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陽瑾
摘 要:創業時代呼喚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型教育理念,它有助于緩解中國當前嚴峻的就業壓力和促進學生的自我發展,開展創業教育勢在必行。當前,中國創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境,因此要對困境進行深入分析,以提升創業教育工作的成效。
關鍵詞:創業教育;師資培養;課程建設;實踐教學
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人心,創業教育在校園中,尤其是在高校中引起人們的重視。創業教育一方面可緩解就業壓力,另一方面還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業升溫可以促進產業提升,增加社會財富,增加就業機會。在各方有利條件的驅使下,創業教育在國內越來越受關注。在發展的同時,目前中國創業教育也面臨教育過程整體斷層,專業師資與課程缺乏,創業實踐教學欠缺,外界系統參與程度低等困境,對其進行深入分析,有助于中國創業教育的發展。
1 創業教育整體斷層
創業教育是在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的尷尬情境下所提出,創業教育被理解為“企業家速成”。筆者對近200名高校教師做過調研,35%的人將創業教育片面地理解為以解決生存為目的的就業培訓,28%的人將創業教育譽為解決就業的良方。在這種導向下,創業教育的內涵被異化。在教育層次性上,現行教育體制缺少系統的創業教育,僅僅針對高校學生開展創業教育,目前中小學階段學生很少有機會接觸到創業教育,創業教育在中小學幾乎為零。
在創業教育實施較早的美國等國家全面普及創業教育,將創業教育貫穿于教育全過程,覆蓋了各個階段的學生。在學生發展的各個階段,學校都會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開展相應層次的創業教育。目前國內基礎教育領域還處于應試教育的“統治”下,各中小學片面地抓學生的學業成績,而忽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創業教育在基礎教育領域幾乎一片空白。而國外的創業教育則相對發達,法國2001年就在小學階段開設了“辦企業”等相關課程;美國1998年就開始在小學全面實施金融掃盲“2001年計劃”,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業能力。
基礎教育領域偏重應試教育,導致早期創業教育的荒廢。高等教育在就業的壓力下,崇尚創業教育的功利功能,而忽視創業教育的本質內涵。本質上,創業教育是一個開拓能力的過程,是個體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如何在現有教育體制下,對基礎教育領域開展有效的創業教育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必須以發展的觀點來看待問題,將創業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內容,從小抓起,培養國民的創業素養。
2 專業師資與課程缺乏
目前我國高校創業指導教師在數量與質量上均不能滿足創業教育的發展需求,教師主體是先前從事企業管理學教學或從事高校學生就業工作指導的老師。這類老師在數量上達到要求,但是專業性不強。由于自身創業知識和創業經驗的缺乏,非專業的創業指導教師很難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和創業品質。創業教育教師自身的局限性會影響創業教育作用的發揮,而學科歸屬與課程結構的不合理性又會使這種情形雪上加霜。師資與課程作為開展創業教育的前提條件,加強相關方面的建設迫在眉睫。
據筆者在對10余所高校的調研中,只有兩所高校在創業導師的培養上提出了自己的規劃。對在職專業教師進行創業師資專業培訓,完善創業兼職教師或者客座教授的聘請制度是解決當前問題的兩項基本舉措。在師資培養方面,一些高校進行了積極嘗試,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聘請了10位創業導師,這些導師自身有著豐富的創業經驗。創業導師熟知學生在創業中的問題,指導學生具有針對性。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教育部創業教育試點院校,試點院校是具有代表性的重點院校,相關職能部門對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在目前資源不充足的情況下,如何將試點院校的創業教育經驗加以推廣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加強創業教育課程專業化建設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在全校范圍內普及創業課程,各院校還可結合自身辦學定位,編寫校本創業課程;其次,根據專業特色開設創業知識專業必修課,使學生在熟悉的行業(專業)創業,結合專業進行創業以提高創業成功率;再次,課程中應該滲透創業相關知識的學習,注重創業教育課程與各專業核心課程的銜接,同時拓寬基礎課程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 創業實踐教學欠缺
當前的創業課程多以理論課程為主,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創業理論知識,但并沒有形成良好的創業品質。課堂式創業教育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接受了創業教育,但是不想創業,不愿創業,也沒有能力去創業。針對學生的創業實踐行為,大部分院校為了加強對學生的管理,并不支持學生的創業實踐行為。
當前,高校創業教育體系功效不大,創業能力的培養需要創業實踐,這也是最可操作的。一些高校組織了很多類似創業大賽的各種創業實踐活動,但很多創業大賽很多都“異化”為激情四射的演講比賽。當前一些高校組織了形式多樣的創業大賽,但大部分創業大賽都只是紙上談兵,很少有人去思考創業項目的實際運作。
諸如此類創業大賽的創業實踐只能稱為創業模擬,創業模擬表演成分過重,參賽者只是為了比賽而去參加比賽,很少考慮將完整的創業計劃轉化為實際的創業行為,“創業模擬”在培養學生創業能力上的局限性很大。高校必須將創業實踐教學提升到重要地位,以切實提升創業教育的成效。
4 外界系統參與程度低
國外創業教育的教學體系外向性強,與外界建立了廣泛的聯系網絡。其孵化器機構(Business Incubcator)從文書業務、行政管理、設施設備、經營技能等方面,為新成立的企業提供各種政策支持,為新企業有控制力地維持一種有利于生長發育的環境。當前我國創業教育體系十分封閉,學生難以有開展創業實踐的機會。
創業者需要很好的理念和廣闊的視野,還須具有操作經驗。這些能力都需要在活動課程中培養。為大學生創業做好社會閱歷和人際關系的儲備。這些舉措有利于創業教育與社會融合,將校園文化與商業文化有機結合,為學生創業提供一些實踐機會,讓學生將創業作為自己的職業發展發現。
當前,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領示范作用下,國內建立了各種創業實踐基地,政府層面也出臺了很多創業相關政策。為了提升創業教育的成效,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業綜合素質,各院校應加強與外界的聯系,借鑒國外成熟的創業教育體系,加快創業教育與外部系統的黏合力度,是開展創業教育的必要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志達.高校創業大賽低效,原因何在?[J].教育與職業, 2014(6):146-147.
[2] 張婷.高職創業教育“分層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 2015(15):56-57.
[3] 徐玉成.高職創業教育目標探究[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5):23-25.