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將直觀生動并與內容相關的圖片融入教學中,并給學生提出相關問題,在通過查看圖片內容和文章閱讀之后,參與討論問題,持續保持學生閱讀興趣。
此外,高年級學生已有較強的學習自主性,在閱讀教學前,教師還應對學生預習提出要求,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做好課前資料收集,讓他們更好地發現新舊知識、技能的連接點,這樣能夠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閱讀。
二、用好教本,鞏固閱讀模式
葉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課文無非是個例子。”高年級學生已有一定的閱讀積累,也形成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可把著力點放在用好教本上,教本是最好的訓練閱讀能力的梯度范本。運用好課文這個例子,就能很好地引導學生針對性地學會閱讀不同類型的文章模式,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全面鞏固并熟練運用好一般閱讀流程模式。譬如,在閱讀方式上,可形成四段論的通用閱讀教本模式:先是引導學生初讀,了解課文內容梗概,遇到障礙學會自查工具書,如還不能解決的,則可以用存疑的方式劃出來;接著,深入理解把握文章的結構脈絡,弄通重要詞語的含義和在文中的作用,根據不同文體,嘗試分析文章的思想內容和表達方式;再次,開展質疑討論,并可組織學生形成學習小組,跟同學互相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并由教師釋疑解惑。如教學《學會看病》時,可先讓學生自讀,把課文讀準讀通,初步感知內容,并提出不懂的問題,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可抓住“艱澀”和“忐忑不安”這兩個不易理解的詞語,引導學生理解母親是因為擔心孩子,心疼孩子,所以覺得時間的流動艱澀緩慢。最后是學用結合,完成練習并聯系實際,拓展閱讀和進行作文訓練。又譬如,在不同文體上,以故事為例,可以建立并不斷強化這樣的閱讀流程模式,即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遇到的問題、采取的解決措施、結果等六要素。抓住故事的這六個要素,并通過訓練強化,一定可以讓學生對該類文章都能讀會讀。
三、給予方法,提升閱讀實效
使用正確的閱讀方法能夠提升閱讀的實效。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教給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學生在閱讀的時候才會達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的效果。教師在引領學生閱讀的時候,可以依據符合他們年齡的心理特征并綜合不同閱讀內容,教給他們科學且正確的閱讀方法。同時,也可以根據不同類型的文章,教會使用略讀、精讀等方法。比如,在學習寫景的文章時,可以指導學生在課后找一些相關景點的描述,從而激發學習的主動性,也加強了閱讀能力的培養;在學習時政類課文的時候,可引導他們閱讀報紙或者雜志類文章的方法,根據興趣和實際需要,選擇到底是精讀還是略讀。總而言之,老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時候應該根據學生本身的需要選擇正確的閱讀方法,達到高效閱讀,并實現“變形式單一的閱讀為多樣靈活的閱讀”“變機械重復的閱讀為科學有效的閱讀”。
四、學練結合,提高閱讀能力
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有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用好模式、給予方法更多的是解決閱讀普遍性問題,但面對一篇具體文章的閱讀,涉及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和聯想等諸多方面,學生在低、中年級雖然有一定的基礎和經驗積累,但由于閱讀個體化,其難度和要求也相應提高。因此,要牢牢抓住學和練的關系。一是講解要精。精講中要注意處理好扶和放的關系,既引導學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又啟發學生對文中人和物體現的思想感情進行把握,教會學生對一篇閱讀進行欣賞,感受文中的情感。二要用好單元教材。好的單元教材就是最好的學練結合體,其既注意體現同類別文章的共性,又可引導學生區別把握文章的個性特征。三是強化閱讀的語感訓練。語感是作為閱讀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指導學生邊讀邊發揮想象,充分融入文章的語言環境,突出語文教學的情感作用,讓學生想學、愛學、會學。四是突出課外拓展和積累。俗話說得好:“課內打基礎,課外促發展。”因此,教師要加強和鼓勵學生開展課外閱讀訓練,通過大量的閱讀,既豐富知識儲備,又促進閱讀能力和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譚文麗.圖式理論與閱讀教學改革[J].四川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
[2]邱丹.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討[J].高考:綜合版,2015(10).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