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提高自己以及子女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水平,教育成為不可忽視的熱點話題,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子女成長成才的初級階段——幼兒園教育當中,也開始尋找各種有效的教育資源,豐富幼兒園的教育水平和形式,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更加廣闊的空間。于是新的教學方式,幼兒園區域活動開始出現。對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措施提出一些看法和觀點。
關鍵詞:幼兒階段;區域活動;問題
一、什么是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通過個別化的教育形式,滿足每個幼兒學習的需要,區分幼兒之間的差異和不同進行教學,逐漸成為幼兒園教師、家長以及幼兒自身喜歡的教學方式。在幼兒活動中尊重個體發展的要求,為幼兒提供充足的自由活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可以自主地選擇喜愛的學習方式和內容,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決定自己要做什么,形成獨立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充分施展自己的特長和優勢,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幼兒園區域活動,旨在營造寬松的學習氛圍和愉悅的學習環境,并且在教學中運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開展不同形式的活動內容,滿足幼兒發展的需要,這是區域活動所進行的價值所在。但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我國實際的幼兒教學中,仍然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說教師在區域活動中過分重視形式而忽視了內容,盲目追隨大流,盲目學習,沒有自己的理念支持和特色,并沒有從實際上滿足幼兒的需求,也沒有體現和發揮區域活動開展的價值和目的。
二、幼兒園區域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1.區域活動的設置趨于形式化
在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中,在教育改革和新課程理念的推動下,許多幼兒教師都已經認識到區域活動在幼兒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都認識到多種教學形式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學方式,包括區域活動等都是形式化的方法,在設置過程中通常根據自己的想法和意愿,形式多種多樣,在內容上卻十分不全面,教學內容的設計不符合幼兒的需求,忽視了幼兒的興趣,使得區域活動流于形式,成為一種教學的裝飾,從而使得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下降。
2.區域活動自我存在性過高
區域活動在目前我國的幼兒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自我存在性過高的弊端,比如在與其他教學活動的聯系方面,家庭關系以及社會等方面的聯系不密切。幼兒教師在設計區域活動的時候并沒有深入挖掘這一形式所帶來的價值,比如僅僅讓家長提供一些相關的資料,進行校內的單一教學,教師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沒有創新。沒有結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沒有聯系學生自身發展的需求。
3.傳統的教學模式根深蒂固,阻礙區域教學
幼兒教學是我們教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長期以來,我國的教學模式都比較傳統,尤其是在農村幼兒教育中,農村地區難以引進先進的教學技術支持,也難以吸引優秀教師,所以教育水平一直很落后。在幼兒教學中老師占據著主導地位,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老師對學生的引導性不強,對于幼兒的了解不夠全面,不了解孩子知道什么,想知道什么,使區域活動的指導流于形式,更談不上扎實、有效地開展。
三、幼兒園進行區域活動的措施分析
1.教師要轉變教學方式
在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就是老師。我認為在幼兒階段,老師對學生的學習是有主導性作用的,學生自己獨立思維的水平還不是特別強,需要老師的不斷引導,才更有利于學習。而老師作為一個不可缺少的因素,我認為有必要做出一些努力,比如,在教學中要努力使自己所講的課程能夠引起學生的注意,拋棄那種老師上課只是照搬書本知識的教學方法,積極踐行區域活動,提高課堂活力。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立足生活,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多方面的課外教學,適當地拓展活動空間。在幼兒園區域活動中,教師可以根據需要隨時連通或分散各個區域,并根據具體情況對區域空間的布置進行適當調整,將幼兒園活動室充分利用起來,為幼兒教育服務。
2.積極與家庭、社會以及其他的教學活動相聯系
在幼兒教育活動中,教師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教學,也不應該局限于課本知識的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與幼兒家庭的聯系,對家長資源加以利用。但同時也應該認識到家長僅僅是材料的提供者,在幼兒的區域活動中,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目前我國的許多學校對此沒有清楚的認識,所以我們應該更新觀念,使區域活動與幼兒家庭真正互動起來,加強彼此之間的聯系,為幼兒教育提供更多的好處。
3.提高對幼兒區域活動的重視程度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學校和幼兒教師群體要提高對自己責任的認識度,要致力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不斷創新和探索多種教學方式方法。同時增強對區域活動的重視程度,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積極踐行和努力,與其他的教學相互聯系,共同發展,開展良好的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劉秋敏.淺談區域活動中對“偏區”幼兒的指導策略[J].教育導刊:幼兒教育,2006(1).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