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靜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規定:“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的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學生作文的寫作是一件極其重要的事情,也是容易讓學生望而生畏的事情。如何幫助學生快樂地寫作,教師除了教給學生寫作技巧之外,還要培養學生寫作的習慣。生活日記可以讓學生自由地表達,不受任何約束和限制,讓學生用眼睛做攝像機,定格瞬間的感受,逐漸培養學生的寫作樂趣和寫作能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生活日記
日記是一種自由隨意的寫作形式,讓學生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寫出來,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逐漸養成寫作的習慣,提升寫作水平和寫作能力。但是,學生對生活觀察的比較少,導致作文的內容空洞、情感匱乏。生活日記成為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的選擇,怎樣幫助學生寫好生活日記呢?
一、主動寫——提高學生寫作意識
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作文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堅持。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寫作,只有教師的敦促是不現實,應該讓學生具有寫作的意識,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讓學生進行寫作,不再敷衍了事,把生活日記當作一種家庭作業去完成,而是自己心靈的表達,情感的抒發。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寫作意識,讓學生主動地去寫。
學校舉行“冬鍛跳長繩比賽”,我們班學生表現得很積極,每天抽時間練習,而且為了節省時間、整體連貫性等問題,學生提了不少好的建議,不斷調整、練習,表現得很團結。比賽那天,長繩隊員沉著冷靜,班里的其他同學也圍在旁邊為他們加油鼓勁,經過學生的共同努力,我們班獲得了冬鍛跳長繩比賽的冠軍,學生歡呼雀躍,很是興奮。我說:“這個冠軍是你們團結努力的結果,凝結著每一個學生的辛勞和汗水,我想你們一定有許多話想說,同學們不妨寫到日記里,一同分享奪冠后的心情!”學生們的積極性很高,都很樂意去寫,結果表明學生的文章寫得很好,都是有感而發。
四年級上學期,有一篇課文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明白“有志者事竟成”“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理,我為學生介紹了許多名家成才的故事,包括王羲之刻苦練字、莫泊桑勤奮寫作的故事。利用故事告訴學生名家成名靠的不是運氣,也不是天生的才能,而是勤奮、刻苦和永不放棄的執著精神,同學們也要有這種精神,要想提高作文的寫作能力,就要不斷練筆,每天記錄生活中的見聞和感想,不放棄不中斷,一定會提高作文的寫作水平。讓學生了解生活日記的重要性,并從中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才能使學生主動地去觀察、去記錄。
二、學會寫——指導學生寫作技巧
(一)學會觀察
“美是到處都有的。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這是法國雕塑家羅丹曾說的一段話。生活就像一個萬花筒,蘊含著無窮的素材,教師要引導學生熱愛生活,觀察生活中的事物。
四年級下冊有一篇課文《蘋果里的五角星》,文章告訴我們創作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思維方式。我在講述的時候延伸了另外一個意思,要認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善于觀察、善于發現。
我問了一個問題:“請同學們說一下你們平時都是怎樣觀察的?”
學生們開始回答“仔細看”。直到一名學生說“聞一聞”,答案才變的豐富,比如“嘗一嘗”“聽一聽”“摸一摸”“踩一踩”等。
“觀察,不只是觀看,還包括察,這種察可以是你們能用到的一切了解事物的方法,從中得到答案或引起你們的思考。同學們想一想,你們生活日記里有哪些是觀察后寫出來的?”
“老師,我的生活日記寫了通過觀察、請教,學會辨別小龍蝦的公母!”
“我寫了跟姐姐一起學做壽司的過程,真是動手又動腦啊!”
“我寫了昨天下的一場雨,我發現一個人安安靜靜地看雨也是一種享受。”
“我寫了我家的小狗,它可愛又調皮,讓我又好笑又好氣。”
……
我笑著說:“這些都是你們觀察的結果。原來同學們的生活這么豐富啊,要用你們的筆記錄下來哦!”說著我舉起一支筆,學生們都興奮地點點頭。
(二)學會積累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生活中的觀察為學生的寫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素材,但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整體寫作能力,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一方面增加學生的知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因此,要引導學生進行生活中的素材積累和閱讀知識的積累,雙管齊下,共同促進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在五年級下冊練習1中,誦讀與欣賞的文章是一首散文詩《絲絲春雨》,內容短小精悍,感情細膩豐富。可以讓學生進行背誦,寫一篇讀后感,或者結合習作1寫一篇觀察日記,記錄自己觀察到的春雨的景象,不斷豐富自己的生活素材。
三、愿意寫——創造學生寫作環境
四、五年級的學生,思維已經開始轉變,喜歡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分析,并且將分析的結果有條理地呈現出來。但是學生的自律能力比較差,加之生活日記自由隨意的特點,學生可能做不好一天一記或一事一記。教師應該為學生提供生活日記寫作的條件,讓學生愿意去寫。在校園重大活動、社會重要事件或者游玩過后,教師要安排學生進行寫作,平時可以為學生創造觀察或寫作的環境。
比如,母親節到了,為了提高學生感恩母親的意識,許多老師都采取了措施,音樂教師教授了新課,美術教師安排學生進行美術創作作為母親節禮物,而進行感恩母親教育的必不可少的作文課又怎么會落下呢!
“母親節馬上到了,同學們有沒有為自己的媽媽準備禮物呢?”
“準備了!”
“哦,我以為同學們都沒有準備,本打算給你們提供一個讓媽媽感動的節日禮物呢!”
“什么禮物?”“禮多人不嫌!”學生好像很興奮。
“我們的母親是比較辛苦的,要工作、做家務、照顧家人,還要督促你的學習……如果同學們讓母親知道自己對母親的愛,給母親寫一封信,讓母親知道我們了解她的辛苦,感恩她的付出,那母親是不是很感動?”
同學們思索了一陣,點了點頭。
“同學們要主動分擔家務,體會自己媽媽的辛苦。可以把對媽媽說的話寫下來,作為母親節的禮物送給她。”
母親節過后,很多學生家長表示,收到孩子的節日禮物很激動,而且看到孩子們寫的信都感動得流淚了。
四、樂意寫——提供學生展示平臺
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提高寫作的主動性和興趣。四五年級的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比較上心,但是耐心、自律性較差,語文教師要時時引導學生寫作,直至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為學生確定一個“養成良好習慣、輕松快樂寫作”的主題,開辟“創作之星”欄目,將學生的優秀作品進行展示,促進學生的創作。
為了促進學生生活日記的寫作,提高寫作的水平,本學期我制訂了新的計劃。學生根據寫作水平分為若干小組,每周定一個早讀課進行生活日記評選活動,每組先進行內部評選,推薦兩篇文章參加評選,一篇由組內成員輪流承擔,另一篇由小組成員共同推薦。最后的評委是語文教師和全班學生,評選的標準包括表達是否清楚,情感是否豐富,記敘文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等,評選出的優秀作文進行展出,為小組積分,期末對優秀的小組進行獎勵。小組內的成員作文水平參差不齊,為了提升小組的整體水平,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幫助作文水平較差的學生進行提升,一方面保證學生按時寫作,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是一種源于生活的自由抒發,是生活的再現和升華。要培養學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增強學生的寫作意識,教會學生觀察的方法,讓學生獲得生活體驗,有感而發。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讓學生的生活日記不再默默無聞,而是走到所有師生之中,接受檢閱。讓生活日記成為學生成長的見證者,見證學生的進步和成長。
參考文獻:
[1]肖海波.記真實生活 寫真情作文:關于指導學生寫日記的實踐與思考[J].新課程導學,2012(35):18.
[2]鄭靜.讓日記成為提高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基石[J].作文教學研究,2015(2):76-77.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